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 “生本生物”一般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1-05-10周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图解解构数学模型

周祥

当前,关于教师的各种基本功的比赛层出不穷,观摩课和评优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何为一堂好课?对此,各路专家见仁见智。本文从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生本生物”一般教学模式的构建出发,以一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观摩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观摩课的教学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青年骨干教师开设了一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观摩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他的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1)由鲁滨逊漂流引入荒岛生存,探讨生存的最优选项。

如果鲁滨逊有一只母鸡和15公斤玉米,生存的选项:①先吃鸡,再吃玉米;②吃玉米,用一部分玉米喂鸡,然后吃鸡蛋,最后吃鸡。他该如何选择?

(2)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復习,导入能量流动的概念(如图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3)通过探究荒岛生存中玉米和鸡的能量来源和去向,构建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图解(如下页图2)。

(4)通过对能量图解的解构,创建数学模型,并进行修正。

①将模型中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分别用字母A、R、V表示,用n表示营养级,并寻找A1、A2、A3,R1、R2、R3,V1、V2、V3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数学模型公式。

②比较An和An+1的关系,尝试总结能量流动特点。

③修正能量流动模型。

(5)用建构的数学模型去解构教材中的图解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下页图3)。

● “生本生物”视野下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分析

①阅读教材阶段。教师通过播放有关鲁滨逊漂流的短视频,引入荒岛生存的问题,探讨生存的最优选项,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中呈现的学科知识。

②问题设计与解决阶段(如71页图4)。

③学科知识讨论与总结。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能量流动的知识框架,然后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和总结。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与同桌,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交流,通过交流画出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的学科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归纳总结“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这三个图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情形下,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入,一部分没有被利用。

④课堂学习过程反思。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生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轻松愉快,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既取决于其已有的认知水平,也取决于在认知的过程中,外界提供的一些影响认知的辅助因素。这些辅助因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如果这些辅助因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那它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影响,就是正向的。反之,如果这些辅助因素,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那它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影响就是负向的,会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

在观摩课的“对能量图解的解构,创建数学模型,并进行修正”环节,笔者认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所起的作用反而是负向的,因为对能量图解的解构,对学生的认知而言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又要创建数学模型,更增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

猜你喜欢

图解解构数学模型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还原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费马点”数学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
图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