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地项目+学科竞赛”双导向的园林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5-10周玉婷

绿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地学时园林设计

姚 妍,周玉婷,余 航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1 背景阐述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近年来新冠疫情的爆发、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人类文明生态转向[2]等对园林行业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园林学科教育事业也推向了新的阶段[3]。

2016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园林设计类课程作为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群,各课程组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全方位思维拓展、解决现实环境问题与矛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其中《园林设计》课程为改革重点对象。2016年以前,学校《园林设计》课程(96学时)由设计理论教学模块(48学时)和设计实践教学模块(48学时)组成,开设于大三学年,分两学期进行讲授,以传统的“专题设计理论讲解+设计表现技能训练+虚拟场地设计实训”的教学模式进行。2016年推行教学改革后,《园林设计实训》从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开设于《园林设计》课程结束后即大三学年下学期(16~17周),学时安排2周。教学组织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变为小组形式完成,选题由老师给的虚拟场地改为周边的实地项目。基于2016至2018年学校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园林设计实训》课程选择的项目场地均为校内某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2019年,根据前期学情分析和行业现实需求,课程组将本课程的学时安排延长为8周,开设于大三学年下学期的第10~17周,引入园林学科竞赛作为实训选题的风向标,选出相关的实地项目展开教学。

2 实地项目的融通必要性

传统的园林设计实训以“虚拟场地”为实践对象,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场地环境和底图资料进行设计。事实证明,单纯建立在二维图纸上的教学活动和思维训练容易让学生在设计思维上陷入孤立、静止、片面和脱离真实[4]。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环境空间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2016年教学改革后,课程组以“实地项目”取代“虚拟场地”,以学校周边或校企合作中的实地项目为对象,让学生可以去现场勘察调研,在实际场地中行、驻、观、感,产生观、听、闻、触等五感体验[5],亲临现场对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场地问题,深入理解景观构成要素、尺度及意境都十分重要,可使其真正体会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场景的转化过程。另外,通过实地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图纸表达为主要形式,熟练掌握每个工作流程。

3 学科竞赛的导向优势性

2019年以来,课程组积极探索园林学科竞赛对《园林设计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意义。在教师团队的组织和带领下,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风景园林设计大赛,而参赛的总结经验作为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有五大突出优势:①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强化其竞争意识,使其更主动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6]。②激励学生学习钻研各项知识技能,增强行业竞争力。风景园林学科竞赛的探索性及前瞻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及专业技能掌握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都是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学习获取的,只能通过其自主探索研究,如Lumion、Rhino、AI等软件的应用。③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热点难点,强化其设计责任心,树立其专业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价值观。学科竞赛的选题多以国际园林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为准,同时兼顾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如风景园林与人类健康、水污染治理、棕地景观生态修复、老旧社区环境改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④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发散性思维。当下的风景园林学科竞赛大多只给定主题和提交成果要求,场地及其他由参赛学生自行定夺,这就需要学生根据给定主题结合实地调研展开一系列的设计工作。学生在竞赛中不用考虑实际工作中成本、甲方喜好等诸多要求,其理论研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培养。⑤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科竞赛涉及面广,对参赛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参赛小组学生通力合作,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才能交出佳作。

4 “实地项目+学科竞赛”双导向的《园林设计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4.1 基本教学设计

2019年课程教学改革后,课程组以国内外各类园林学科竞赛的主题作为设计实训的选题方向参考,在此基础上敲定周边合适的实地项目,并以此作为本年度学校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的题目。另外,课程组与常德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城投集团天城设计院等达成了“协同教学”的合作协议,实行“校内外平行导师制”,邀请校外实战经验丰富的景观设计师与课程组一起督导学生完成现场调研、选题、专题讲座、头脑风暴、初步设计、方案修改、成果汇报等整个实训过程。

4.2 教学三大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了解园林专业前沿热点,熟悉园林设计的整个流程和常用的设计手法、材料及工艺等。技能目标主要包括:熟练运用各类设计软件及手绘技能表达设计想法,了解园林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而思政目标则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旨在增强学生守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工匠精神和团队互助的意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自然生态观。

4.3 教学主要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可概括为“三方参与、三个场域、八大环节”的全方位立体动态进程。三方参与即以学生为主体,校内外导师共同加持,三个场域即实地项目现场、课堂和设计工作室,而八大环节是教学过程呈现的主要方式。

