汝瓷的文化价值体系
2021-05-10李晓涓
李晓涓
陶瓷是横贯中国历史的一个文化符号,是中国历代匠人们的匠心之作。汝瓷作为中国历史上艺术浪潮中的一朵奇葩,引领了一场始于唐,盛于宋,影响深远的艺术革命。而这份全新的审美观念既与汝瓷独特的烧制技艺有关,又与宋代的人文精神有关,更与宋代主流的极简主义有关。
汝瓷全新的审美观念
什么是振兴汝瓷文化发展及创新的有效途径?在对宋代汝瓷研究和剖析过程中,通过多年来汝瓷烧制的经验,结合当下社会主流美学观念和宋代汝瓷文化审美价值,只有将汝瓷艺术从器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才能探索汝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之路。只有建立起汝道至简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讲好这流传千年的汝瓷故事,并让它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道的内涵
何谓道?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寓意着简而繁、繁而简的天道循环,代表着一种渐变衍生的扩展与无限。道才是万物滋生变化之源、之根、之本,是必须遵循的法则、常理。这也就是说,遵道才能守正;只有先遵道,然后才能创新。
汝瓷的简约艺术
简约是北宋审美的最高艺术境界。这也源于道家对宇宙观的认识,“始于混沌,归于虚无,物生阴阳,阴阳存在于万物”。汝瓷正是这种“艺之极”的简约艺术的经典代表。这里蕴含着双重意思:
一是指迄今发现传世的汝窑器物中,汝瓷并没有硕大的器型,器身虽小但简约至极,则内蕴至极,精致至极。少有身高出尺、比较壮硕的器物,大抵为盘、碗、洗、炉、花瓶等小型器物。汝瓷造型简洁,没有多种造型的叠加,没有夸大的撇足,没有放大的敞口,没有夸张的器柄,没有变异的器颈。一切都是那样简单,要么一侈口小碗,要么一掌小碟,它完全是在一种简单至极、恰到好处的高低、宽窄比例搭配中释放出一种艺术的音韵,一种优美的旋律。
二是指汝瓷的素色追求,即汝瓷的釉色从不大红大绿,它是单一的,是纯净的,是简洁的,更是灵动的。汝瓷的釉色,让人看到了生命的绿汁,也让人看到了长空的悠远,更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哲理。
中国的陶瓷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追求多彩。仰韶彩陶就是红与黑、彩与墨交相辉映的杰作。这与世界上同一时期的岩画,有着一致的精神与审美取向。被誉为中国最早国画作品的“鹳鱼石斧图”便是集多彩、繁复的图案于一体的早期审美典范之作。只有“雨过烟云漫散时,一抹天青为汝来”的宋代汝瓷的横空出世,才使中国瓷器忽然展现出了自己的灵与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于是天青色成为汝瓷的标准色。一抹天青,淡泊宁静,望去便如一袭素衣少女,清新单纯,简洁至极。
汝道至简,汝瓷尚简,深刻地说明了汝瓷的道——审美核心及价值标准就是简。可以说,简,才是汝瓷核心的审美追求,是它遵循的天地之道与艺术本源。正是简,把汝瓷与其他艺术、其他瓷器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
恽本初这样说过,“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故此,汝道至简,并不是说汝瓷艺术真的停留在简单上,而是说汝瓷简约而丰富。“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事实上,“简”正是汝瓷所创造的艺术至上境界,是汝瓷的创造之母。
正是这样一种哲学意义的审美突变,才成为唐宋之间一个文化艺术审美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说到底是士大夫精神引领着时代的文化艺术,诗人骚客在汝瓷中看到了宁静,达官贵人在汝瓷中看到了肃穆,佛僧道士在汝瓷中看到了自然。它恪守着汝道——简,但道亦为万物之母,简至极处便内蕴万种。
汝瓷的审美体系
汝瓷不仅创造了当时的审美范式、艺术巅峰,也给我们今天的陶瓷艺术创造带来深刻的启迪。
汝瓷首先来源于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文化底蕴的显现,从唐到宋,审美可谓拐了一个大弯,汝瓷的极简美学带来了一场盛大的审美革命,在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汝瓷,其形简约、其釉含蓄、其色自然、其质纯净、其韵灵动、其态典雅、其意深远。汝瓷将材料和技艺相结合,让汝瓷真正有了灵与魂,也涵盖了内在的精、气、神,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载体,也是每一个欣赏者瞬间赋予的情与思。
以此为基点,汝瓷审美体系还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核心——汝道至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汝瓷既有其器,也有其道,从汝瓷中很好地将道教哲学融汇于实用性与艺术性、工艺与审美兼容的技艺中。“汝”在汝瓷中可以理解为汝瓷,也可以理解为自己。“道”在汝瓷中可以理解为道路或者一种力量在默默地影响着汝瓷,通过汝道所达到意象的、精神性的追求。
2.审美思想——三教融合
宋代儒、釋、道三教融合,儒家在道与佛两教的相互渗透与学习中,形成了著名的理学,即所谓的“理学为宗”。在具体的主张上,理学提倡“中庸和谐”,古代文人将欣赏古玩瓷器视作追随先圣礼仪制度的途径,寄托了儒家的仁爱之心和大道伦常,可称为举止有度、谦恭有礼的君子之风,进一步在汝瓷上体现为“简约之美”。儒教与汝瓷的关系,可以视为仁与礼的关系。
