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41例

2021-05-10李乔张博

安徽医药 2021年5期

李乔,张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病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以肢体麻木、肢端疼痛、疲倦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6.30%,其中合并患病率约为8.0%,且DNP的发生人数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升高,可对病人的健康与生命产生极大的危害。临床上针对DPN病人常采用营养神经、控制血糖等治疗手段,而常规西药虽有一定作用,但见效缓慢且综合作用仍存在提升空间。DPN常见气虚血瘀证型,需补气活血、化瘀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木丹颗粒均有此功效,且二者对DPN(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效果均在既往的报道中得到认可。为进一步增强疗效,本研究将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木丹颗粒合用于DPN(气虚血瘀证)中,并展开随机对照试验,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DPN(气虚血瘀证)病人共164例,糖尿病均为2型糖尿病,以随机数表分为四组,每组41例,包括西药组、颗粒组、汤药组、联合组。西药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9.81±5.63)岁,年龄范围为43~78岁,糖尿病病程6.71±1.26)年,病程范围为1~18年,DPN病程(3.15±0.45)年,病程范围为3个月至9年,空腹血糖10.21±1.83)mmol/L,范围为8.6~13.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8±0.69)%,范围为8.0%~10.0%;颗粒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0.02±5.65)岁,年龄范围为41~79岁,糖尿病病程(6.65±1.23)年,病程范围为1~16年,DPN病程(3.12±0.46)年,范围为3个月至10年,空 腹 血 糖(10.23±1.80)mmol/L,范 围 为8.5~13.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82±0.71)%,范围为8.0%~10.0%;汤药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0.20±5.71)岁,年龄范围为40~79岁,糖尿病病程(6.75±1.24)年,范围为1~17年,DPN病程(3.09±0.44)年,范围为3个月至10年,空腹血糖(10.27±1.85)mmol/L,范围为8.3~13.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4±0.65)%,范围为8.0%~10.0%;西药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0.20±5.62)岁,年龄范围为41~80岁,糖尿病病程6.70±1.24)年,范围为1~18年,DPN病程(3.12±0.43)年,范围为3个月至9年,空腹血糖(10.22±1.81)mmol/L,范围为8.5~13.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6±0.71)%,范围为8.0%~10.0%。四组上述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DPN西医诊断标准;②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中中医诊断标准,且辨证属气虚血瘀证(主症: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肢端疼痛,次症:气短懒言、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大便干结、失眠、自汗、心悸);③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1)伴有其它类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2)伴有其他类型疾病所致外周神经异常者,如神经炎、深度烧伤等;(3)伴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6)存在药物滥用史者;(7)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

1.2 方法

1.2.1 西药组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①口服二甲双胍(福建龙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52025),每次1片,每天2次,在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次2片,每天2次,持续8周;②口服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30812],每次0.5 mg,每天3次,持续8周。

1.2.2 颗粒组治疗方法 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木丹颗粒治疗,口服木丹颗粒(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20080033),每次7 g,每天3次,持续8周。

1.2.3 汤药组治疗方法 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药材组方:生黄芪30 g,桂枝、当归、白芍、川芎、丹参、丹皮各15 g,红花、甘草各5 g。由医院中药房统一煎煮,统一包装,每剂煎煮400 mL,分2包,每包200 mL,病人早晚餐后30 min各服1包,持续8周。

1.2.4 联合组治疗方法 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木丹颗粒,用法均同上,持续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变化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主症、次症严重程度评价,主症包括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肢端疼痛,分别以0分、2分、4分、6分描述无、轻度、中度、重度症状;次症包括气短懒言、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大便干结、失眠、自汗、心悸,分别以0分、1分、2分、3分描述无、轻度、中度、重度症状;总积分为主症、次症积分之和,积分越高认为症状越重。

1.3.2 对比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日本欧姆龙神经传导速度测量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

