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价值

2021-05-10罗开媛李耀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

罗开媛 李耀敏

【关键词】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54-02

肝脏肿瘤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分为良性与恶性肝脏肿瘤。通过研究与观察显示,由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存在不同的性质,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1],基于此,需要采取可有效的措施对不同的肿瘤疾病进行鉴别与明确。然而通过观察显示,由于该疾病在发病早期并未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因而较易发生误诊与漏诊的不良情况,进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磁共振是近年来常用的检查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包括常规磁共振诊断与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3]。本文将探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例于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病例确诊为肝脏肿瘤患者,男女患者数量各50例与36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5±1.9)岁,病理诊断结果如下:21例患者为恶性肿瘤,65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肝囊肿患者共19例,肝血管瘤患者共24例,肝转移瘤患者共30例,肝细胞癌患者共13例。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均为肝脏肿瘤;患者均自愿接受检查,并且家属对于检查方式表示知情与同意。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患者;患有其他肝脏疾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磁共振诊断与DWI诊断,选择飞利浦3.0TAchieva超导磁共振与体部相控阵线圈。在检查前的8h使患者禁食,并为患者示范呼吸憋气方式,以加强患者的了解。进入检察室后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首先使足不进入检查区域内,对其全部肝区实施检查。首先进行MRI平扫,将轴位脂肪抑制T1WI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作为扫描序列。T1WI选择TFE-IP序列,2.30ms为TE设定值,180ms为TR设定值,反向位参数如下:1.15ms为TE设定值,180ms为TR设定值,FOV为37.5*37.5mm,0.5mm为层间距、5.5mm为层厚。T2WI采用TSE序列,同向位参数设置如下:80.0ms为TE设定值,567ms为TR设定值,FOV为36.2*36.2mm,0.5mm为层间距、5.5mm为层厚。脂肪抑制序列T2WI应用TSE序列,TE设定为70.0ms、TR设定为626ms,FOV设定为36.2mm*36.2mm、层间距设定为0.5mm、层厚设定为5.5mm。实施MRI平扫后,再进行DWI扫描,使用轴面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短T1反转恢复技术,b值分别为为600s/mm、800s/mm、1000s/mm,在扫描过程中依据b值的不同对层数进行调整,对获得的DWI图像进行处理,ADC值测量病灶直径最大层面上的实性部分。由两名专业医师对检测图像进行解读。

1.3观察指标 ①常规磁共振诊断与DWI诊断结果情况;②常规磁共振诊断与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情况;③不同b值情况下的ADC值情况;④不同性质肿瘤ADC值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的分布主要以频数(例)、构成比%等统计指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χ检验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计量资料符合正態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扫描与DWI诊断结果情况 常规扫描与DW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详见表1、表2。

2.2常规磁共振诊断与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比较 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诊断,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2.3不同b值情况下的ADC值比较 在不同b值情况下良性组的ADC值均高于恶性组,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详见表4。

2.4不同性质肿瘤ADC值情况比较 肝细胞癌患者ADC值为(1.01±0.19)*10mm/s,肝转移瘤患者的ADC值为(1.13±0.34)*10mm/s,无显著差异(t=1.189,P=0.241);肝细胞癌患者、肝转移癌患者、肝血管瘤癌患者ADC值(1.98±0.15)*10mm/s均低于肝囊肿患者的(3.35±0.76)*10-3mm/s,差异显著(t=10.820、13.999、8.647,P=0.000、0.000、0.000)。

3讨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诸多不同类型,由于并未具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而若单纯凭临床症状诊断,则无法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若能够及早进行诊治,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因此需要在术前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检查,从而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进而能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4]。虽然MRI、CT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地应用范围,虽然对于微小的病灶而言,由于缺少血供,因而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的不良情况,使得临床的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医生开始使用DWI技术进行检测。DWI技术是一种以分子布朗运动为基础的弥散成像技术,最初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开始成为临床中的常用技术。在早期诊断肝脏疾病中,磁共振技术较为常用,主要用于定性局灶性病变,尤其是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在SE-EPT成像中,采集技术的回波链更短,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DWI图像分辨率,且采集图像时间显著缩短[5]。在DWI序列扫描中,ADC参数主要是指组织细胞表面弥散系数,能够对组织细胞变化进行良好的反应。ADC值受到细胞内水分子容积、细胞外水分子容积的决定,随着细胞内外水分子容积的不断改变,ADC也会产生较大的改变,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膜核、细胞膜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使得细胞之内的水分子较为进行弥散,因而使得细胞之内的组织ADC值较低。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发现,肝囊肿患者、肝血管瘤患者、肝转移瘤患者、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均不同,提示DWI技术对于肝脏病变性质具有良好的鉴别效果;同时肝转移瘤、肝细胞癌患者ADC值无差异,分析原因在于肝转移瘤使得四周组织水肿而使得ADC值过高,为此需要临床联合应用MRI增强扫描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同时依据其他结果可知,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诊断,在不同b值情况下良性组的ADC值均高于恶性组,提示DWI检测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同时能够对良性肿瘤进行良好的鉴别,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
试析生猪检疫中猪瘟的鉴别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实变型肺癌和结核性肺病的CT影像特点比较
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