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国风景画》欣赏课教学的尝试

2021-05-10庄心悦

关键词:初中美术

庄心悦

摘要:根据中考艺术测评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得不发生转移。如何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达到艺术测评的目标,提升艺术人文素养?对此,笔者基于中学美术教材,对《外国风景画》欣赏课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考艺术测评;初中美术;外国风景画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35

【背景】

随着艺术进中考新政策的实施,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要根据艺术测评的方式发生改变。由于艺术测评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形式是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及相关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材内的欣赏与评述模块尤为重要,是教学和测评的重点部分。而这一部分课程内容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也是相对较难记忆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的话很难达到艺术人文素养的目标,也给学生增加了很多学习负担。面对测评,怎么教、如何学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的风景画代表作品,从写实主义到印象派再到现代艺术。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从印象主义开始,学生会认为画得比较潦草,到现代艺术更加无法理解,认为是“乱画”“瞎画”“幼儿园小孩也可以画出来”。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知道画家为什么会这样画,才能对现代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描述】

学生普遍倾向于画风写实、描绘得精细逼真的绘画作品,而在19世纪印象派出现之初,传统艺术家们的喜好和学生是一致的,这一点非常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我由此作为切入点导入,先给他们欣赏一组印象主义的作品,介紹19世纪法国的官方沙龙会,在这次沙龙中有一幅作品《日出·印象》,一位评论家认为莫奈将一瞬间的印象描绘下来相当可笑,讽刺他为“印象主义”,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印象派会成为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这个事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印象派的诞生。

印象主义这一流派为什么在当时不能被传统画家和大众所接受?为什么后来的地位又如此重要?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我将19世纪莫奈的《日出·印象》与17世纪法国画家洛朗的《海港日出》放在一起做了直观的对比,同为日出题材,让学生自己看一看印象派的作品和传统油画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引导学生从形状轮廓、笔触和色彩几个方面去探讨,《海港日出》轮廓清晰、笔触细腻、色调单一,《日出·印象》轮廓模糊、笔触快速、色彩丰富,传统画家们主要研究物体的形体结构和体积感的表现,而在莫奈的作品当中物体的轮廓模糊不清,也没有体积的塑造,因此他的作品是不被认可的。而产生这些区别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作画方式的不同,莫奈是直接对景写生,面对大雾日出的清晨,他不能细细描摹,因为光线会变、色彩会变,所以他的笔触快速,甚至直接在画布上涂抹调和颜料。传统艺术家所研究的物体形体体积在《日出·印象》中是没有的。想要认识一幅作品,最好的方式便是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而不需要去死记硬背。

越接近现代的艺术作品,越是融入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因此也越是难从表面去理解,20世纪的现代艺术是教学的难点。面对蒙德里安《灰色的树》,甚至是《红黄蓝构图》,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这种作品自己也能够画得出来。确实,画面以线条、色块为主,看起来在美术技法上相对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引导学生不停留在技法层面,而要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画家为什么会这样画的原因。并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绘画风格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写实的,或是抽象的。我从网上找到一个有趣的视频,是用蒙德里安的作品做成的一个动画,从一棵有颜色有形状的树开始,逐渐变成一棵灰色的树,再抽象成一些线条,最后演变成红黄蓝构图。学生一下觉得很有意思,但也有一点看不明白,现在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变化的了。然后我再来解答,用分组图片演示,最初是一棵有色彩的树,有树的结构,蒙德里安首先去除了色彩,便是去除了空间。再简化树的轮廓结构,只剩下线条,有直线和曲线。最后去除了曲线是蒙德里安认为曲线代表了情感。蒙德里安有一个朋友认为曲线是可以保留的,但蒙德里安坚决认为不可以,所以他们俩就分道扬镳了。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现代艺术其实是很主观的东西,完全是画家自己主观的思想。蒙德里安一步步从物体的表象开始抽象是想寻求物体内在的本质,好比一个公式,数学上一个公式可以解答一系列问题,蒙德里安想要找寻的是艺术的“公式”,也就是艺术的本质,可以解答万事万物。所以《红黄蓝构图》便是他找到的答案,其中包括两个基本方向:横向和竖向,三原色:红、黄、蓝,还有黑、白、灰的素描关系,每一项都是绘画上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这便是艺术的本质,可以代表一切事物,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万事万物。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变,比如《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一下对作品的了解深入很多,也更加理解现代艺术。

【反思】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当中,我均从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我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莫奈的《日出·印象》是用的问题引导法和对比学习法,都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兴趣。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用的是视频教学法,视频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视频更加形象直观,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对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印象也更加深刻。用有趣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满堂灌输,我认为这样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既可以了解艺术,提升审美内涵,又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想这也是艺术测评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钟英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
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窥探
初中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