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2021-05-10邵永强
邵永强
摘要:在全面教育的理念下,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德育的培养更是综合素质的培育之首,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对于道德品质的认知在不断完善,因而这一阶段的德育培养则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教师应当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对其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人文素养对于此部分的培养教育亦是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是促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有效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本文就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二者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3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基础学科知识,还需要将人文素养这一领域的内容有效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以使得人文素养的教育更加有效。
一、重要性及意义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体现,还体现在精神层面,因而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初中生而言,其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于人文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使得学生的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更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文学知识、礼貌礼节、爱国精神、情感态度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良好心理的重要渠道,因此,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部分的渗透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方法单一
即便是在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下,部分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最为明显的则是对于这门课的认知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这门课程属于一门副课,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因而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善并没有加以相应的重视,从而导致教学模式仍旧以以往的讲与学为基础性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非常的少[2]。在现代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教学模式仍然落后,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渗透相对较少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注意到课程与人文素养之间的联系与作用,而是一味地讲授教材内容,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与拓展[3]。无论是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实际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人文素养知识的融入少之又少。这是由于教师并未完全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主要以教材内容为进行教学,进而忽略了对人文内容的渗透与拓展,使得教学在内容的拓展方面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
3.人文关怀并未有效的体现在师生之中
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以讲授知识为主,更主要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并丰富自身的内涵与精神。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已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能够选择性的去判断事物的对与错,具备分析事情的基本能力[4]。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亦是对于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与模仿,从而调整自身的行为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能够将这一方面得以体现出来,教学仅仅只是体现在对于理论内容进行讲述,并未意识到自身的行为表现才是更加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也相对较少,这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则使得人文关怀并未得以体现。
4.缺少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上,学科的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哪种学科其设置的目的都是以具体的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亦是如此。但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对于学生的具体应用则并没有得以有效地应用体现,因而使得教学与生活之间并没有得以结合,从而形成教学与生活互不联系的状态,除此之外,在课堂之中,大部分教师亦是忽略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并没有将生活元素或是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授课,对于生活方面的引入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对于道德品质与法治内容的理解仅仅表于书面,并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意义[5]。另一方面,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的传统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亦是少之又少,学生并没有通过实践活动将人文素养得以有效的发挥与运用,总之,缺乏对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得教学应用无法得以体现。
三、具体培养策略建议
1.改变教学模式,创新人文教育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直接方式,因此,对于单一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新型有趣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在改善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将人文部分的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人文方面的提升[6]。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认识友谊,正确理解友谊,并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与此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与友谊相关的题材资料,让学生进行观看,从而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其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你在与朋友之间交往时有哪些原则?”“如果与朋友之间存在着竞争,那么你会怎么做呢?”等等,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友谊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2.充分准备课程内容,有效渗透人文素养
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一改以往的教材讲授方式,将教材内容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利用现代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并拓展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得以汲取其中的人文素养内容[7]。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教師则需要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丰富与拓展,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人民英雄的烈士事迹的视频故事、为学生展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有效的结合这些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观念,对于生命的伟大得以深刻的感悟,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尊重他人。此外,通过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人文知识得以扩充,让学生了解更多与生命相关的人文知识。
3.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体验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其体现在生活实际当中,通过结合人文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一过程教师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与理解[8]。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当有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则需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疑问,进而根据学生的疑问耐心地进行指导与回答,这一小小的举动则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亦能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从而树立良好的个人品格修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提高对学生的关心,无论是学习过程中,或是生活体验中,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是逆向心理的形成阶段,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产生,因此,作为道德教育的教师,更应当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在获得人文体验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素养。
4.拓展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还可以建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有效地提高其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价值理念。对于校园内部而言,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做守法公民》这节课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搜寻校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良好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讨论如何改正不好的现象,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更是得以促进与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其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带领学生观摩文化博物馆等等,通过社会实践与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学的目的所在[9]。
5.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与氛围
众所周知,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习还是品德思想等方面,环境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培养,教师则需要与学校共同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环境下健康成长,更加有效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各种各样的人文活动,比如,人文知识竞赛、优秀模范生评比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设主题演讲。比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勇担社会责任》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演讲内容由学生自行收集与整理等等。
6.教师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楷模作用
除环境影响之外,教师亦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具有无形却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字教学,对于自身的道德行为与个人修养及文学素养更是需要加以关注与提升,教师要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以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10]。此外,教师还应当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全面的了解学生,使得在具体的引导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的尊重与爱戴教师,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与模仿,进而使得人文素养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得以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要以人文素养为主要教学方向,使其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除教材之间的相互融合之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与学校环境的人文创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得以有效的改善。此外,教师还应当有效地拓展课外实践,将人文素养的培育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山西青年,2020(07).
[2]汪友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50).
[3]方丽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5).
[4]任爱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7).
[5]陈雪林.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
[6]张间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13).
[7]李路萍.关注人文,有效感悟——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人文素养[J].新智慧,2019(11).
[8]张春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凸显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4).
[9]徐兆宏.人文素养视域下走“心”课堂的塑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03).
[10]娄俊康.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提升科目教学效率——我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28).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第六中学,新疆 阿克苏8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