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经典阅读推广创新研究

2021-05-08祝凤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推广新时期

作者简介:祝凤云(1975— ),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关键词:新时期;经典;阅读推广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与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经典阅读推广模式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创新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1-0132-04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许多人已经树立了“终身阅读”理念。北大教授王余光指出,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特别重视推广传统经典书籍的阅读,正是积蓄和弘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内涵[1]。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特别是经典阅读推广,对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新媒体的快速扩展,也极大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相关调查显示,读者每年阅读的纸质出版物数量越来越少,有时间、有毅力静心阅读纸质经典书籍的人则更少。阅读推广面临新形势,传统的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亟须开发新的阅读推广模式。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和学校实际情况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尤其是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问题,以期创新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开辟阅读推广的新阵地。

1 新时期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

历史上,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得纸张和书籍不再昂贵和稀缺,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阅读书籍,从而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在《文字的力量》一书中认为,文学塑造人类,创造文明,文学改变未来。计算机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借助网络和自媒体,作品的发表和传播变得非常容易,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作者,同时也是他人作品的读者,文字传播、写作和阅读变得更为便利。对于经典阅读推广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019年8月30日,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该《报告》认为,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了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了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年底提升了0.5个百分点[2]。2019年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该调查成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手机和互联网成为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要载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3]。网络技术的快速变革直接推动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影响到信息(知识)交流的效率、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人都能制作信息(作品),同时每一个人也非常容易获得、评论和传播信息。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阅读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可能,这对图书馆的纸质书刊借阅业务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也必将推动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改变。新媒体具有互动、即时、便捷、可共享等突出特点,受到人们的热捧。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特别是经典阅读推广也必须顺应时势、推陈出新、有所作为。

2 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们借以汲取人文素养的源泉。有研究者指出:“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时代,推广经典阅读是行使这个时代使命的基础路径。”[4]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致力于传承经典,可以让读者通过阅读经典感受到文学与文字的力量。

一般而言,经典与读者都有时代隔阂,因此阅读有难度,不容易读进去、读懂。美国著名讽刺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经典之作是人人皆称赞却不愿去读的书。”阅读经典需要读者走进作品、走近作者,与作品和作者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而这往往不容易做到。梁春芳对地处杭州的16所本科学校在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阅读经典名著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但从经典阅读的完成情况来看,阅读完20种以上经典名著的学生仅为11%。该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经典名著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涉猎和阅读,但阅读率仍偏低[5]。王逸鸣对北京大学学生经典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虽然有50%的被调查者是通过阅读原著的方式了解经典,但仍有近30%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了解经典的主要途径是影视、动画作品等,另有大约20%的学生选择通过书评网站了解经典[6]。新时期,阅读推广正面临转型和发展的巨大压力。随着数字存储和传播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进步,电子书大量涌现,报纸杂志逐步数字化,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现实,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大学生沉浸在网络资源带来的快感中,对于传统文化、优秀典籍兴趣较低[7]。同时,许多高校领导对阅读推广仍然不够重视,不愿意过多投入,有的学校连专职推广人员都没有,更遑论专设机构。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缺乏创新,推广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根据笔者调研,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2.1 推广模式陈旧,效果不佳

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尤其是经典阅读推广重视不够,阅读推广工作也缺乏创新,如:在图书馆大厅陈列一部分经典图书样本,列出经典推荐书目,或是出一期宣傳栏、办几块板报、在校园广播站播几篇广播稿等。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没有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其效果可想而知。

2.2 相关投入不足,无常设机构和人员

一些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既无常设推广机构,又没有配备专门的推广人员,未建立长效机制,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或时间点开展“运动式”的推广,如: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举办盛大仪式,召开阅读推广大会,邀请领导等出席讲话,待相关时间节点一过便再无声息。这类应景性推广、集中式推广的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2.3 馆员人文素养不高,缺乏专业推广能力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员多为图书情报类专业毕业,但在个人素养方面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受原专业限制,从事阅读推广的馆员往往对各种经典尤其是文学类经典缺乏了解,其人文素养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馆员大多对传播学知识较为陌生,多数也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对媒体推广尤其是新媒体阅读推广更是知之甚少。

2.4 缺乏交流与合作,经典阅读推广未实现齐抓共管

经过长期的广泛宣传,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许多高校图书馆仍未能联合校内其他机构共同开展活动,推广力量有限。笔者认为,经典阅读推广有益于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图书馆开展推广时非常有必要借助校内相关部门的优势和力量,如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及文学院等,以形成合力,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全面深入班级、宿舍、教室和食堂,创造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5 未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缺乏针对性

迈入新时代,人们面对海量信息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阅读推广人员面向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引导他们阅读经典。然而,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并不是建立在调查了解读者需求基础上的,而是根据上级部署或领导意见进行的。由于阅读推广没有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所以缺乏针对性而且效果很不理想。

