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迈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1-05-10官道辉
官道辉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机制,符合学生学习基本要求,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精选案例内容、组织互动活动、延伸训练设计,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组织和调度,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044-02
深度学习是崭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理解性的课堂、建构性的课堂、接受性的课堂、探究性的课堂、本质性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更多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精选生活案例、组织互动活动、延伸训练设计,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突出课堂综合性
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找到设计的切入点,为学生推出更多思考问题,以顺利启动深度学习的引擎。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推出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思辨活动,在不断探究中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还要以问题作为手段展开教学组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建立学科认知的基础。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问题进行导入:你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是不是有人给你起过不雅的外号?你认为这些行为会不会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对这些问题都非常敏感,自然会积极做出回答。这样,教师与学生直接展开对话,就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投入到学习中。为创设更为直观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封信,这是一个小女生写给“知心姐姐”的,诉说自己在班级里被人乱起外号的遭遇,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封信,并以“知心姐姐”的身份,给这个小女生一些引导,让其摆脱这些困扰。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之中,课堂讨论气氛逐渐形成。经过一番酝酿,一些策略涌现出来。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筛选,课堂教学进入到核心阶段。
教师以问题展开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深入思考的环节。特别是案例的出现,形成最现实的问题,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科教学进入深度互动之中。教师再切准学生心理展开问题的设计和投放,让学生主动思考,使学习成效显著地呈现出来。
二、精选案例内容,强调情感内生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离不开生活案例的支持,教师在案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案例展开深入分析,能体现深度学习的属性特征。教师在学生案例研究过程中适时做出引导和启示,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触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内容与学生生活高度契合,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累展开相关学习和体验,能够促进情感认知的顺利内化。
教师利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案例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认知。例如,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浏览本课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真实的买东西的经历。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选择一个买卖纠纷的案例,并进行对应设计:一个人买家电时出现了质量问题,维修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你能够针对这个案例做一个总结分析吗?学生开始对这个案例进行仔细研究,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讨论,课堂学习进入了深度研究的环节。有学生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品牌选择上,因为品牌差,其服务也不会好,导致出现了这些后续问题。也有学生说是因为购买协议问题,买东西要看资质,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签署购买合约才有针对性。廉价的商品,或者是处理的商品,根本就没有什么保障,出现问题是难免的。
教师以生活案例为教学启动点,让学生自行分析买卖纠纷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这样,让学生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讨论,他们自然能找到很多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启示更多。而且学生大多有一定的买卖经历,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其适合性更高,助学效果也更强。
三、组织互动活动,展现教程探究性
学生对互动性活动有着特殊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诉求有一定的了解,以顺利启动深度学习机制,让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展开探索性学习,形成实践性感知和体验。课堂辩论、情景再现、角色演绎、主题演讲、游戏竞赛等,都属于互动性学习形式,带有深度学习的意味,需要教师有整合优化意识,给学生準备更多的适合的活动,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例如,在教学“合理消费”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再推出互动活动:教材中有不少案例信息,同桌可以两个人合作,选择一个案例改编成情景剧,现场表演给大家看。学生听说要进行演绎操作,顿时兴奋起来,进入到情景剧的创编排练之中。然后,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学生对剧本内容最为熟悉,因为都涉及平时的消费问题,自然有更多的真实感。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抽签决定学生出场名单,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学生进入表演状态后,课堂内笑声、鼓掌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演绎情况进行专业点评,提醒学生从中要总结哪些经验。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情景剧的创编和演绎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指导很到位,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而且教师让学生演绎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然会有更强烈的感触。
四、延伸训练设计,体现教育本质性
延伸训练设计,教师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对应设计,让学生走进生活和社会展开实践性学习,为学生推出更多观察、调查、操作的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真实的学习体验,符合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社会调查、实地参观、史料搜集、案例筛选、公益宣传等,都属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训练范畴,教师适时推出实践性训练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目标。
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做出准确判断,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契合性。例如,在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这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相关调查显示,全国餐桌上的浪费情况是触目惊心的,看过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马上进入讨论环节,课堂气氛立刻高涨起来。为让学生有更真切的体会,教师设计了社会小调查任务:深入家庭、社区,进行细致的观察,或者走访家人、街邻,调查一个家庭每年在吃喝方面有哪些浪费现象存在?如果粗略做出统计,其总量会是多少呢?要写出调查报告,并提交到班级。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响应,开始具体的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学生的调查报告顺利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进行了归结。
教师设计社会调查任务,虽然任务不是很具体,没有对调查项目进行细化设计,但是给学生创造了调查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成果。学生参与生活调查活动时,不仅搜集到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受到了更多的启迪。
五、结语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有对接创新意识,要对教学程序、教学执行、教学效果展开科学评估,适时引入深度学习机制,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教师还要适时投放悬疑问题、投放生活案例、组织学习活动、延伸实践训练,以突出课堂综合性、强调情感内生性、展开教程探究性、体现教育本质性,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官秀平.深度学习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教师,2019(05).
[2]林思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探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0(01).
[3]王应江.道德与法治课迈向深度学习的教学主张与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8(12).
[4]苏玲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