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05-10高瞻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有效策略

高瞻远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外加每天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很多学生都存在情绪波动大,思想易偏激,行为易冲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愈加凸显出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疏导的重要性。对此,本文对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的有效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疏导;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124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他们在情绪和行为上都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加容易冲动,社会上就出现了好多青少年暴力伤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归根到底就是他们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的。这种现象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关怀照顾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沟通和疏导。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最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心理动向和行为习惯的人,应采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使心理压力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与释放,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烦恼与心理压力,同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方法

初中班主任要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向学生渗透正面教育,以一种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措施:首先,教导学生遇事要客观冷静。很多初中生都具有做事不冷静、易冲动、情绪波动大等年龄特点,时常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可以时常给学生讲解一些真人真事或者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做事冲动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从而告诫自己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冷静客观,避免一時冲动。通过这种心理暗示,就会使学生的冲动行为和暴躁情绪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更加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和叛逆期;其次,适时开展赏识性教育。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些许进步,及时为学生送上鼓励与赞赏。例如向课堂纪律有进步的学说说:“最近表现非常棒,继续保持,老师相信你!”向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投去赞赏的目光,时常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头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愈加了解自身优势,从而建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其个人素养的不断提升。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上都特别的期望能够被接受,被认可,都渴望得到学校教师的关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够多多关照学生,那么就会对学生形成一个正面的鼓励,学生就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表现得更加的活跃积极。最后,发挥挫折教育的作用。对于中学生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尊心,但却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是比较脆弱,行为很容易受到情绪化的影响,当其遇到一些批评指责或者挫折逆境时,极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而陷入迷茫、自卑甚至是怨恨的情绪之中。对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遇事要积极乐观,学会自我减压和自我心理调节。当学生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之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开导学生,使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并且让学生们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备受关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变化,平时多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交流,当教师发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时,要对其及时地进行健康指导。尤其作为一名初中的班主任,就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所以我就及时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健康的成长。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

学生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就会面临着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种种变化。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阶段学习的课程更加繁重,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变化,甚至有些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之中。尤其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学生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心理上的问题,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就可能会使学生们产生负面的心理以及青春期的冲动行为等等,这样的现象极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导者,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更大的责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时,应当考虑学生们的年龄问题,综合各种客观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然后从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出发,要充分的掌握处于初中学习阶段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要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要对学生们进行及时的观察,从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反映出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如果学生们的心理出现问题的话,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倾诉发泄大会,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地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让学生们的负面情绪有途径进行发泄。当学生们进行发泄负面情绪时,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也能够知道学生们的内心想法以及学生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宣泄大会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就能够正面积极的有效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教师还要做到可以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由于学生们进入初中阶段,紧张的学习气氛会带给学生们心理上很大的学习压力,由于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只会给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造成诸多的影响。针对出现的这一种情况,初中班主任应当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成绩也会有差异,因为这些学生的性格各有特点,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对待学习成绩时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同学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如说有的同学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很积极很努力,然而现实的情况就是成绩反而不太理想,进步的空间也显得十分有限,因此,这位学生就陷入了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认为之前的努力都是白费的,自己再努力都没用,干脆就选择了放弃。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就应当私下约学生面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方法,明确地指出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策略上的失误之处,以及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让学生能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借鉴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调解疏导。

三、建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

学校应当联合有关部门,联合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将家校联合教育的目的贯彻落实。家校联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能够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校园教育环节之中,让教师和家庭能够一起携手合作进行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家长既可以监督学校的教学,又可以为目前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样能够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教育规划,理解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家长们能够认同教师的工作,从心理上能够接受家校共同教育理念。当前,有些中学生的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地比较,之后再贬低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消极厌世、厌学、叛逆等一系列问题,不但给班主任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还极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引发各种心理障碍问题。教师以及家长还要丰富家校互动的方式,由于在实际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突发状况。那么教師以及家长的教育活动就要随人而变,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保持传统的家校互动方式,教师在每学期的时候都要进行家访,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在教师进行家访的期间,教师也可以去帮助进行调解家长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向家长们反映学生们在校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因此,班主任在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的过程中,要与家长之间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必要借助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班级群,要求每一名学生的父母都要加入班级群当中。此后,班主任便可以时常在群里向家长推送一些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或者通过一些案例分析使家长明确现代化教育方向,从而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子女之间开展良性沟通,及时做好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班主任还要及时就学生近期的学习表现、心理动向以及各种行为表现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使家长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学生身上的问题隐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

四、适时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

每一名初中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外加遗传基因这一先天因素,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程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式,方可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使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消除。例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非常容易害羞,班主任可以让这一类学生多参加一些班级集体活动,使其受到活动氛围的影响而变得敢于进行自我表达;平时,可以让那些缺少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承担一些班级事务,帮助其建立起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促进其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如果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得到重视,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那么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当情绪极度紧张的时候,很大可能会出现各种极端的情绪以及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留下很沉重的阴影。所以班主任就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从初中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当初中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得到有效的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这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首先,班主任的心中要有爱,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教育时要用爱感化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对待周围事物都感到害怕与失望,这样的学生当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时就会走出自己心理的阴影。

初中生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自身身心成长发育的巨大变化,还时常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因此,初中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障碍问题。对此,初中生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心理健康疏导,并且与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与家长要共同的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聘请心理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多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也要在学生不同时期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引导。如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往往比成绩更加重要。因此,初中的班主任应当承担起责任,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芳娟.浅析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苏以春.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9(32).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学区,甘肃 平凉744028)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有效策略
困境中的阳光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