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2021-05-10王玉娇马忠颖

成才之路 2021年6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心理教育党建

王玉娇 马忠颖

摘 要:相关高校积极构建党建+心理教育的工作模式,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分析高校构建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的必要性,指出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现状和问题,探讨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对策,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022-02

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积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而党建+心理教育的育人模式和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要积极创新,重视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这是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一、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在目前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摒弃大学生一有问题就进行思想教育的传统观念,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问题,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高校育人实际情况,做好党建+心理教育的育人模式构建,促进学校党建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走向人性化和科学化。在这项工作中,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党建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更好地认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和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现状和问题

1.重视度不够,相关工作开展流于形式

现阶段,在高校的党建工作中,相关党建工作开展符合国家党建工作指导要求,能够按时定期开展,但是具体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重视度不够。而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有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实际上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相关的心理咨询室建设不足,心理咨询师资配备不足,实际开展的心理咨詢活动比较少,整体工作质量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这样,就使得一些高校在党建和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整体规范性、专业性不强,取得的成效也不理想。

2.宣传工作不到位,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些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自身不知道,甚至觉得心理健康问题离自己很远。虽然高校开展了很多的心理教育活动和讲座,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对于高校开展的党建工作,大学生整体的参与愿望也不强,这些都反映了高校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让大学生认识到党建和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很难保证大学生对于这两类活动的正确态度和积极性。

3.专业师资短缺,实际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开展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既要有丰富的党建理论知识体系,还要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并能够实施比较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在党建+心理教育工作中,专业师资短缺是主要问题之一,部分教师在党建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上有一定的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党建+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对策

1.提升重视度,做好工作模式创新

当前,高校要关心大学生心理成长,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切实从大学生的成长心理需求出发,解决大学生在学业、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高校还要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识别及有效应对”为研究重点,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案例,从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表现、常见的心理问题误区、如何防止心理问题等四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掌握心理问题预防手段。

相关高校要结合目前党建工作实际,构建党建+心理教育的工作机制,构建系统教育体系,实现心理健康课程全覆盖。要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推动党建+心理教育工作的创新。

2.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

当前,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他们参与相关党建和心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校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高校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做好情绪管理,保持乐观心境,以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健康成长。例如,高校将现场心理咨询分为绘画疗法体验区、职业生涯规划区、沙盘游戏体验区、音乐疗法体验区、OH卡体验区、心理咨询区等多个区域,吸引大学生前来咨询、体验,并积极为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咨询服务中,心理教师要就大学生广泛面临的求职择业、情感困惑、学业压力、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自我管理等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一对一现场心理咨询”活动,不仅能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而且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水平

高校要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开展党建+心理教育的工作专业性和规范性。对此,高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培训,以“了解自己,促进成长”为主题,从辅导员的自我适应和个人成长、如何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合理情绪的自我调节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认识自己、培养适应能力的路径和压力应对的策略;还应引入大量案例,讲解谈话技巧、心理干预的沟通技术等,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观点鲜明的讲座,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培训还应重点阐释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即: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让相关教师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应为相关教师分析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介绍自我调整和专业调适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对进一步科学、系统、规范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对今后有效预防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四、结语

总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党建+心理教育的育人模式,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校党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例,探究这一工作开展的创新路径,重点从高校党建和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度提升、工作模式创新等方面做起,提出要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水平,这对于指导高校党建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同花.当前高校中的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的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7).

[2]黄永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高教论坛,2010(07).

[3]宁维卫,陈丽,徐建,马岳德,张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心理教育党建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