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路径分析

2021-05-08商钦平

考试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商钦平

摘 要:思起源于疑。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觉主动探究。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性,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数学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惊讶开始。”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在数学课堂中,课堂提问是把学生、教师、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有趣的数学问题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能力,课堂气氛活跃,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懂得以问导学,以问启智,把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这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趣味性的问题,营造思考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促进学生深入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年龄还小,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一个情境,一个问题,就把学生带进了探索知识的海洋,想去揭开知识神秘的面纱,想去分析、思考、解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比如:在教学“约分”时,笔者出示圆片问:“谁能在1分钟之内涂出这个圆片的75100?”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奋笔疾书,马不停蹄地想完成教师的任务;有的学生冥思苦想,定要找出教师葫芦里卖的啥药;有的学生满脸喜悦,信心十足……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表示惊奇和困难,呈现出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应用价值和约分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都要学会利用素材和资源,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激发思维潜能。

二、 操作性的问题,激发提问的内驱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做”的机会,因为只有自己真正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思考,才能对知识深层次地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提供增强感性认识的机会,在不断地演示操作中,引发矛盾,提出问题,促进思维。

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猜测:当两端都栽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学生建议:“画图解释更直观,一图解千愁呀!”学生发愁了:“100米数据太大了,怎么画?”学生炸开锅了:“可以化繁为简”“选多少米呢”“20米、35米、30米、15米……”学生激烈地讨论,组长有序地安排不同的数据各自验证,得出了共同结论:当两端都栽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是啊,通过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激发他们的提问意识,主动探索问题,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案,从而结论水到渠成。

三、 探究性的问题,实现深度思维

直来直去的问题,单调无趣,缺乏启发性,无法拓宽学生的思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新时代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性,能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不单局限于单一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拓展,充分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如,在初步学习分数比较大小后,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如下)。

把下面分数放入相应的圈里。

学生基本是一个个进行通分比较,如:316<14,

把14通分成416;

38>14,把14通分成28……就是这样逐一进行比较。

我抛出了问题:“一个一个进行比较,费时,观察分子是否分类比较?”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①分子是1的:15<14<13;

②分子是2的:29<28<27,其中28是由14通分而成;

③分子是3的:316<312<310<38,其中312是由14通分而成。一个问题引发思考,分类整理,不仅省时,而且思维清晰、条理性强。

四、 开放性的问题,强化发散的思维

学数学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创造性地思考,而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交流与合作,以便深化和扩展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问题,关注条件的多种呈现,解决问题步骤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开放的程度。让学生从各自身有的认知基础出发,积极参与其中,亲身去体验、建构自己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练习中,按分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45,1112,

43,710,12,

56。学生建议:“可以把这些分数全部进行通分,这样就能比较大小了”。问题出来了:“这么多的分母如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开始沉默了,过了十几秒,有学生开始发言:“6和3是12的因数,2和5是10的因数,我们只要找出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一定是这些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道理,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60通分能解决啦!”正在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时,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通分能否解决这题呢?”有学生就开始思考了,接着:“其中43最大,因为它是假分数,其他都是真分数。”“12是最小的,因为其他的数都比一半多。”“剩下的数看看谁跟1最接近,如,45差1个15,1112差1个

112……”就这样用学生的话来说:“不用计算,我竟然看都能看出它们的大小,我们太厉害了!”有的学生开始疑问:能不能把这些分数都化成小数来比较呢?“是啊,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将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到时就能用你提议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的开放,且给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但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还拓宽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五、 生活性的问题,提升应用的能力

现实情境是数学学习进行发展的基础。数学的教学也需要从现实角度来实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以变通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感受学有所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生活思想,创设生活性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