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2021-05-08唐会红

天津教育·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初中数学

唐会红

【摘  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很好,但独立学习时质量并不高。数学阅读能力不高的学生很难读懂各种学习资料,学习遇到了障碍,因此提高数学的阅读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一是数学阅读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二是教科书上各类数学语言的用途;三是常用的数学阅读方法训练。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既要掌握阅读方法还需要刻苦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116-02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mathematics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effect is very good, but th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not high. Students with poor mathematics reading ability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various learning materials and encounter obstacles in learning. Therefore, improving mathematics reading ability helps to promote students' math learning.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read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one is the role of mathematics reading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second is the use of various mathematics languages in textbooks; the third is the training of commonly used mathematics reading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good mathematics reading skills, they must master the reading methods and require hard training.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will help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ading ability

一、数学阅读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基础。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既可以让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更丰富完善,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通过阅读数学书中的定理、概念、规律,才能引领学生分析定义、定理或公式的内涵和外延,使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

二、数学语言的特点与作用

数学语言根据其表述形式可以划分成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语言形式。文字语言具有强大的表达功能,有很强的精练性、严密性,它适合叙述数学的各类知识。将文字语言符号化就是符号语言,数学符号具有精准、清晰和减缩等特点。符号语言往往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这是因为它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符号语言常用于公式、规律、推理证明的叙述。图形语言是借助图形给出已知条件,直观、便于观察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图形语言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应用较多,通过仔细观察图形的形状、位置,再去联想相关的数量关系,图形语言有强大的数形结合优势。

三、教学中常用的数学阅读方法及训练

比较法、任务法、互译法、操作法、质疑法都是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

(一)比较法在数学阅读中的使用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法阅读是和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学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相似三角形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得到二者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与判定方法;深入比较得到二者的区别,区别之处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對相似三角形的理解。至于运用A字形、SSS、SAS、AA等方法判定三角形相似学生也就无师自通了。

比较阅读中如果将两个相关的知识写在一起边看边比较,阅读效果更好,对于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他们可以借助视觉辅助,更直观地发现相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类似的像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时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

(二)任务法在数学阅读中的使用

阅读教材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出简单明确的“任务清单”,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自学的过程。如,学习“圆的周长”,可先展示阅读“任务清单”:1.什么是圆的周长。2.如何测量圆的周长。3.什么是圆周率。4.由圆周率的定义翻译出等量关系式。5.由上一步得出的等式尝试推出圆的周长公式。边读书边尝试回答各项任务,规定内容读完了,任务也解决了,暂时得不到答案的任务,可以反复再阅读相关段落。

“任务清单”有别于教学目标,它更具体细化,学生阅读课本也是根据任务将阅读材料分层的过程,哪个任务应该根据课本哪些段落解答,其他学科的阅读技巧也会迁移到数学阅读中。在学生适应了任务法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阅读后编写知识框架,这其实就是阅读后的归纳、概括、知识的系统化。

(三)互译法在数学阅读中的使用

这里说的互译法是指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间的转化、翻译。这是学生阅读数学材料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几乎任何类型知识的学习都会用到。

如,教学“算数平方根概念”,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该定义,并且在后续学习中能独立掌握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常用于数与代数部分的学习,而学习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知识则需要进行三种数学语言的互译。这种阅读的手段在学生熟练使用前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什么类型的知识应该用哪种翻译,什么样的数学符号代表什么含义都很熟悉,才能通过三种语言互相转换,发挥各类语言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操作法在数学阅读中的使用

这里所提到的操作法阅读是指学生借助工具,动手画图或制作某些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折叠、测量、翻着、旋转、拼接等手段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动手操作或演示、或验證、或探究都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本叙述的内容。如,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这一定理的叙述高度精练、概括,即包含画图过程又总结出结论。学生单纯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很难理解定理的含义,即便能背出定理内容很快也会遗忘。教学中像这样的知识内容不妨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性阅读,学生慢慢读出定理内容,教师同步画图。师生演示后,让学生每两人合作重复教师的操作边读边画一遍。画好图后,将图对折、观察书上所描述的结论“距离相等”。空间与图形部分很多文字的阅读理解都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的含义。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自己也能发现重要高深的数学结论,各种体验的交集,想必如此获得的知识终生难忘。

(五)质疑法在数学阅读中的使用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和数学学习能力的限制,他们通常“不注意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学生阅读时,往往教师怎么说、课本怎么说就是怎么做,不会主动问为什么这样、怎么做会这样。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中引导他们习惯于探究课本的延伸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学生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太熟悉,到了中学会误认为这是公理。如何证明?学生会说量一量就行,不会主动想办法去探究。阅读中指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会有利于数学思维的提升。

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既要掌握阅读方法还需要刻苦训练,这将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金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初中数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