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2021-05-08周华锋

关键词:创新运用鸦片战争史料实证

周华锋

摘要: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之与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一课教学设计完美结合,通过整合教材,利用史料展示整体知识框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呈现丰富多彩、类型各异的史料,既有文字史料的凝重深邃,又有图片表格史料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基本史料类型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史料,发掘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从而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发挥作用。

关键词:史料实证;教学设计;创新运用;鸦片战争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2-077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史料种类繁多,真假难辨,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這是史料实证承担的重要任务。教师通过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分析鉴别史料的能力,并能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教师出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各种史料,即开阔学生视野,又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史料海洋中领悟历史学的真谛。

鸦片战争一课从知识框架出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教师主要采用文字史料并结合图片史料通过中英对比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并能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第二部分,战局回顾:满纸辛酸泪。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自主梳理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同时对战争的结果和条约内容通过原始史料分析解读,并对战争影响进行评析,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学生通过史料深刻体会其影响,并能以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鸦片战争,理解进步是建立在痛苦和磨难之上的内涵。第三部分,战后反思:中国为何败。教师通过文字史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对一些史料和看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本课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对于战争起因和战争走向意义重大,了解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具体情况对比十分必要。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对清朝社会状况和对外政策的描述,同时出示四则文字图片史料,这四组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认识、对外关系诸方面比较战争前夕中英的具体情况,尤其关注马戛尔尼《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中摘录的史料,如“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非常形象地指出了当时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困境,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和观察与中文史料进行对比,结论更令人信服。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分析对比中得出背景结论。

通过师生对四则材料的分析解读,学生可以认识到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思想认识、对外政策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从而自然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结论。如此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前后知识衔接联系的能力,又能升华历史思维意识。最后教师利用表格直观地呈现中英两国战争前夕对比,指导学生形成将文字史料转化为表格史料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勇于展现自我风采的信心和勇气。

既然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那么战争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围绕“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关系”这一命题展开,通过出示柱状图、图片、文字等史料元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如中国出超——英国走私——泛滥危害——禁烟运动——战争爆发,这样学生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教师在这里可以设计如此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所以林则徐才是这场战争的祸首,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可以出示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等诸多文字史料帮助学生深入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史料,充分发掘史料信息,并出示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文字、图片史料,提示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目光不能太狭隘,要纵观古今、放眼中西才能有所收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得出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的结论,知道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索,使学生对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分有一个较清楚的认知。通过三则史料的分析解读,使学生利用史料判断历史事实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并能将之迁移应用,为将来研读史料、理解内涵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战局回顾:满纸辛酸泪

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要做简单处理,教师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从中得出有效信息,自主梳理战争的两个阶段和进军路线,对战争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同时要给予学生如何观察地图史料,如何获取有效信息等方面的指导,为以后学生解读地图,挖掘信息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史料以及解读方法,也能培养学会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鸦片战争的结果和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师可以出示不平等条约原文,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逐条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条约的每一项条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原始史料并能提炼概括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尝试高度概括条约内容,如“五亿港元”,比较形象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条约内容,可以提高记忆效率。针对《南京条约》附件,对于一些重要的名词,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等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解释,不过这些名词艰涩难于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化难为简、列举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选择和这些名词相关的文字史料,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教师出示文字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等方面指导学生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要感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和进步,因为进步建立在灾难之上。因此,认识鸦片战争应该全面客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其影响,不能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眼光看待鸦片战争,应该将之放在动态的、长远的、发展的方向上。这样,学生的视野更为宽广、理论修养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判断三则史料涉及的是那个方面,然后再从史料中寻找有用信息,从而形成对鸦片战争影响全面深刻的认识。尽管教材只是从政治角度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影响,但这是不够的,因为战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这里补充经济、思想、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是必要的,通过这些史料的补充,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立即鉴别不同种类的史料,对提高做题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三、战后反思:中国为何败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泱泱大国人口众多、兵力庞大、本土作战却被远道而来的近万余人的弹丸岛夷打败,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昏君奸臣当道,忠良遭受排挤,假如道光皇帝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可以取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组讨论,并提供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直到战争结束,该部未参加任何战斗”中的数则文字史料引导学生,并介绍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将领御敌之术,如杨芳“粪桶阵”、奕经“五虎制敌”、裕谦“剥人皮”御敌相关文字史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出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的一段材料,“清政府用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提升学生的理论概括和总结能力。

教师让正反两方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解读更上一个层次,并形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史料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升自我思维素养。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补充和完善,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中英两国制度的差异,而并非个人力量就可以改变结果,因此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是无法避免的。由此培养学生全面深刻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情感价值自然生成。

四、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展望与运用

历史学科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史料,分析解读史料是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处理史料的能力是新高考的重要要求。本文通过鸦片战争一课,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结合进行初步探索,并运用史料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前后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整体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由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史料作为支撑和基础,从而使本课设计显得较为饱满而富有生命力,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能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有一个全面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形成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各种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贯穿和渗透这一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阅读史料,挖掘信息,鑒别真伪,形成结论的能力,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历史学科发现——生成——领悟的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戛尔尼.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14.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甘肃省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X2019GH25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中学,甘肃 临夏 731100)

猜你喜欢

创新运用鸦片战争史料实证
THE DRUG WAR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基于“互联网+”SNS班级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创新运用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