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保温护理在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10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关节镜是临床诊断、治疗膝关节和肩关节疾病常用的内窥镜,通过关节镜观察病变部位,术中多采用椎管内麻醉[1]。由于大量灌洗液、麻醉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中体温会降低,体温降低会增加血液、体液、组织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生成氢离子,延长机体中残留二氧化碳的排除时间,引发膝部或肩部疼痛,不利于术后机体恢复[2-3]。对手术患者而言,术中加强保温护理对预防低体温发生及减轻术后疼痛感具有重要意义。多模式保温护理是根据手术特提出一系列围术期保温护理对策,更符合老年手术患者的特点。本研究探讨多模式保温措施在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周岁;ASA分级I~II级;均符合关节镜手术、麻醉指征;病历资料完整;意识清醒、对答切题;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体温>37.5 ℃;合并恶性肿瘤者;术前1个月服用过血管活性药物、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物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中途退出研究者;过敏体质者或存在药物、酒精滥用史、依赖史者;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凝血功能障碍者;6个月内有手术史、创伤史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1(71.26±5.46)岁;体重46~90(68.52±7.13)kg;身高152~189(167.26±12.04)cm;手术类型:肩关节镜手术18例,膝关节镜手术3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级32例,II级18例;体温36.1~37.0(36.52±0.13)℃。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2~80(71.31±5.41)岁;体重48~89(68.54±7.09)kg;身高154~188(167.34±12.01)cm;手术类型:肩关节镜手术19例,膝关节镜手术31例;ASA分级:I级31例,II级19例;体温36.2~37.0(36.55±0.1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术前晚将手术所需液体备好;入室前1 h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3~26 ℃;术中患者躯干采用手术棉被覆盖,使用电热毯保温,术中所用消毒剂、冲洗液的温度等均与手术室室温接近;术后躯干采用手术棉被覆盖,直至患者安返至病房。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保温护理。①术前预热床单元。人体下丘脑是体温、情绪变化的中枢,情绪变化会刺激下丘脑分泌,影响体温变化。手术室护士在术前 1 d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其身体状况,告知患者手术、麻醉流程,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措施,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仔细填写术前评估表,采用充气式保温毯将手术床、交换车的温度调至40 ℃,确保患者体感舒适,无冷的感觉。②术中控制温度。将保温毯温度调至40 ℃,保温毯从患者颈部覆盖至脐部,防止由于手术敷料潮湿而引起发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盖毛毯,以手术脚套覆盖双脚;术中所用液体均加热至37 ℃,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防止对流散热。室温下每输入200 ml 4 ℃血液或1000 ml液体,人体体温会降低0.25~0.50 ℃,故术中应根据液体的输入速度选择合适的加温器,输血、快速输液、需要加温输注液体时选择缠绕式输液加温器,常规输液时可选择简易输液加温仪。③复苏温度维持。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在术后麻醉复苏期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告知手术医生、主治医生,并配合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60 min、术后2 h的体温。用体温测量仪测量3次,3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②比较两组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1~10分,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疼痛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4]。量表Cronbach′s α系数是0.811,信效度良好。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体温、寒战、苏醒期躁动等。低体温判定标准:手术开始直至术后2 h,任何一个时间点的温度在36 ℃以下[5]。寒战判定标准:寒战判定为0级;面颈部肌颤轻微,心电检查受影响判定为1级;肌肉颤抖明显判定为2级;身体均在颤动判定为3级[6]。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比较
2.2 两组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术后机体恢复快等优点,在膝关节、肩关节等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椎管内麻醉是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通过阻滞区域中的血管收缩调节能力达到麻醉效果,但会导致机体热量从阻滞区域的皮肤丢失,输注与室温接近的液体以及在室温环境下均会加快热量流失,降低机体核心温度,引发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7]。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潴留,产生碳酸刺激,引发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8]。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各项机能减退,术中易发生低体温等并发症,对手术室保温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温调节是机体适应性反应的重要部分,恒定的体温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会引发代谢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9-10]。调查显示,50%~70%的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11]。低体温会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增加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康复。常规手术室护理具有局限性、单一性,忽略了术中保温护理对手术效果、患者机体健康、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加盖棉被等方式进行保温,并不能维持患者机体核心体温,无法有效预防低体温等并发症。本研究对两种手术室护理模式展开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开始30、60 min体温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多模式保温护理可维持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稳定,对于预防低体温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如下:多模式保温护理通过术前预热床单元、术中控制温度、复苏温度维持等开展多方面护理干预,认识到术前不良情绪对患者内分泌系统、体温等多方面的影响,预防术中体温降低[12]。另外,多模式保温护理更重视对患者颈部、四肢、胸部等保温护理,防止术中机体热量流失,将患者术中的核心体温维持在恒定、正常水平,可有效降低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60、180 min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多模式保温护理有助于减轻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机体疼痛阈值。原因分析如下:低体温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多模式保温护理通过维持、控制机体核心体温,确保术中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对于提高术后机体疼痛阈值、减轻术后疼痛感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表明多模式保温护理可促进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原因分析如下:多模式保温护理术中通过加温冲洗液、调节保温毯温度、选择缠绕式输液加温器或简易输液加温仪等措施将机体核心体温稳定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抑制迷走神经,不会影响机体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调节能力,对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凝血功能、新陈代谢等影响较小,可促进麻醉药物及早排出体外,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意识,及早拔管,与Anz AW等[13]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保温护理,可维持术中体温恒定,缩短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