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根基与践行路径
2021-05-10李晨
李晨
〔摘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以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以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内涵。新时代,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而且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制度建设中,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氛围,涵养国民理性平和的爱国观,以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内涵;理论根基;践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2-0089-0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着日益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上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我国输入其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千方百计地进行文化渗透,妄图削弱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新时代,为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必要深入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内涵、理论根基和践行路径,以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公民的爱国情怀和报效祖国的意识,不仅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需要,更是巩固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基础。每一个公民,要坚持爱国原则,就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首先,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 〕3。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优势,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國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70多年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意味着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新中国成立时的站起来、改革开放时期的富起来到新时代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通过了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其次,爱国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一直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西化分化的重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扩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了它们对中国的敌视,而其在各个领域无孔不入的渗透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整体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一旦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步伐势必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
(二)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只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才能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作为个人情感的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伟大的祖国是人们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久而久之,就会对祖国的山河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蕴藏在中华大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对祖国山川草木的热爱是人们爱国情怀产生的最初源泉,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内涵。其次,表现为对骨肉同胞的热爱。在社会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爱国就意味着爱民,也就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推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要团结带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再次,表现为一种为国家谋复兴的强烈历史使命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爱国名言,无不表达着近代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崇高社会责任感。在已经实现民族独立的新时代,每个中华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而这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内涵
首先,要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为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每个公民只要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其行为本身就是爱国的表现。其次,每个公民不仅要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公民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荣”与“辱”的道德界限,以热爱祖国为荣,并敢于同一切危害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再次,在情感上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每个公民只有把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根基
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根基,我们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才能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并不断提升其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理论
1.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传统爱国主义的定义,首先是列宁在《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中提出的,“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2 〕。在列宁看来,正是由于相互隔离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小资产阶级局限在自己的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并长期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经济关系之中,进而形成了俄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十分狭隘的,它虽然可以在抵抗外来侵略时起到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但是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已经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阻碍,因此必须要树立起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列宁提出:“我们爱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祖国,我们正竭尽全力把祖国的劳动群众(即祖国十分之九的居民)的觉悟提高到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程度。” 〔3 〕这种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内在动力,只有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才能使其自觉接受和认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其次,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为了同国际社会主义‘加强联系,就必须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4 〕社会主义国家是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国家,无产阶级只有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再次,表现为热爱祖国的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的热爱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根本动力。只有热爱人民群众,自觉树立起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历史使命感,才能获得人民群眾内心的认可和拥护。
2.无产阶级应为祖国解放进行坚决的斗争。随着机器大生产对传统工场手工业的完全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为了掠夺原材料和拓展海外市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重了对殖民地国家的压迫和剥削程度。这些时代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以实现无产阶级的独立与解放为基本内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爱国首先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恩格斯在1882年写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提到,“欧洲有两个民族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在成为国际的民族以前先成为国家的民族:这就是爱尔兰人和波兰人。他们只有真正成为国家的民族时,才更能成为国际的民族” 〔5 〕。可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独立和尊严,也就没有任何爱国可言。其次,爱国主义就是敢于同侵略者进行最坚决的斗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指出,当法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向侵略者屈服的时候,“巴黎的工人却通过打击本国的阶级统治者而打败了外敌;他们争得了作为所有国家工人的先锋的地位,从而消除了派系集团” 〔6 〕。在马克思看来,当一个国家受到资本主义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时,只有无产阶级才可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进行最坚决的斗争。
3.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在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既体现在各国无产阶级之间所实现的国际联合,也体现在无产阶级与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联合。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除了包括无产阶级实现国际联合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之外,也应包括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当然,这里所说的爱国主义不是资产阶级所推崇的爱国沙文主义,因为其是挑起民族争端,妨碍国际工人合作的手段,是最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了防止这种错误爱国主义的泛滥,我们“首先必须维护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容许产生任何爱国沙文主义,这种精神欢迎无产阶级运动中任何民族的新进展” 〔7 〕219。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须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但是“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 〔7 〕43。一国无产阶级只有在依靠自己奋斗的基础上,充分发扬爱国主义,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无产阶级只有满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才能忘我地投入本国的革命运动之中,进而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爱国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思想。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毛泽东在对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吸收了我国传统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融入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首先,要以爱国主义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提出:“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 〔8 〕用爱国主义旗帜唤醒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去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爱国主义在抵抗外来侵略时所表现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体现的正是人民群众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民族凝聚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要实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有机统一。在毛泽东看来,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随着历史条件不断变化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保卫祖国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战斗,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 〔9 〕。
