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嫦娥》中的嫦娥意象分析
2021-05-10刘思佳
刘思佳
自古以来,有关嫦娥的神话传说总是充满着神奇色彩,它流传于民间的街头巷尾之中,存于文人骚客的笔墨之下,也于其中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形象与姿态。历年来,无数人将嫦娥融入其文学作品之中使之浸染了作家的思想与内涵,于多样的角度之下绽放了不同的嫦娥色彩。李商隐便是其中一位。李商隐,字义山,是我国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霜月》《月》等诗中多次使用嫦娥这一意象,喜爱之情自然不言而喻。《嫦娥》便是其代表作。诗人以其隐晦朦胧、风格浓丽的笔法述说着嫦娥身处于月宫之中的孤寂与无奈、追悔与向往,也将自身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孤独寂寞中依然志怀高远的诗人形象。一字一句中,是情感的展述,是意境的流露,是美的内在升华。可以说,诗人笔下的“嫦娥”展现了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人生姿态,也表露了对于人世间点滴事物的眷恋、追悔和向往,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本文从高洁清冷之态、孤凄寂寞之感、追悔莫及之叹、心向美好之境这四个方面就《嫦娥》一诗中的嫦娥意象进行深入分析,由诗体情,由情叙人,由文讲美。
一、高洁清冷之态
嫦娥这一形象本身带着仙子之姿态,使人心生敬畏,可望而不可即。
嫦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是后羿的妻子。他们两个人原本就是天山的神仙。但是,由于后羿在看到凡间的痛苦之后射杀了天上的九个太阳,而这九个太阳是天帝的九个儿子,因此便触怒了天帝而迫使夫妻二人被贬下凡间。不甘忍受生老病死的她,不愿承认凡人这一身份的她,选择了喝下长升不老药而重新回到天庭。或许,嫦娥的心中本就藏着一种高洁之情。这种不愿与凡人为伍,与世俗为伍的心态,恰恰印证了其内心的那抹高傲和不屈。诗人在《嫦娥》中描写的是在经历了一切之后重新升天成神的嫦娥,是内心充满了不甘于沦为凡人的嫦娥。这是她的性情使然。试问,一位美貌而身居仙位的女子,享受着凡人的敬仰与推崇,又怎能够忍受普通而陷入生死轮回的生活呢?这份高洁而清冷的姿态,是深藏于嫦娥骨子里的一种坚守,也是一种执着。诗中的“暗影”“银河”“晨星”这几个意象便蕴含着一种神秘而不可触摸之感。隐藏于黑暗之中,遥远的银河与晨星。让人联想到在黑暗笼罩的黑夜之中,四处飘散着一股冷清之风,伊人独坐于天际之间,与银河和寥落的晨星相伴。清冷的色调与海天生出一种寥落之感。天地万物都归为沉寂,只有黑夜与远处的星光相随。一种冷清之感倾然而出。这些都与嫦娥这一清冷的姿态遥相辉映。
这种高洁清冷的姿态也与诗人的姿态融为一体,体现了独有的文人情调。自古以来,文人的心中都有着一抹独特的情怀,彰显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色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等。这些文人墨客的内心中潜藏着一种对于世间万物的关注,也于自我的脱尘出俗中表露这独属于文人的高洁与高傲。内心怀着伟大报国志向的李商隐便也身处其中。自我才华的展露,使其不甘于融入世俗之中,带着一丝文人的高洁与清冷,进而也于笔下赋予了嫦娥这一文人姿态。其实,嫦娥便是诗人形象的展现。夜不能寐的诗人遥望月亮,想起月中的嫦娥。月中的嫦娥便与人一样,坐于辽阔的天地之间,独守着自身的高洁清冷之态。
二、孤凄寂寞之感
诗中在展现嫦娥高洁清冷的姿态的同时,也随处散落着一种孤凄寂寞之感。月中的嫦娥与月下的诗人一样,似乎都被寂寞孤独所环绕着,身处其中而无法走出。
其实,这种孤凄之感在诗歌开始便有所展现。云母的屏风暗暗地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影子,燭光越来越黯淡。诗人独坐在这黯淡的深处,构成了一幅空寂的画卷。如果不是心怀孤寂与落寞,又怎会在这样的深夜独坐看着屏风上的烛影渐渐变得黯淡呢?又怎么忍受这许久的时间去独自品尝其中的落寞与孤独呢?又怎么看着月亮联想嫦娥月中同等的孤寂呢?这短短的一句话便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形象,而后又逐渐加深。刚才这句话展现了屋子之内的寂寥,而此后的一句则将这一心境延伸到屋外,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间。看着屋外银河与晨星的隐落,时间的流逝、时空的寂静便凸显其中,也将嫦娥这一意象推向浩渺的天地之间。怎能不叫人从心底透出一种孤单荒凉的寂寞感?而“长河落”“晓星沉”,其中的“落”与“沉”既代表了时间已经到了黎明之际,也代表了诗人与嫦娥的心绪之沉。“渐”字则将这一情感推向了高潮,推向了寂寞无人的深渊之中。忍受着漫漫长夜的煎熬和孤寂,此时的诗人独自坐到天亮。那么,天上的嫦娥呢?她是如同诗人一般今日独自坐到天亮,还是日日如此呢?这份孤凄寂寞随着时间的堆积而逐渐加深。这一句诗由屋内转向屋外,转向苍茫的天际之间,让孤独寂寞得以从诗人的心中延伸到嫦娥的心中,让这份感受得以扩大和升华。这种夜夜独坐,静守天明的滋味,又有谁能够体会呢?
