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2021-05-10赵光玲姚秀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应用

赵光玲 姚秀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抢救室;院内转运;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45-02

若病情需要,急诊抢救室患者需被转运到辅助科室接受系列检查,也可在患者病情稳定医护向专科病房转运并接受后续治疗[1]。因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且反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会对其安全转运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在转运期间病情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严重状况而致死。要想确保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有效規避意外事件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必要借助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予以提前评估,采取护理干预手段,以缩减患者院内转运的时间[2]。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课题随机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抢救室患者68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入院序号划分两组,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0~90岁,中位年龄(47.24±5.27)岁,实验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47.21±5.2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即帮助患者创建人工气道与静脉通道,同时选择舒适体位,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性。此外,注重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指导与用药指导的重要性。

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转运前评估:首先,要对患者是否有必要外出诊疗展开系统评估,如果是急危重患者,外出治疗一定要确诊病症亦或是治疗所需。其次,对患者外出诊疗可行性的评估。如果是急危重患者,其转运风险极高,因而要在转院之前和主观医生对其外出诊疗可行性展开共同评估。最后,在转运患者之前需对其病情展开预见性评估,特别是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状况、瞳孔、血氧饱和度、病情转运的可行性以及转运过程中容易引起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的病情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待稳定后转运[3]。②转运前准备工作:首先,患者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因在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开展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转运主要目的与转运期间风险和具体方法等,在经认可并签字后即可转运。若此时患者神志清楚,则需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究其原因,忧郁情绪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与治疗。只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加快病情的康复速度,不断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患者在检查之前要指导其深呼吸,在深吸后屏住呼吸8~10s再次呼出,可使焦虑感得以缓解。在转移患者注意力方面,应使其从悲伤的状态走出来。很多患者在治疗前均会缠身恐惧与焦虑的情绪,即精神紧张且压力大,对外界变化敏感度大,还会感觉恐惧,更渴望亲人的陪伴与关心,或者是医护人员照顾[4]。为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播放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或者是提供其喜欢阅读的书籍,使其注意力得以转移。此外,护理人员也可通过以喜胜悲的方式鼓励并引导患者,通过适度交流沟通,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释放,以免对后续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工作人员准备。转运需由医生与护士共同完成,因而转运护士的责任心要强,且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可独立处理并应对突发问题,能够对抢救仪器设备熟练操作和使用。在转运之前,要对患者病情、护理与治疗手段等形成细致了解。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较高,因而在准运期间要随时准备监护仪和除颤仪器。如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提前准备呼吸器材。再次,物品准备工作。护士要在转运前系统检查转运所需使用的工具,以确保其安全性。提前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监护仪、氧气袋、除颤仪等等[5]。结合病情状况准备所需抢救药物。如果需要较长的转运时间,应提前准备好静脉用药,以保证用药的充足性。最后,其他准备工作。在转运患者前应保证电梯就位,并告知科室做好迎接准备,尽可能缩减转运途中停留时间,以免因准备工作不到位使患者长时间等待,最终错失最佳治疗时机。③转运过程护理:第一,转运护理。在转运的过程中要保证平车车速稳定,以免出现颠簸。在上下坡的时候患者的头部要翅中处于高处,以免出现不适感,且转运期间要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第二,体位护理。若患者处于昏迷呕吐状态,应侧卧或者是头部偏向一侧,有效避免分泌物将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发生。如果患者烦躁不安,则需采用镇静与约束方法。若患者无法平卧,应采用半坐卧体位,安置床档,以免出现坠落问题。第三,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特别是呼吸状况与循环状况等。同时要监测患者的心电、血氧饱和度与血压等,对其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和意识等进行观察。若患者有人工气道,在转运之前需要将气道内的分泌物清除,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6]。第四,确保各管道的通畅性。患者转运期间,一般会携带多种管路(胃管、尿管、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所以要在转运的过程中加以固定,避免管路出现受压或者是折叠,始终处于紧密连接且通畅的状态。第五,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如果是危重患者,应保留静脉通路,进而为危重患者抢救中用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供了必要帮助。在转运之前要对液路的通畅性进行检查,若选择微量推注泵,要确保药物以匀速注入体内。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要尽可能规避速度不均引起的血压波动问题发生。第六,如果患者神志清除,应积极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获得必要心理安慰,使其不良情绪更稳定。第七,如果转运期间患者发生并发症,则应采取针对性采取手段,在就近医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转运。第八,转运过程记录。在患者转运期间,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各项指标数值监测结果、意识活动情况、检查状况等多个方面[7]。④转运后交接:在患者被转运至目的地以后,转运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与接收地医务人员配合安置患者,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管道固定、吸氧治疗和卧位安置等方面,完成床旁交接工作,并监测患者各项证明体征,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转运前后及转运途中病情变化等。在确定交接内容正常的情况下需共同签字,进而完成转运工作。

1.3评价指标 ①对比患者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②统计并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分析 组间成功率比照,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总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研究 组间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3讨论

现阶段,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急诊抢救室在医院各科室中占据关键性地位,且大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因而要立即抢救。同时,因诊断性检查与后续治疗的要求,患者需被转运到院内其他科室,但转运风险系数较高,一旦某一环节不合理,必然会对诊断与治疗工作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加重病情或者致死[8]。所以在院内转运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性,转运要迅速。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其外出检查转运期间很容易发生管道脱落、坠床或者是治疗延误和病情变化等情况。为此,预见性护理干预逐渐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合理运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对转运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可尽快分诊、分类并规划护理措施,使得急诊抢救室院内转运期间的护理质量得以提高。预见性护理实现了被动护理向主动护理的成功转变,科学评估患者病情与心理问题,为其制定科学化护理方案,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抢救与治疗,增强预见性护理的系统化与规范化,使患者获得主动性服务,加快其康复速度[9]。

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不仅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同样使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为患者院内转运提供了充足时间,不良事件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可行性。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