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交换、共享创新与新创组织的共享机制初探

2021-05-08段晓竣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段晓竣

摘  要:在组织间层面,随着组织开放性的逐渐提升,企业或科研院所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逐渐由组织内部拓展到组织之间,且随着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协同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等创新模式的发展,创新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共享内涵与方式都在不断变化,需要顧及和考虑的多主体协同因素也越来越多,对创新行为中知识共享机制的现有研究基础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社会交换;共享创新;新创组织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3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充分调动每个微观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新创企业有着资源受限、规模小、产品系列少等先天缺陷,导致新创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影响的主效应

共享创新通常由共享平台发起,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企业社区网络平台能够广泛地吸引社区成员参与到企业内部产品创意、研发及商业推广等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该用户创新社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及时掌握用户所做出的创新,明确产品创新发展方向。同时,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创新主体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到潜在创新合作中。据此,本文在前述成果的基础上将共享创新定义为:在创新资源开放度更高、创新主体互动性更强、创新资源更加丰富、创新边界更加模糊、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团队交互参与情景下,创新主体基于共同兴趣、知识分享、形成共识等目的构建非正式组织并参与到某一企业内部产品创意、研发及商业推广等潜在创新合作中,通过在分散合作中借助业内认可行为标准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所实现的创新绩效内涵有助于积极更新、共同创新效益充分放大的多边交互创新。新创企业是以获取盈利和实现成长为目的,组建新事业以提供产品及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2.社会交换对共享创新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的中介效应

社会交换理论是指人在自由市场和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为了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会理性地进行交易、交换,从而获得报酬或奖赏。与团队多元背景下关系治理提供的组织功能导向分析路径相匹配,众多学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了行为个体在开放情景中的微观合作机理,并形成了组织支持感(POS)和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两个重要理论。其中POS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的承诺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要求,并将其定义为“员工感受到的组织珍视自己的贡献和关心自己福利的程度”,常用来反映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对自己的承诺。LMX被定义为“领导成员之间基于关系的社会交换”,强调从领导成员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组织产生的社会交换行为。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方面,为了应对外界的随机创新干扰,组织更关注此时的内部信任关系稳定状态,且高水平的人际信任是高不确定性环境下创新主管发挥资源调配优势的重要因素。

3.社会网络规模对社会交换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的调节效应

社会网络被定义为一群特定人之间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关系以及通过物质环境和文化共享而结成的间接的社会关系。⑥创业者社会网络是企业的网络在领导层面的代表和反映,既包含基于利益形成的商务网络,也包含因个人私交形成的社会网络。因为新创企业先天资源不足,内部自我创造和积累能力弱,所以,它们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和依赖较其他现有老牌企业更强。因此,新创企业可将社会网络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以获取其它行动者拥有的多种资源。相关进展表明,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是吸收、获取和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网络规模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社会网络中能够有效利用的关系数目以及可以使用的外部资源数量。

二、政策建议

1.积极引导共享创新业态发展,严格规制共享平台运营

共享经济作用于产业创新,具体路径主要依赖于新型商业平台搭建,帮助消费者之间实现匹配,促进层级间互动。因此,关于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共享平台进行有效规制,完善奖惩机制,规范平台环境,对创新活动给予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用户参与到平台建设上,使平台得以发挥中介作用,调节创新系统内部循环。

2.重视社会交换对共享创新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

重视突破局域限制的跨层级协同关系构建,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管理问题。因此,要推动新创企业结构化改革,鼓励新创企业结构创新,扩大企业间交流与合作,通过规范共享平台发布信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鼓励引导优秀新创企业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输送经验,建立榜样学习机制,宏观调控社会交换,促进知识共享。

3.建立健全诸如知识库、知识网等硬件方面的知识管理政策

推动社会网络状态下新创组织知识共享机制建设,同时也需要注意知识的复杂性、模糊性等属性而导致的知识获得过程的特殊性,相关部门需要以制度设计和环境氛围塑造为基本要素,营造一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共享氛围,更好地推动共享创新促进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

4.在各层级内部及层级间,构建协同大于竞争的演进关系

随着组织开放性的逐渐提升,企业或科研院所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逐渐由组织内部拓展到组织之间,且随着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协同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等创新模式的发展,创新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共享内涵与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培育新型创新群体需要重视社会技术域主体共享的新型商业平台建设。建立管理规制和强化互信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路径演进过程中外部抑制变量的影响,弥补市场运行缺失,实现创新各层级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岚.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J].新视野,2020(76):43-44.

[2]胡向东.培育法治社区社会组织需要构建的“三重体系”[J].中国社会报,2020(36):52-53,

[3]戴微.“双向嵌入”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J].家族企业,2020(79),28-29.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  6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