嫦娥高洁清冷的姿态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其内心孤独寂寞的感受,也让诗歌冥冥中更增添了一种孤凄之情。而这份情感,诗人也与其一同品味,身处其中。
三、追悔莫及之叹
你说,夜夜独坐的嫦娥是否后悔自己当时的选择呢?是否每每忆及此处便追悔万分呢?我的心中并没有所谓的答案。但是,于诗人的心中,这个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应该后悔当初吃下那能够飞天成仙的灵药吧,不然如今又何必面对着碧海青天在广寒宫中夜夜忍受孤独寂寞之苦呢?此时的诗人,联想自己内心所正在经受的痛苦,便将其转移到嫦娥的身上讲述其内心的悔恨。同样的境遇,同样的心情,那么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吧!其中的“应悔”代表了诗人对于嫦娥心境的揣测之意,但是也让一切显得似乎更加理所当然。我们在遇到同样境况的时候必定也会有此想法。那么,嫦娥也会这样想吧!如此思考着,一切似乎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嫦娥后悔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丹药本身吗?是夜夜独守的寂寞呢?还是追寻的事物的幻灭与无奈呢?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吃下丹药的呢?或许,在她的心中,那象征着重生的希望。能够摆脱生老病死的困扰,成为天上的仙人,这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共同心愿。更何况是一个被贬入凡间的原本的仙人呢?面对着这难以抵挡的诱惑,她的心中产生了动摇。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和生活,不惜偷来灵药。然而,如今的生活又是否是其想要的呢?这漫漫长夜的孤寂,是否如她所愿呢?美貌不再有人欣赏,爱人不在身旁,唯有孤独寂寞相依。然而,这里的一切都已成定局,让这其中的悔恨之情更加浓烈。
诗人悔恨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是对于爱情的追悔。李商隐与女冠的爱情,是诗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而女冠是道教学仙的唐代女子的称呼。嫦娥,便是道教所推崇的仙子之一。诗人在“嫦娥”这一意象中也蕴含着对于那段与“女冠”之恋的追悔。道家禁律的限制使得爱情难以坚守,只能空留遗憾。
由此种种,其中追悔之情自然不必言说。
四、心向美好之境
虽然诗人在《嫦娥》一诗中展现了嫦娥心中的追悔之情,但是我们不能抹杀其对于理想生活的追寻与向往。
众所周知,李商隐一生都身处于求而不得的人生状态之中。在爱情之中,与道家女冠的相恋,迫于禁律的限制和世俗的压力而告终;与王氏结为夫妻,虽然度过了两年幸福的婚姻生活,但是最终也以妻子的离世而告终。在政治之中,无奈牵涉到牛李党争而徘徊于政治的边缘,始终难以展现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郁郁不得志。夹杂在理想与现实之中,他始终不断挣扎而希望能够获得重视和重用,但是却一次又一次陷入生活的泥藻之中苦苦挣扎。然而,心中的希望又怎能轻易磨灭呢?对于理想与爱情的追寻一直潜藏在他的心中,虽然其中屡屡失望、伤心、难过,但是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寻却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生命的始终。
而“嫦娥”这一意象也给予了诗人追求和向往。被贬入凡间的她,一心想着要重新回到天上,重新作回仙人。为此,不惜趁后羿走后偷来丹药而独自享用,不惜远离自己的爱人,不惜抛却凡间的一切,不惜忍受孤独与寂寞。或许,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道德伦理所不容,认为其违背了一定的处事原则和准则。或许,独自处于广寒宫的孤独滋味是其之前所未能预料的。但是,这一过往的选择依然有其积极意义。这种敢于冲破家庭和世俗生活的束缚的想法,在当时那个社会之中是具有一定反叛意义和价值,彰显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独立思想。
其实,于精神的深处,嫦娥与诗人一样都敢于面对世俗的生活而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反抗和叛逆,勇于摆脱尘俗而向往美好而高洁的生活。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股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歌唱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有时追求美好事物之后所面对的是陷入更大的孤独之中,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这种坚守显得更为珍贵。现实的牢笼又哪能真的被理想所冲破呢?那心中一直滴滴倾诉的悔恨,实则是不灭的希望之火燃烧的声音。诗人与嫦娥内心的“悔”恰恰折射出了对于自身坚守的“无悔”。
渴望脱离尘世却始终无法摆脱现实,于美好的追求之中陷入更大的孤独,这本身便是人生之困境。无伦怎样,诗中的心向美好之境,时至今日依然是无数人心中永恒的追求。人生须有这美好之追求。
“嫦娥”的美是圣洁的,是清冷的,带着一丝凡人所无法触碰的美感。她,居于月宫之中,带着月光的寒冷之气与孤冷之风,携带着一种疏离之感与仙子之姿。远离世俗的人间,独坐于天上的她自然裹挟着世人所无法触碰的高洁。然而,那抹普通人所拥有的情感和思绪却总是若隐若现,时不时地窜出脑海,在寂寞空荡的天地之间愈演愈烈,愈渐愈浓。这种得与不得之间的落寞和无奈,恰恰是人的宿怨,也是诗人的情感表达。眼前的嫦娥,既显露着仙子之姿态與气质,又展现着寻常普通人的情感和思绪,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诗人让“嫦娥”这一意象走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视野之中,展现了独特的人物意蕴,也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色彩。你我的情思皆蕴含其中,这便是诗人的独特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