1.3.3 对比临床疗效 参照文献拟定,将治疗后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肢端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30%者记为显效;将治疗后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肢端疼痛等症状有所减轻,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且<70%,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10%且<30%者记为有效;将治疗后未达上述标准者记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即显效率+有效率。

1.3.4 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包括红细胞压积(H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黏度(Vp)、全血黏度(Va),其中Ht采用Wintrobe法测定,Fbg采用饱和盐水比浊法测定,Vp和Va均采用椎板式粘度计测定。

1.3.5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各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变化对比四组治疗后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均下降(P<0.05),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见表1。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 四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见表2。

2.3 临床疗效对比 四组疗效分布、总有效率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组间对比,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见表3。

2.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 治疗后颗粒组、汤药组、联合组Ht均下降(P<0.05),西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四组Fbg、Vp、Va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见表4。

表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64例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变化对比/(分,±s)

表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64例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m/s,±s)

表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64例临床疗效对比/例(%)

2.5 安全性对比 所有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病人均表示可耐受,给予保护消化道、适当休息等好转,停药后自行消失。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DPN可归属于“消渴并痹症”范畴,其病因为气虚血瘀、脉络受阻等,根本病机在于消渴日久,气血俱伤,以致气虚血瘀,脉络不畅,气血不能濡养肢体筋脉,骨髓失养,肢体伤于内虚,则麻木、疼痛诸症随之显现,引发气虚血瘀证,久而久之,病恙难消,诸症难除。因此,在选用中医药治疗DPN时需以益气扶正、化瘀通络、健脾养胃、补肝益肾为根本治则。

本研究显示,对DPN(气虚血瘀证)病人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木丹颗粒均可控制症状,增强疗效,且二者合用的作用更佳;还发现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木丹颗粒可进一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木丹颗粒的作用更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素来体弱,邪滞血脉,气血不通,营卫不和,气虚血瘀等病症均有明显疗效。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生黄芪为君药,补益肺脾,畅达气血;白芍、丹参、川芎、当归、红花、桂枝为臣药,白芍补益肝血,滋养肌腠,丹参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增用川芎、红花可共达活血化瘀、畅通脉络之效,桂枝温经散寒,滋补阳气;加之消渴素来阴虚,故以丹皮滋阴生津。以甘草调和,诸药合用,既可补肝益肾,又可活血化瘀,标本兼治。有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病人不仅可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并且对血糖控制也有增效作用,与本研究报道中汤药组的结果相符,证实其价值较高。木丹颗粒主要由黄芪、丹参、苏木、赤芍、红花、延胡索、三七、川芎、鸡血藤组成,方中黄芪补益元气,延胡索与三七配伍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丹参、苏木、赤芍、川芎、鸡血藤合用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关于木丹颗粒治疗DPN病人的效果报道也有较多,均证实其对气虚血淤型DPN病人的疗效确切,与本研究颗粒组的结果一致。而本研究将木丹颗粒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重用黄芪、红花,补中益气、活血化瘀,善用桂枝、当归、白芍、三七等补血益气,气旺而促血行;以当归、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共增疗效。二者相辅相成,合二为一,补中益气、走而不守,活血化瘀而不伤生血之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皂苷在DPN中应用可改善局部血流灌注和微循环,有助于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丹参注射液可抑制DPN病人中血小板聚集,提高外周组织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鸡血藤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对DPN病人的糖代谢有辅助调节作用。

表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64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s

表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6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木丹颗粒均有助于改善DPN(气虚血瘀证)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二者合用作用更佳。黄芪桂枝五物汤、木丹颗粒均具有补血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保气血运行畅达。现代中医学家研究表明,黄芪、丹参、丹红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均可改善DPN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本研究关于安全性的对比结果中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DPN(气虚血瘀证)病人的同时将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木丹颗粒合用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综上,建议对DPN(气虚血瘀证)病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木丹颗粒,两种中医药疗法均可控制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强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合用的作用和效果均更佳,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