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10吴海波
吴海波, 崔 岩
北部战区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16
细菌是人体肠道内常在的微生物[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合成人体多种必需的维生素及氨基酸,还可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吸收。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能发生变化,改变肠道的微环境,从而导致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下降,有害菌群数量增加,打破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2]。由于患者的原发病不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我国对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的分析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4例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纳入患者均符合T2及以上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外伤致肠道损伤;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资料不全。根据2009年我国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中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标准[3]将患者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n=9)与肠道菌群未失调组(n=15)。肠道菌群失调组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3.2岁;合并糖尿病2例。肠道菌群未失调组中,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筛出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肠道菌群失调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2.2 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年龄≥60岁是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肠道菌群失调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美国每年脊髓损伤发生人数达50万人,其中80.7%为男性[4]。脊髓损伤所致高位截瘫具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5],还可以使某些肠道致病菌,如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6],原因主要与脊髓损伤后影响了控制肠道正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功能,导致肠道动力紊乱有关[7]。正常的排便反射是由脊髓和大脑共同协调完成的。脊髓损伤破坏了正常的排便反射,导致肠蠕动减慢。有研究表明,58%的高位截瘫患者排便障碍表现为便秘[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这种肠道菌群失调易感因素下,若合并APACHE Ⅱ评分高、年龄≥60岁这些危险因素,将进一步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变化,肠道菌群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使肠道抵抗力下降。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肠道定植抗力下降,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9]。既往研究表明,老年肠道抵抗力的下降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肠道内的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增加有关[10-11]。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通过其代谢的酸性物质降低肠道pH值,以及通过氧化还原电势等方式对肠道潜在致病菌的生长起生物拮抗作用。如果双歧杆菌减少则可降低这种对肠道潜在致病菌的拮抗作用,为肠道菌群失调提供有利条件。
重症监护患者急性期肠道菌群的改变及肠道菌群的失调与重症患者的预后相关[12-13]。APACHE Ⅱ评分的高低代表患者的危重程度。危重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可能与原发病导致的内
环境紊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胃肠道蠕动减慢、肠黏膜营养物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危重症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与APACHE Ⅱ评分及年龄≥60岁有关,建议临床给予重视,积极地针对肠道菌群失调进行预防及治疗。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