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劳动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2021-05-08张雨阳

江西教育B 2021年3期
关键词:班会课工匠劳动

张雨阳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但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是对劳动教育本质认识的回归。

不会使用卫生工具、房间“脏乱差”、不尊重环卫工人,这是现阶段初中生的真实写照。问题种种,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强调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新时代的教师、班主任,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呢?

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教师该如何抓住新时代的机遇,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一、班会课引导,让劳动教育内化于心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为了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班主任,笔者想,为什么不能以班会课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笔者就着手考虑关于这个主题班会课的思路和流程,并且计划用三个课时来完成这个系列班会课。下面是这堂班会课的导入部分。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一节班会课,我想先跟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

(视频的内容是:樊锦诗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石窟的考古、石窟的修复工作)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之后,你觉得樊锦诗老人靠的是什么精神将石窟修复、保存得如此之好?

生:老师,我想应该是一直传承着的“工匠精神”。

师:很好!那究竟何为“工匠精神”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大国工匠》(节选),看完之后,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接着这段开场白之后,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工匠精神”。

(一)工匠事迹我来讲

首先请大家一起观看《大国工匠》(节选),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一群群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顺势布置几个任务让学生完成。

1.请你写一篇关于观看《大国工匠》(节选)的周记,主题为“我眼中的‘匠心”。

2.开展“我向工匠学什么”主题演讲比赛,开展“我最佩服的一位工匠”的观后感评选和交流活动。学生讲述工匠的故事,展现劳动者的风采,叙说自己心中最崇拜的工匠,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体验与感动,刷新并加深对“劳动精神”的认知。

(二)“工匠精神”我来学

第一节班会课之后,笔者在第二节班会课上,邀请了一个“园艺师”走进课堂。园艺师通过讲解示范、当堂操作的形式向大家传授园艺栽培技术。

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劳动技能。如叠被子、绿植栽培等,再如一些传统手工业生产劳动,扎染、编织、刺绣、雕刻等。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劳动者的精湛技艺,在学习、操作中感受劳动者“将普通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普通”“坚守平凡岗位成就不平凡”“在传承传统中开拓创新,成就一流事业”的精神品质与坚定信仰;让“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美丽、最伟大”的观念深入每个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不分贵贱,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劳动,懂得尊重每个劳动者。

(三)“匠心模范”我来当

第三节班会课上,笔者举办了劳动项目“竞标”活动。为了改变学生劳动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笔者用竞争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笔者在班级的包干区中实行“厕长制”“路长制”“桌长制”。“标”的内容为全班食堂餐桌的卫生清理、学校主干道路的纸屑清理、学校厕所的洗手池清理。这些项目的劳动难度大,竞标之前全班动员;竞标期间要有竞岗演讲以及相应的劳动方案;竞标之后,学校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跟踪指导和调查,将调查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评选班级“匠心模范”,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促使学生爱劳动、肯劳动、能劳动。同时学校在本班包干区不再派遣保洁员,班内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文化课渗透,让劳动教育融合于“质”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而应该将劳动教育融入文化课中。

笔者在物理课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带领学生上了一节不一样的物理课。学习“电功率”时,笔者结合劳动教育,设计了如下的实践课。

师:我家楼上张大爷,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地上班,生活虽能自理,但遇到一些水、电、气的问题就很头痛,因为他不识字。张大爷家的灯泡不亮了,他只能打电话给物业,但他回答不了物业的问题:是哪种规格的灯泡?他自己也有疑惑:亮的灯泡更费电吗?既能让屋子里亮一点又不增加电费,该怎么办?换了灯泡后,每个月的电费会增加多少?

生:不是物理课吗?怎么扯到了张大爷?课本上也没有啊。

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帮一帮张大爷?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电功率这一节,试试看!

