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1-05-10黄玉婷

成才之路 2021年6期
关键词:语文园地学科素养教学效率

黄玉婷

摘 要: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的设置是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无论是编写理念、编写内容,还是编写方式,都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文章对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有效发挥“语文园地”教学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园地;教学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116-02

部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一脉相承,顺延其精华,并做了很多改进与优化。“语文园地”板块在本版本教材中占有很大篇幅,并增加很多内容。然而,教学教研很少涉及“语文园地”板块内容,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违教材编写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语文园地”板块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板块创新点

部编版教材自2012年开始编写,于2016年获批投入使用,其中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语文园地”就是教材改革的亮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编写理念遵循隐形训练的原则

21世纪以来,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初中语文教学,都呈现“去知识化”趋势。新课改将“人文性”放在关键位置,这种淡化语文知识的倾向,导致学生获取的基础知识比较零散,难成体系。部编版教材的编写对此进行了改进,使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单元主题与要点更加明确。“语文园地”板块对基础知识练习予以淡化,不再反复进行练习,而追求隐形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这种隐形训练,改变了“题海战术”,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基础训练。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书写提示‘小气泡”,先阐述写字时的坐姿与握笔,介绍笔顺的规则“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然后介绍笔順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最后介绍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将汉字书写规则分时段呈现,并借助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

2.编写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包含“识字加油站”“展示台”“日积月累”“查字典”“用拼音”“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十分全面,从识字写字到阅读习作与综合性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为中心,从识字到口语表达,从语文基础知识到审美能力培养,再到学生逻辑思维层次性的提升。

3.编写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占4个左右的版面,在呈现方式上,从插入语编辑到图例的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加科学合理。

(1)插入语。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插入语以“小气泡”的形式呈现。低年级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中的插入语一共为72条,大多以提示和启发性为主,很少有知识性的插入语。以启发性插入语为例,经常出现在“我的发现”与“展示台”栏目中,能引导学生自觉归纳构字规律与识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图例。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中的图例不仅简单明了,还具有深刻的意义,值得探究。“语文园地”的标题,与其他几个板块的标题一样,都有统一的“标识”,确定了“语文园地”独特的地位。“语文园地”中使用的图例是一致的,一改以往烦琐的设计,更加一目了然。例如,“语文园地”中使用的是“齿轮传动”图例,借助机动车领域中齿轮转动将动力传输给车辆的原理呈现,促使其行驶。“语文园地”习题图例的设计,更具有象征意义。

二、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板块教学策略

1.整合“语文园地”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对语文教学行为的一种预设,也是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是教育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才能确定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设置学段目标。笔者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阅读发现,里面没有出现过“语文园地”的文字,但语文教学目标涉及的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与交际”“综合性学习”。通过对“语文园地”的分析,可知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上几方面,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同样适用于“语文园地”。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的主题为“与大人一起读”,到了二年级就是“我爱阅读”。每个学段中这一板块的设计都有明显的变化。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握教学重点,分学段设计教学目标。

(2)设置单元目标。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将主题教学与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并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都渗透到单元“语文园地”中,且各有侧重。“语文园地”作为每个单元的压轴内容,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单元主题结合,统筹兼顾。为此,教师需要细心研读教材,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园地”板块的整体性,紧扣单元目标。例如,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为识字单元,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并学会部分汉字,因此,本单元在之前识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形声字的组成规律与看图识字等内容,且在“语文园地”呈现了音序表,为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奠定基础。为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落实识字写字内容,通过诵读感受汉字的奇妙,提升识字兴趣,掌握多种识字方法,熟识音序表。

2.整合“语文园地”的教学内容

(1)整合“语文园地”中的栏目。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各个栏目是互相独立的,虽然每一个栏目教学范围有限,但各栏目互补。如果将语文园地比作一个人,那么其中的每一个栏目就是人的手、脚或者其他器官,要想组成完整的人,就要在各个器官分工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共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语文园地中的各个栏目,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拼音的复习,一共呈现四个练习,这几个练习看似毫无规律,但每一个练习之间,都有联系,且在第四个练习中,对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第四个练习放在第一位,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优化教学过程。

(2)整合“语文园地”与单元选文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整合“语文园地”与单元选文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为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个单元的文本内容,清晰了解语文园地与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系,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例如,“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有谚语、古诗、成语等内容,且这些内容都不是凭空而来,是有出处的,其中有的内容与选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文本与“日积月累”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例如,教学《要下雨了》一文时,教师可与“日积月累”相关内容相联系。课文介绍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与“日积月累”中的气象谚语相照应,将两者联系起来,既能对教学进行延伸,又能印证文本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

三、结语

总之,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的设置是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无论是编写理念、编写内容,还是编写方式,都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因此,教师要对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有效发挥“语文园地”教学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思羽.从儿童视角出发,探索写话秘钥——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写话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

[2]付军玲.找准定位,关注要素,落实语用——统编版五(上)《语文园地》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9(14).

[3]曹芮.部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4]陈思.部编本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语文园地学科素养教学效率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