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探析
2021-05-08丁美美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抗疫精神是时代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最鲜活的写照。它丰富的内涵与党员先进性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将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坚定政治信仰、濡养政治品格的鲜活教材,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转化为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
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20个字集中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展示,注入了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担当,弘扬了中国精神。
一、抗疫精神的内涵
1.抗疫精神彰显着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抗疫精神中“生命至上”体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价值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得到集中体现。
2.抗疫精神蕴藏着举国同心的力量源泉
抗疫精神中“举国同心”充分诠释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举全国之力,组织来自不同省市的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湖北;广大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部队官兵听从号令、奋勇当先;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民群众听从党的号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全社会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打赢了这场全国抗疫人民战争。
3.伟大抗疫精神包含着舍生忘死的道德取向
伟大抗疫精神中“舍生忘死”包含着舍生取死的道德取向。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不停歇地施工,仅用10余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并迅速开辟出600多个集中隔离点。这一群群和平年代的勇士以一种不被困难压倒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抗疫前线。
4.抗疫精神体现着尊重科学的价值遵循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抗疫精神中“尊重科学”体现着对科学尊重的价值遵循。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还是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分区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体现着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
5.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着命运与共的人类共同体思想
伟大抗疫精神中“命运与共”蕴含着国际社会在面对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斗争中凝聚共同战胜疫情强大合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疫情防控和救治經验,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二、抗疫精神融入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抗疫精神中“生命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命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不放弃对每一个生命负责,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细心呵护治疗,所产生的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生命至上”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国抗疫斗争对人的生命的平等给予了最好的诠释,每一个生命不分年龄、地位、财富、种族都得到全力救治,每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这才是真正的人的平等。[[]]“生命至上”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马克思指出:“种的本质特征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本质特性恰恰就是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生命的自由与责任、权利、秩序的辩证统一。疫情期间生命与自由的关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关闭离汉离鄂通道有效地遏制疫病蔓延,人民群众自觉佩戴口罩,在最大限度保障了更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抗疫精神中“举国同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相统一。疫情期间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病的蔓延,能够以最快速度打赢抗疫阻击战,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来源于人民群众。
抗疫精神中“舍生忘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舍生忘死是一个伦理范畴,是从人的价值角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舍生忘死体现了人的生命和其从事的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与实现自我完善的辩证统一,既强调生命至上,也强调舍生忘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为了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而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模范事迹,这些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用实际行为诠释了生命真正的价值。
抗疫精神中“尊重科学”是策略方法,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和抗疫方法保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疫情期间所取得成果无一不是我国长期以来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成果。在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要有科学的策略,秉持科学精神,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科学有效地防控,为疫情防控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抗疫精神中“命运与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习近平主席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再次以事实充分地证明面临全球性危机、挑战和难题,各国应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在疫情期间积极向各国提供必要的援助和物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实际行动做出努力,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三、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总体是好的,大多数青年教师党员能够做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里存在着对自身党员政治角色、大学功能角色和教师职业角色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影响广大青年教师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对党员政治角色定位不清晰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就青年教师的党员政治角色而言,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和宗旨意识淡化,对政治理论学习也不重视,未能履行作为党员教师身份的职责,在工作中未能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奉献精神、只关心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高校教师党员应具备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对大学功能角色定位不清晰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骨干成员,由于承担大量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改革、科研任务、论文发表和职称晋升上面,具体而繁杂的工作任务使得部分青年教师党员不堪重负而选择弱化某一角色的责任与担当。例如,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工作上精益求精的钻研,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业务能力不高,很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对教师职业角色定位不清晰
一些青年教师党员认为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是实的而党性是虚的,在思想上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导致重业务能力而轻素质品德,不重视参加党组织生活。例如,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在教学中忽视教师职业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育人功能。有的青年教师党员把自己等同于非党员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先进性表现不明显,平常工作不积极主动,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淡化,甚至有的青年教师党员干活前先看钱,只关心个人利益,把集体利益、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精神抛之脑后,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三者关系。
四、抗疫精神融入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是集党员政治角色、教师职业角色、大学功能角色的统一体[[]]通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激发青年教师党员从事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校党建工作的双重历史课题。
1.将抗疫精神作为青年教师党员坚定政治信仰、濡养政治品格的鲜活教材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立足当下,贴近党员工作、学习与生活实际,才能增强先进性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抗疫期间涌现出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他们在抗疫期间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突出事迹对增进青年教师党员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具有激励作用,号召青年教师党员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向英雄模范学习,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和责任使命意识。
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以事实有利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平等觀、自由观、人民观、共同体思想,能够让青年教师党员切身理解理想信念、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促进青年教师党员自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关心世情、国情、党情、开阔视野,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在工作中坚定政治立场,爱岗敬业,增强岗位职责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坚定政治信仰、查找自身问题并加以改进继而保持先进性和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2.将抗疫精神自觉转化为在实践中履行责任和勇于担当
实践是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最终落脚点。在接受理论教育与深入思考后还需要亲身实践才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抗疫精神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孕育形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青年教师党员在学习、领悟和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和先进事迹的基础之上,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自觉发扬抗疫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政治信仰。
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伟大抗疫故事可以作为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最生动鲜活的教材,在对青年教师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时注重运用演讲、朗诵、小品表演、视频大赛、讲故事等形式增强对伟大抗疫精神的学习和党的政治理论的理解,成为激励高校青年教师清晰、准确、全面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党员政治角色、大学功能角色、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三位一体中彰显先进性。不仅要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还要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有先进性意识,还要有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孟英.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弱化及其矫正[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3):62-65.
[2]马岱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增强高校教师党员党性意识的方法和途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5):1+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王欢.思政课弘扬抗疫精神的四个着力点[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1,33(01):124-128.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丁美美(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四川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