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2021-05-10冒琴

成才之路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冒琴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教学应注重创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体育教学创新应从队列队形练习、准备活动、教学步骤设计、复习呈环形、放松内容化、少讲需多练、组织安全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082-0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组成,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点需要。然而,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编制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出现其他任课教师兼课的现象,课堂教学主要以体育游戏活动为主,还有学习其他学科的现象。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要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一、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方式

1.体育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水平二”提出的标准是:运动能力素养表现为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了解比赛规则与知识,有较强的体能;健康行为素养表现为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了解健康知识,情绪稳定,适应环境变化;体育品德素养表现为具有积极进取的品质,遵守比赛规则,做到诚实守信,具有团队配合意识和正确的胜负观。运动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能、技战术和心理素质等综合表现,是体育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的考查主要以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主,测试项目为“5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跳绳”。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遵循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貌。

2.教学方式

采用本教学方式是为了解决学生不会灵活运用体育技能、不了解体育项目之间关联性的问题。其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内容和标准进行详细划分,对内容进行单元编排,更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其中单元设计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展开,课堂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復习呈环形、放松内容化、安全组织佳、少讲需多练。主教材体现“三个一”,即“单一的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旨在提高学生体能,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二、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体育教学方式创新应用分析

1.对开始有队列的分析

课的开始部分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规范性,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队列队形练习要根据学生水平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体育课堂对于队列队形的练习和队伍调动较少,在课堂伊始引入1分钟~2 分钟的队列队形练习有一定的必要性,能丰富学生认识,规范学生行为。

2.对准备兼体能的分析

准备活动是学生进入主教材学习之前,活动身体各关节防止运动损伤的必要环节。准备活动要取得准备兼体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运动量的积累。不同的教学内容,运动量存在差异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应与主教材练习联系起来,体现课堂的一体性。

3.对教材“三个一”的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单元计划,对教学步骤的设计应合理运用“教材三个一”,即“单一的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比赛或游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会学、会用。“教材三个一”主要是练习完某一技能后,教师要对该技能与其他练习进行组合,拓宽学生思维,巩固学生技能。例如,练习完行进间运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两人一组)行进间运球+防守(绕过对方),行进间运球+传球(姿势不限),最后开展运球接力等小游戏,巩固学生动作,发展学生体能。

4.对复习呈环形的分析

复习呈环形是采用“练习——纠错——再练习”的形式,对不同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因此,教师要结合动作技能形成性规律、认识事物发展性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科学的练习数量和标准。

5.对放松内容化的分析

没有疲劳的运动是无效的,不能恢复疲劳的运动是危险的,因此运动之后的放松活动十分必要。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堂的放松主要以抖抖手臂、大腿为主,平均用时在2分钟~3分钟,放松效果不明显。而放松内容化正是认识到这一弊端,用具体内容放松学生身心。课堂放松在4分钟~5分钟,静力拉伸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每堂课的放松工作做到位,能够培养学生放松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放松的重要性。

6.对少讲需多练的分析

精讲多练一直是教育教学所倡导的,也是体育课堂不变的主题。而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等,是精讲多练的具体体现。例如,在“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中,动作要求双手交叉放置后脑勺,双膝折叠姿势仰卧,臀部不得离开垫子,双肘触碰双膝视为标准;在“一分钟跳绳”项目中,动作要求双脚并拢同时落地,在一分钟内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地完成跳跃;在“坐位体前屈”项目中,动作要求坐在垫子上,双脚踩在测量器的垂直板上,双脚分开10厘米~15厘米,两腿伸直不能弯曲,双手伸直并拢前伸,由指尖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加速前伸为无效),直到推不动为止。

7.对组织安全的分析

与其他课堂不同的是体育课堂以身体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包括天气、场地、器材、组织等),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体育教学方式创新

1.做好课时计划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课时计划,适当增加练习密度,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学生运动能力。要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顽强精神、自觉遵守体育道德的品质。要通过健康知识类、规则意识类等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技术动作掌握作为教学重点。

2.灵活应用教学方式

新的教学方式以单元计划为教学前提,对学生某一项动作技能的学习程度与运用能力提前做好预设,并在具体的课时计划中得以体现。环环相扣的教学和练习,使课堂教学更加严谨科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式,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组合,这既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

3.优化教学设计

单元计划应体现“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课时计划应遵循“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单一的身体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比赛)、放松内容化、安全组织佳、少讲需多练、复习呈环形”七项要求。为此,教师要认真备课,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以有效完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教学应注重创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促进体育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森.从创新角度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优化的策略[J].黑河教育,2020(04).

[2]江瑛.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3]王建.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4]唐开良.核心素养下学生体育团队精神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