宋代佛教有深远的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兴盛,追求观自在,不外求,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求得“大德圆满”的圆融境界,其表现在汝瓷上体现为“典雅之美”。佛教与汝瓷的关系,可以视为体相与义相的关系。
道教以“清静无为”为基本主张,以返璞归真、自然圆融为涉事主张,追求为清雅脱尘、超世不俗的至人之仪。推动汝瓷兴盛的宋徽宗,笃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而汝瓷的淡青色,恰可视为道教情怀在汝瓷上的绝妙显现,被视为“自然之美”。道教与汝瓷的关系,可以视为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
儒、释、道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社会氛围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形成汝瓷的思想文化基础。
3.审美精神——天人合一
天有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在于“成万物”。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交融相合。汝瓷艺术是天人合一最直接的体现,是手艺人与金木水火土的交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重要论述,这里有一个“意在笔先的定则”和“趣在法外的化机”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无意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虽然手艺人掌握了汝瓷烧制技艺的内在规律,但总是要在处理自身与万物关系时呈现出一种交融与共享的状态,是万物与自己为一的精神境界。
4.审美价值——瓷冠五窑
汝瓷位居我国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之首,它不但拥有工匠的烧制技艺,并且融入了文人的思想修养,形成了宋瓷的美学精神,这种极简思想内涵与艺术技艺的融合,支撑了其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的地位。
可以说,汝瓷在技艺上,讲究釉于色, 即用最生态、上乘、独特的天然原材料调配烧制出汝瓷至朴至纯的一抹天青色,观其釉温润含蓄,拂其面如玉似绢,转其色灵动自然,让人回味无穷,令世人珍视;讲究技于精,即用最精湛的手工艺制造出至精至臻的汝瓷,它体现了对宋代汝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改良,承载了宋时期的造物智慧与现代的卓越技艺;讲究型于简,即用最极致的审美风格设计出至简至美的汝瓷,它造型中正,以简繁胜,上下对称、左右逢源、刚柔并济、独具风姿。它不仅是表面的美,更是人格的诠释。
在本質上,汝瓷讲究艺于心,即用富有哲思的审美观念创作出至典至雅的汝瓷,展示了宋代人们追求的新境界。所以欣赏汝瓷更是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秘,感受它所呈现的内敛与宁静。
5.审美状态——儒雅之姿
文质彬彬宛若君子,古人也讲“君子佩玉”“玉有五德”“仁义礼智信”,玉与汝瓷的形与神合二为一,因此汝瓷变为玉的化身,文人不仅擅长诗词歌赋等,生活中还可以很悠闲潇洒,汝瓷就像君子一样,他们不但自信,而且拥有生活的品位,汝瓷的青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手艺人使用制瓷的原材料,通过自己的技艺加上对汝瓷的理解赋予其生命,汝瓷烧制后发出的开片声音就像一个生命的诞生,随着纹路不断的裂变就像人生走过的道路,这既是文化的积淀,又是生活阅历的积累,是对人生充满了希望,更拥有了自信,更是对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
6.审美格调——清淡含蓄
在宋代审美恬静旨趣与时代风尚的影响下,吟情悦性、唯求简淡的超功利纯美学的思潮全面崛起,并在诸多艺术领域形成重要影响,欧阳修更认为,“以深远闲淡为意”。汝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瓷器的传统审美习惯,不再一味地追求瓷器外部的表现形式,更注重器物内在的韵味和意境。其素净淡雅的釉色彰显出一份清新脱俗的美,唯美含蓄的内在更能将内敛的美感散发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具有儒雅之心高洁之士的内心渴求。
7.审美理想——淡愈远,静愈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欣赏汝瓷,我们可以感受它的简约与丰富、单一与复合、空灵与充实,从而让复杂的人生回归自然的本心,从中沉淀出自己清晰的思路,得到那份宁静与真实,进而开启人生的大智慧,能让生命的航船愈走愈远。
总之,只有建立起汝道至简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讲好这流传千年的汝瓷故事,并让它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屈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