(1)拟定项目主题:根据近几年国内外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的主题,课程组与协同教学单位开会商讨出本期实训的主题及成果要求等,比如:2019年的主题为“生态修复与城市复兴”、2020年的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下的风景园林与居民健康”。

(2)敲定实地项目:根据选定的主题,双方敲定适合的实地项目(3~4个),主要在课程组教师完成的社会服务项目和合作单位及设计院提供的与主题相关且场地在湘西北地区的实地项目中进行选择。

(3)学生现场调研(1周学时):学生自由成组(3~5人一组),完成选题,在此过程中老师把控全局,保证选择每个项目的小组数量均衡。在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所选场地的初次踏勘调研,老师在现场进行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做好现场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等记录。完成初次踏勘后,各小组自行决定之后调研的次数和时间,课程组不再陪同前往。

(4)举办专题讲座(1周学时):学生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后,课程组根据主题和实地项目场地特征举办专题讲座(4~5场),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担任主讲人。讲座内容以启发学生思维、教授方法为主,学生做好记录,讨论后展开场地的前期分析等工作。

(5)“双导师”选配: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每组学生各配两名导师,一名校内导师,一名校外导师。导师审阅学生提交的计划书并给出指导意见,整个设计主体阶段为导师负责制。

(6)课堂头脑风暴和第二课堂“studio模式”双管齐下(5周学时):第3~7周是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主要阶段,课程组采取“双教学模式并行”的方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4学时),学生小组在课堂集中讨论并按各组进度开展工作,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对各小组的工作内容及成果进行检查,并对其提出的问题、困难给予解答或建议。其他时间段学生的工作场所则由小组与其导师共同商定,以第二课堂“studio模式”进行。多数小组被安排在其导师的设计工作室中展开工作,这样便于导师全方位监督学生的工作进程、为其答疑解惑,建立高效的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7)提交设计成果,举行方案汇报会(1周学时):小组分批次进行现场方案汇报(每组汇报时间为8~10 min),校内外导师共同担任评审。每组学生汇报结束,评委可根据其内容进行提问。最后,每位导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均出具一份修改意见书,学生根据意见书上的内容对其设计作品进行斟酌、修改后,提交本课程的最终作品。

(8)作品展览,组织学生以实训作品参加各类竞赛:课程结束后,课程组将选出优秀的小组成果及作品进行展览,并将其方案汇报视频上传至学院微信公众号。另外,号召学生以实训课的设计作品参加学校一年一届的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在校赛中获奖的同学将在园林教研室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继续参加更高级别的风景园林设计竞赛。这八大环节中,前两个属于课程准备阶段,第三到第七个环节在课程学时安排下完成,最后一个为附加价值环节。通过这八大环节的有机动态运行,构建了虚实相生、内外相合的教学模式,打造了立体性育人空间。

5 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效

自2016年起,以实地项目为实践对象的教学模式已进行了5年,而融入学科竞赛导向的教学改革也实行了两年。在此过程中,课程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极大激发。他们从以往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设计理念,机械地绘制形而上学的设计图,转变为课程项目的主导者,积极调研收集现场资料、运用讲座及老师教授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思考、查阅各类文献资料、主动提高自己软件绘图的水平等。学生们学会了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生态思维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学会主动探索,对园林设计有了更加理性、深刻的认识。一些小组学生自己设计了问卷调查、微信小程序、短视频等来进行使用人群的数据和意见收集。从这两年学生提交实训成果(调研报告、研究性论文、设计文本方案、设计展板、设计模型、短视频等)来看,他们超额完成了课程组预设的教学目标。2019~2020年,学校第三、四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获奖作品分别有92%、94%为该课程的学生实训作品。在课程组的组织和指导下,学校第四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获奖的课程小组以他们实训课的设计作品参加了2020年湖南省首届风景园林学科竞赛,取得了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图1),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a)获一等奖作品 (b)获二等奖作品

6 结语

实践证明,实地项目和学科竞赛双驱动下的园林设计实训是培养拔尖创新型园林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当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例如,部分学生对小组中优秀组员的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存在畏难情绪,总是期盼组员给其安排较为轻松的任务,还有每期设计实训的场地调研费、成果打印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没有课程经费的支撑下,只有建立互惠双赢的深度校企合作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运行。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迎难而上,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出解决之道。

猜你喜欢

实地学时园林设计
杨 诚作品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