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统编教材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1-05-08林云英

天津教育·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林云英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审视统编教材视野下的阅读形式、研究价值和实践操作,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阅读方法,提供个性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159-02

【Abstract】Reading teaching is the central link of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he main way to implement Chinese core literacy. Reviewing the reading form, research valu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under the vision of the unified textbook will update teaching concepts, improve reading methods, provide personalize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guidance, improve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Core literacy;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具备工具性以及人文性。而统编教材更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训练体系双线并构起来的,选编的课文按照一定的标准以单元形式串接,通过螺旋上升,不断巩固、提升。

一、现状分析

(一)教师条分缕析,学生亦步亦趋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因此,在阅读课程中,当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时,代表学生正在与文章及其作者展开沟通交流,在这时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不要随意介入其阅读,以此保证学生和文本间的充分交流,然后再组织展开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会采用条分缕析式的方法,先人文肢解与分割教学内容,将其变成不同条块,而且更多会以自身为主体展开理性分析以及理论知识教学,难以将“教”与“学”位置摆正,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知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按照自身想法展开学习,只能遵循教师想法,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阅读学习兴趣。

(二)教师能放不能收,百花齐放无实效

教学中不乏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会将阅读课堂主导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身想法展开积极体验,以此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锻炼他们的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从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入手展开点拨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再鼓励学生展开文章的朗读或者背诵,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也不乏一味追求放,为能很好做到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丰富的个性的阅读体验,但是未能很好地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课堂上,教师只收不放,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性;能放不能收也会影响到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顺利展开。

二、阅读开展的策略

(一)“导航”解读文本,习得方法

教学实际上就是主体和文本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应该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并充分认识到课本是进行这一互动的根本依据。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学者精挑细选得到的,其内容更为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要,可以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激发出来,调动他们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充分感悟语言美,使他们的想象力、感知力以及情感力都得到有效提高,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不仅非常规范,而且十分优美,表现力极强,极具分析价值,能够满足学生反复思考的需要,而且在反复思索中能够获得不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语言美的欣赏力,为他们语言驾驭能力提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目的之一是发现隐藏在文章里面的表达技巧,学习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前后勾连、衬托伏线等技法。文本阅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教师通过精讲一篇,引导学习、发现表达秘钥,再通过学生的自学尝试,寻找发现这一秘钥,尝试运用这一秘钥。其实常规学习的课文相当于一篇一得,选取其中一点研究,让学生学通透,那么课外的辐射就更能有深度和广度了,就能在表达技巧的习得上有所收获。

(二)“甑别”指引内容,提高效能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提出:“补课以及提升作业量都不是能够使学生变聪明的方法,阅读、阅读、在阅读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阅读不是“数量居上,质量居下”的“攀比”,而是需要有实效性,注重知识的吸收处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引好学生的阅读内容,注意甄别,提高效能。

一是助其甄别。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专著、文学史学名著,更要阅读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读物,才能帮助学生甄别书籍的优劣。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中发现问题并给出指导。儿童读书对书籍更多还是感性认识,只要阅读内容具有足够的趣味性,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快乐,他们就会更为主动地投入阅读中。实际上兴趣才是知识学习的动力,只要具有足够的兴趣,学生就会坚持读下去,直到厚积薄发,爱上名著阅读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回想儿时每个孩子都爱看的连环画,不正是漫画的前身吗?完全可以说连环画属于一代人的启蒙书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代小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卡通漫画有《父与子》《阿衰》等,各种色彩亮丽、幽默风趣的儿童绘本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虽然这些漫画和中外名著相比文学性较低,但是阅读更多还是个人行为,采用强迫的方式必然是徒劳无功的。如果说经典名著是山珍海味,但不是儿童稚嫩胃口能够消化的,而漫画则是儿童最喜欢的香脆薯条,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要鼓励小学生都去阅读漫画,而是希望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时候,不要误导或者强求他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只要他们能够阅读就可以了。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后,他們便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漫画到绘本再到文学书籍就都顺理成章了。

二是帮助推荐。学生喜欢情节生动有趣的书籍,不爱文质兼美的文学书籍,这使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注重课外读物内容和体裁的广泛性,内容上可涉及文学、科学天文、历史等;体裁上包括故事、小说、游记等。部编语文教材有着各种类型的文章,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整合,形成了有目的的教读、自读和鉴赏性的课外阅读组合。当学生对某篇课文或某位作者产生较强的兴趣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直找同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展开阅读,使学生不断发现美文,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己的阅读史。

(三)“评价”守护兴趣,激发热情

一是读书报告会。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读书或讨论会。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讨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阅读材料,拟定大概的讨论方向。向学生介绍书籍,指导阅读做读书笔记。讨论会,出示题目,明确要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言,乐于表达。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巧妙穿插奇闻趣事,增加讨论的趣味。最后总结,提出要求与希望,并布置下次读书会的题目。

二是开展活动,促进提高。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背诵古诗文,精彩片段或故事演讲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机会,看谁的知识多,故事讲得好。

参考文献:

[1] 课外阅读课程化——基于统编教材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7(12).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