3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

3.1 创新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新时期,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应不断推陈出新,做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传统的阅读推广主要指成立读书会、组织书评、开展征文竞赛、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及知识竞赛,举办主题展览、图书漂流等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新时期,图书馆在继续开展这些传统推广活动的同时,还应利用新媒体创新推广方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手机客户端、App、图书馆网站等开展阅读推广,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开设读书论坛(BBS)、经典阅读专题网站、阅读与欣赏网络公开课、阅读摄影展、经典电影选映、阅读经典讲座视频点播等。这些新推广模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2 不断加大投入,增设阅读推广部门

高校各级领导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开展,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配备阅读推广专职人员,设立阅读推广机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发现和培养专业的经典阅读推广人才,做好自媒体运营管理工作,对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增强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3.3 引进与培训相结合,努力提升阅读推广人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中既懂得新媒体技术及运营,又熟读经典尤其是文学经典的馆员少之又少。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招聘专业范围。高校图书馆不能局限于只招收图书文博专业人员,还可以招聘一些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二是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优先安排阅读推广人员的业务进修。高校图书馆需将阅读推广人员(馆员)的培训纳入专项计划,尤其是经典阅读推广及新媒体运营推广方面的专项培训。人才是做好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关键,处于新的时期,面临新环境,图书馆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推广人才队伍,才能在经典阅读推广中不断发展创新,开创经典阅读推广新局面。

3.4 加强校内协作,逐步形成合力

经典阅读推广关系到历史文化传承,是惠及全体师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文学院等相关部门和院系沟通协调,建立全校性的经典阅读推广联合组织,如:与文学院、哲学与历史学院等开展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组织形式多样、吸引力强、有创意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提升推广的效果、品位和针对性。

3.5 因势利导,做好经典阅读推广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欢迎。新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帮助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例如,古代诗词、格言、警句一般都是短小精炼、富含哲理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新媒体每周(天)推出一首唐诗、宋词或格言等,并配以图画、音乐、解读、赏析或朗读音视频等,让读者可以充分利用课间、等公交车或搭乘地铁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推出一些经典名著解读短文及经典名著在线小游戏等。与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等经典相比,文学经典相对容易阅读和理解,而且阅读文学经典对人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毫不夸张地说,文学经典塑造人生,因而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可以优先推广文学经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等。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介绍经典、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使他们产生借阅纸质经典图书的愿望,进而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深入阅读。

3.6 完善硬件设施,设置经典阅览室

阅读经典需全身心投入,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为读者打造一个古朴、典雅、幽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可以开设专门的经典阅览室,陈列经典文献供读者进行深阅读;馆舍紧张的图书馆则可以在阅览室一角用屏风隔出一小块区域供读者休息交流。休息室(区)应配备饮水机、纸杯和留言簿,摆设一些中国古典样式的实木沙发、茶几,布置一些花草,墙上可以悬挂一些中国书法作品和中国画。

3.7 “以讀者为中心”,重视不同读者的需求

中央电视台2016年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反响强烈,节目收视率高于其他娱乐节目,大大激发了民众学习古诗词和文学经典的兴趣。但是,许多读者想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却不知道读什么、如何读,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有利契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做好经典文献的推介和导读工作。然而,读者的生活阅历、爱好、学术背景等千差万别,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各不相同,典型的有师生差别、学科专业差别、年级差别等。图书馆阅读推广只有“以读者为中心”,了解其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8 适时发布推荐书目,优化资源配置

图书馆应及时编制适应本校师生实际情况的经典推荐书单。国外名校和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经典推介书目,但各个院校读者间的差异客观存在,阅读推广经验不可能完全照搬。图书馆可以在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以及其他版本书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读者和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确定本校的经典阅读书目。

4 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容易变得浮躁,社会上出现了“快餐文化”“娱乐至死”等不良现象,“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也成了一种阅读“时尚”,新媒体的勃兴也对传统的阅读推广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应因势而动,适时改革阅读推广方式方法,提升推广效果。阅读改变人生,文学直指人心,开展阅读推广特别是经典阅读推广,让读者从“经典难读”转变为“经典悦读”尚有许多工作要做。除本文探讨的对策和措施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设立阅读推广专项科研课题、开设经典阅读选修课程等。利用新媒体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时会用到大量的音视频、绘画、照片及文字等,因此高校图书馆也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余光.百年来学人回答:为什么要读经典[J].图书馆杂志,2014(4):26.

[2]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8-3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3] 第16次全國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20-04-17].http://www.nationalreading.gov.cn/Read Book/contents/6271/397479.shtml.

[4] 朱原谅,陈幼华.大学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效果的实验对比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18):40-46.

[5] 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4):48-52.

[6] 王逸鸣.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2):13-14.

[7] 刘玉勇,魏本阁,蒋金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2):96-99.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推广新时期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