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公共空间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10万志勇

杭州 2021年4期
关键词:街道集体区域

万志勇

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笕桥街道总面积19.7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江干区全域城市化快速推进,笕桥的城市格局和内在肌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笕桥机场周边区域限高等因素,笕桥约5.68平方公里尚未整体拆迁,属于“城中村”状态。加上,回迁安置小区增多,区域内高架纵横,整个笕桥区域表现出“亦城亦乡”特征。由于规划、管理等原因,笕桥区域内高架沿线两侧土地、回迁安置小区架空层、环机场周边社区内低效土地、老旧厂房、农耕地、河道两岸等公共空间存在诸多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缺位。一方面,个别党员干部通过挪用、无偿占有、低价转让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取私利,导致村集体资产隐形流失。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缺乏高效管理的责任意识,部分居民“见缝插针”侵占公共空间,导致乱象丛生。

集体经济受损。道路两侧、空闲土地、老旧厂房等本属于集体的公共资源,被少数人占为“私家领地”,由于管理不善,大量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损害集体经济收入。

环境遭到破坏。高架两侧土地无证物流、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河道护坡乱耕乱种乱建、架空层内乱堆乱放,未经审批房前屋后加建附房,私拉各类电线等,特别是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业态进入,严重影响了当地水、空气等环境质量。一些地方长期脏乱差,还有一些地方存在消防、治安等安全隐患,严重破坏了生产生活环境,群众反响强烈。

精神文明建设缺位。一些主干道(村道)交通拥堵,消防车救护车都难进出;一些支小路路面遭到破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不少出租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文明管理不到位;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破损严重,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缺位。

公共空间治理路径及初步成效

加强基层政治建设。笕桥街道成立公共空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及各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20个社区书记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集体资产管理中心等职能机构,分类开展工作,确保公共空间底数清、治理目标明、治理效果好。各社区书记为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积极动员区域内党员干部带好头、起好步,引导群众在排查摸底中共同梳理、共同举证,在集中整治中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在规范管理中共同商议、共同决策,在环境提升中共同打理、共同美化,真正把公共空间治理的工作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发要求。

壮大集体经济。针对各社区区域内存在的闲置土地、低效土地、被侵占土地、老旧厂房等资源,上提一级由街道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统一掌控,通过摸清底数、厘清产权,科学定位业态、公开招标招商、全程服务监管等举措确保辖区内公共空间资源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共收储闲置土地33.23亩,计划流转农耕地1500亩,计划收储老旧厂房80万方,其中俞章社区近江项目4万方仅租金收入就可增加50%,年税收可达25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房屋租赁等业态优化,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形成良好社会效益。针对区域内不同地段、不同体量的公共空间,街道采取“插花式”治理模式,建成公共停车场1个,停车位110个,小而美“口袋公园”5个,标准封闭堆场2个,绿化小道5条,较好地改变过去“脏乱差”状况。针对群众房前屋后支小路、沿街商铺门前区域被侵占被破坏的现象,街道实行“新三包”要求,明确户主、经营户职责。

强化环境保护。针对河岸被侵占、河体被污染等问题,街道启动“美丽河湖”创建工程。一方面,即查即拆河湖岸边违章构筑物,并对当事人下达告诫书及纳入居民信用管理体系,与社区股份分红挂钩;另一方面,采取“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治理模式,推行流域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三位一体”治理机制,整合“生态治理、配水泵站建设、河道清淤、入河污染控制、智慧系统建设、河岸水环境综合利用”等六大治理手段,努力打造与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相匹配的一流水环境。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为提升文明管理,打造场馆品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街道将零散、闲置、被堆放杂物、随意停放电瓶车等的回迁小区架空层统一规划布局,以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建设思路,高质量推进小区文化家园建设。自2016年12月起,白社社区、草庄社区、水墩社区先后建成19个“文化客厅”,面积达2000平方米,方便回迁安置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参与文娱活动。

公共空间治理的几点思考

要始終坚持党建引领。公共空间治理已成为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生动实践。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唤醒基层党员的党性意识,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公权力的代表人、公共空间和公共收益的守护者。

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公共空间治理必须用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重要法宝。要始终坚持“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充分激发群众的共建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公共空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一要针对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存在的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二要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死灰复燃”。

要始终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分类研判提高公共空间利用价值,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评估;严格管理集体资源资产,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守护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丰富和完善公共空间内涵,差异化塑造公共空间形象。

作者单位:江干区笕桥街道党工委

猜你喜欢

街道集体区域
分割区域
热闹的街道
擦桌子
街道生活
警犬集体过生日
区域发展篇
风居住的街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街道等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