2.改革开放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首先,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中国人民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10 〕3。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爱社会主义者,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就是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每一个爱国的公民,都必须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出一切力量。” 〔11 〕其次,爱国主义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中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10 〕3邓小平作为爱国主义的践行者,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邓小平看来,中国要想获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来彻底摆脱人民贫困的局面,只有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够稳步提升。江泽民面对新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挑战,明确提出“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12 〕。胡锦涛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连的” 〔13 〕。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将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首要价值观,提出每个中国人都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3.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鲜明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进一步拓宽了爱国主义的实践领域。首先,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14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正是在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5 〕。其次,弘扬爱国主义既要立足中国还要面向世界。“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 〔16 〕在国家治理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起了新的范式,对既希望加快社会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在经济层面,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有效带动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对于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也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引领作用,关键在于通过多种路径使人们切实践行爱国主义。
(一)将爱国主义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协调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作用。教育者要在学校教育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让学生时刻牢记爱国主义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教育者除了在课堂教育中强调爱国主义之外,还要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和校园文化的营造中体现爱国主义,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爱国情怀和坚定爱国行为的教师,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有效融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爱国情怀是否深厚,将对子女的爱国主义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变传统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经常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念。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教育主要是社会有关部门、社区和组织通过营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来培育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主流媒体的引导,以优秀文艺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行政部门要紧跟时代要求,组织编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材,推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品课程;社区和社团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二)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首先,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端午节、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的中秋节、感恩敬老的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可以激发出人们浓厚的爱国之情。在现代节日中,教育者要善于抓住“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通过举办节日庆典、主题电影、文艺演出等方式,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教育功能。教育部门一要紧跟时代变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主题思想、拓展精神内涵、强化教育功能;二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上展馆建设,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落实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参观学习。再次,要利用好自然人文景观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自然人文景观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游览观光中,可以让人们在领略祖国壮美山河的同时,自发地产生爱国之情。
(三)将爱国主义融入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中
社会基本制度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将爱国主义融入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中,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增强人们践行爱国主义的自觉性,如建立和完善社会礼仪制度,规范升国旗、唱国歌等最常见的社会礼仪活动,可以培养和强化公众的国旗国歌意识,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国旗国歌所蕴含的精神,并升华成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将爱国主义融入法律制度建设中。实践中,只有将爱国主义作为制定各项法律制度的主导思想,才能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有规可依的制度环境。如在宣传《宪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时,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把向大众普及法律的过程同时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再次,将爱国主义融入社会治理工作中。“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17 〕社会治理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起着督促和保障作用,在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中有效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的基本准则,则能够有效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四)營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氛围
在新时代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积极营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首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教育者可以利用电视、书刊、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受众多和传播快的特点,通过开设专栏、主题电影、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不断推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平台。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对于网上一些消解、歪曲、否定、诋毁、误解爱国主义的错误言论要及时回应、因势利导,发挥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其次,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育者要通过“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 〔1 〕16等活动,为公众树立爱国主义的正面形象,以使其能够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再次,要创作出更多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文艺作品。教育者可以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事迹用文艺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切实感受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自觉树立浓厚的爱国情怀。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发挥爱国主义文艺作品的正面引领作用。
(五)涵养国民理性平和的爱国观
作為爱国主义的践行主体,每个公民都要用理性平和的方式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建立理性平和的爱国观,首先要具有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日益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人们需要用国际化的思维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随着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国民,我们要用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去观察世界,用更加开阔的胸襟去拥抱世界,使自己逐步树立起理性平和的爱国观。其次,要做理性的爱国主义者,正确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理性爱国主义是朴素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表现为从国家和人民的立场出发,对国家现状和人民命运的理性分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关乎国家利益等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的原则,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真切关怀。总之,理性的爱国主义要求每个公民都能保持更加开放包容和理性自信的心态,在国家面临棘手的国际问题时,能够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用理性平和的爱国情感和行为支持国家作出正确的决策。
〔参 考 文 献〕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7.
〔3〕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9.
〔4〕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3.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6.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1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1.
〔13〕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7.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6〕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0(01).
〔1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