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21-05-10江艳柳

安徽医药 2021年5期

江艳柳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由于局部的血流供应障碍,供应区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造成对应的神经功能损伤。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脑梗死多见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疾病的发病人群逐年扩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给病人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病情与炎性因子有密切关系。目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正在被重视。本次研究探讨了血清中hsCRP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无创伤,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头颅CT检查正常)。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59.3±3.2)岁,年龄范围为35~78岁;根据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其中轻型病人22例,中型病人10例,重型病人18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8.7±4.4)岁,年龄范围为36~79岁。两组病人性别(χ=0.198,P=0.656)、年龄(t=0.780,P=0.437)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的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②入院后完善头颅MRI检查明确为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③入院后完成血常规、生化、hsCRP、血凝等相关检查。排除标准:①反复发作脑梗死的病人;②虽然为首次发病,但合并急性感染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感染等,以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X线/CT为依据;③合并严重心脏疾病病人,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④合并有代谢系统综合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的病人;⑤正在行激素替代疗法以及肥胖者;⑥精神疾病病人。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被试者均知情同意。

本研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该研究所有纳入病例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NIHSS量表评分,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以下3组:①轻型急性脑梗死:NIHSS≤4分;②中型急性脑梗死:4分<NIHSS≤15分;③重型急性脑梗死:NIHSS>15分。

1.2 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肘正中静脉血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₂)抗凝管,先后进行血常规和hsCRP的检测。血常规和hsCRP的检测分别使用迈瑞6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检测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配套的试剂和质控品。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守标准规范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hs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行正态分布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sCRP、WBC计数水平比较 观察组hsCRP、WBC血清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比较/x±s

2.2 不同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比较 轻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5.12±2.34)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8.57±2.42)mg/L,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11.64±3.68)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轻型,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中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常于安静或者睡眠时突然发病,一般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发病原因。C反应蛋白在脑血管疾病中变化不够显著,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相对有限。hsCRP在低水平的炎性反应病人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hsCRP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的血清水平和脑梗死的面积及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评估的一项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并且,hsCRP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病人的hsCRP、WBC血清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轻型,但低于重型病人,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既往发表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

分析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是造成斑块破裂和脱落的主要诱因,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复合物等粘附在动脉血管内壁上,CRP可通过与脂蛋白结合,正向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炎症介质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释放,严重损伤动脉血管内膜,诱发动脉血管痉挛性收缩及血管内壁上不稳定斑块的剥脱,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本研究中,hsCRP水平高低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考虑由于高水平的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相关。除此之外,hsCRP血清水平和高血压病人的脑卒中发病率也呈正性相关。由此可见,hsCRP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另外,有流行病学数据调查显示,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病人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是健康者的2倍。

综上所述,hsCRP可以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的有效指标,而且更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可能收益的个体进行强化治疗,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