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

2021-05-08宋利敏王敏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素质系统评价

宋利敏 王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47

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世界,一切行为皆有数据,一切数据都可以被挖掘。教育大数据是指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求所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浅在价值的数据集合。教育大数据已经逐渐被运用到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促进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在高校大数据平台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数据存储中心和交换中心,负责整合全校的信息化数据,转化数据价值。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可达到诊断与改进、画像与个性化推荐、预警与决策的效果,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高效性成为可能。

一、大数据给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带来的变革

1.走向数据驱动的管理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沖击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正逐渐向数据驱动的管理方向发展。同时学生画像也可以用来描绘学生的各个方面,例如学业成绩,思想素质,身心健康、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等。如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画像,主要取决于学校培养理念,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利用大数据画像功能更为深层次地挖掘出个体特质与群体特点,提取出更为深入和准确的洞察信息,以及对不同决策进行比较选择,减少了个体因经验、情绪以及信息不足导致的偏差,使评价与引导工作更为客观,从而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益。

2.提高评价系统效率

大数据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率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通过建立以“德智体美劳”全局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全校职能部门可通过该平台方便地获取其他部门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的交换、共享、分析、挖掘,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大数据在综合素质中的应用,一方面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漏洞与疏失,另一方面则将一线学生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学生管理规划水平。

3.提升评价系统质量

大数据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数字校园虽然解决了校园日常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因为信息系统相互孤立,学生素质数据分别归口在教务、学工、资助、心理、公寓中心等管理部门,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导致素质评价系统不能高效工作。通过构建覆盖全校的数据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全面发展抻供个性集成、多维度、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对各方面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预警,预防学生的发展危机。

4.支持学生教育决策

传统的教育管理往往是教育者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虽然很多高校信息化管理已初见成效,也积累了很多数据,但在支持决策方面还是需要大数据挖掘与画像的帮助。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其“决策有用性”,通过分析、挖掘来发现其蕴含的学生发展得失,依据知智能诊断和分析结果,为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管理与决策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错误,从而推动“立德树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的策略探索

1.培养与信息时代同步的大数据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辅导员在数据获取、处理和保存方面基本上是依赖自身处理,说明大部分学工人遇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 另一方面,这种现状也可能和目前高校缺乏帮助学工人员管理数据的相关配套服务和数据专业人员,即使遇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辅导员所能得到的解决途径较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大数据环境下,辅导员的数据意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教师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受他们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价值观、进取的精神等方面的影响,须在工作中进行相关培训,为其建立良好的数据态度和数据意识,让数据成为评价工作的得力助手。

2.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培养

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日趋多样化,大学需要全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便能够培养出富有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以适应未来信息化和知识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传统评价体系信息来源单一,无法激发评价系统助力学生走上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通过大数据画像系统的建设,一线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将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个体发展发展,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个性素质与德智体美劳全面谐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为主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有必要抓住大数据技术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中去。

3.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大数据平台

高校在建设智慧平台中需要建立特定的数据标准来支持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数据的开发和挖掘,从而拓宽后期诊改工作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促进作用,并从安全与数据等多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管理。在这个治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数据编码、数据质量、 数据安全范、数据操作、数据转换、数据应用各方面的规范在内的数据使用条例,同时在教务系统、OA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一卡通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上网认证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业务方向上建立标准数据代码。数据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融合各部门通用数据业务的高效执行,对消除信息孤岛、提升各部门协同合作、提升 “一站式平台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4.推行“综合素质学分”制度,凸显评价体系的实用性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综合素质学分”制度的推行在让学生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推行“综合素质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以从思想道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理念,引导学生系统设计在校期间的发展内容,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理性认知自我、科学规划人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评价体系实施的过程中须注意内容的精细度,使学生觉得通过努力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总成绩等于各个计分点的基本分 + 奖励分 - 惩罚分”,在系统中可及时得到反馈,从而促使学生约束自己,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与创新的大学生活中去,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以行为大数据作为基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时代客观、实时、准确的数据的高潜在价值,在帮助学校领导及时掌握更全面、更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决策水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高校大数据平台所持有的丰富数据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挖掘的,在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高校构建并完善基于行为大数据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必将推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简介:宋利敏( 1979 - ) ,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敏(1978 - ),男,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信息化建设。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猜你喜欢

素质系统评价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