生:哦?让我来试试看,灯泡的规格要这样看……

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笔者请两个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完后,笔者进行了点评。点评分两个方面:一是肯定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深化认知;二是评价学生的交流技能,潜移默化地开展劳动幸福观的教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作用,感悟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互相交流中,学生进行了真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到了交流表达的技能,掌握了关键性知识,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经过班级的实践,笔者认为班主任在物理课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物理知识关联的劳动过程,将该物理规律、相关技能应用到生活情境当中,将实验仪器的用法迁移到生活中类似的劳动工具中。笔者利用班级的实践经验,總结了一些可以应用到劳动实践班会课中的实例。

班主任从以上三个方面开始对学生传授劳动技能,既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将物理规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产劳动背后的物理原理,学生能运用物理原理改进和创新劳动技能。学生也更能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劳动者”。

三、多渠道联动,让劳动教育实化于“行”

我们要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的渠道,重视劳动教育的延伸,将劳动教育与家务劳动、学校探究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相结合,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养;发挥社区的协同作用,注重实践活动,从自我劳动、家庭劳动到学校的服务岗位责任区和社区公益活动,形成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联动机制,丰富劳动教育的渠道,把劳动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全面建构中学生劳动教育的新格局。

(一)依托“和勤园”,开展种植、养殖劳动教育

笔者曾经在校门口听到家长在开玩笑:“现在的孩子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其实仔细回味一下,这话很贴近现实生活。在学校食堂东侧,一块占地300平方米的“和勤园”劳动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在校园场地有限的条件下,开辟农场,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

作为班主任,笔者邀请有经验、懂农耕的“家长指导员”给学生上课,传授农耕知识,指导园地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每个班级都承包一块蔬菜园地,肥料、种子、农具都由学校提供。班集体、家委会共同协商,确定了“六自”劳动原则:学生自己思、自己种、自己收、自己管、自己查(资料)、自己评。学生在种植前精心策划,在种植中用心呵护,在种植后开心分享。三月为“播种希望月”,学生购种育苗,进行种植;四、五月为“快乐成长月”,学生精心管理,认真记录;六、七月为“幸福收获月”,笔者组织学生采摘,分享快乐。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区域,学校每学期进行承包收入评比,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在菜市场临时摊位上,我和胡思涵、景雨淼等四位同学耐心地向前来采购的爷爷、奶奶们推荐。“这是红苋菜,这是韭菜,这是空心菜,这是苦瓜,这些菜都是纯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整齐地排列着,鲜红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和青椒、饱满的茄子……不同于一般的蔬菜,这些可都是我们在“和勤园”中亲手种植的。

从播种到收获,再到义卖,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我爱上了劳动!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我明白了农民伯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把菜种好的,这就和学习一样,有苦也有甜。要想种出有机蔬菜,就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将蔬菜种植和生态环保知识根植心中。我要成为一名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学生朴素的语言流露出真實的情感,学生在此过程中将农耕文明厚植心中,爱上了劳动,以劳动为美,并能从劳动中体会到粮食、蔬菜的来之不易。

(二)依托“职业园”,开展职业劳动教育

家长拥有丰富的劳动经验。作为班主任,笔者积极吸纳不同职业的家长进入家长委员会。结合家长的不同职业,笔者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有交通警察、环卫工人、会计、门卫、敬老院志愿者等。然后举行现场职业招聘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职业体验,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也做一回“大人”,家长和班主任提供专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劳动教育。

2020年6月21日下午,星期日,我作为敬老院志愿者开始了“小大人”之旅。在敬老院内,我在爸爸的带领下主动清理敬老院的厕所。我端来一盆盆水,一遍遍地清洗,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劳动过程中,我也终于体会到了爸爸工作的艰辛。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劳动技能。看到老人们的笑容,我为爸爸的工作感到光荣!以后我也要常来敬老院劳动!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工作的艰辛和不易,通过劳动体验,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初中毕业后,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中教育,班主任可以借此机会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懂得劳动能够磨练意志,也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出全面而有个性、有幸福能力的人。新时代的班主任,要正确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避免理解层面的“窄化”或“泛化”,要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途径,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不只是艰辛和汗水,也有幸福和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

猜你喜欢

班会课工匠劳动
“花样”班会课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