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意义

2021-05-08康慧敏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历程社会主义

康慧敏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初创、曲折、恢复、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五个时期,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探索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对今天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历程;重大意义

分类号:G521;D922.16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几代领导人的艰辛探索和科学总结,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國社会主义法治的历程

1.社会主义法治的初创时期(1949-1956)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和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必要前提。1954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毛主席在谈到1954年宪法时讲,这部宪法“使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道路可走”,在这条清楚、明确、正确的道路上,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54年至1957年,制定了731件法律、法令和法规,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年轻的共和国赢来了法治建设的新时代。

2.社会主义法治的曲折时期(1957—1977)

1957年反右斗争的开始,使立法工作停滞下来,一些既有的立法也得不到实施,同时司法系统不断遭到破坏,不仅在机构和人员方面元气大伤,使原本就不十分健全的制度也受到冲击,这一时期,群众运动代替了司法活动,法律虚无主义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3.社会主义法治的恢复重建时期(1978—199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由此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崭新道路。这期间,民众的法治意识逐步觉醒,1982年宪法草案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有几亿人参加讨论,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很多意见都得到了采纳,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是第一次。在1982年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始了历史新篇章。

4.社会主义法治的快速发展时期(1992—2012)

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中国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依法治国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1999年把该方略写入宪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法治的重要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显现,法治建设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我国立法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执法工作持续改进、司法环境不断改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5.社会主义法治的全面推进时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总书记法治思想。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讨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进行专题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 2020年颁布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标志着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的到来。十八大以来的这一时期,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执政能力显著提升,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深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代。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改革的重视有目共睹。四十年前,改革初期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遇到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天的改革则是解决民主与发展的问题,遭遇的阻力除了意识形态方面,更重要的是来自既得利益集团,所以我们的改革就会遇到层层阻力,如何打破阻力,协调利益,就需要一套公平权威的规则,这就是法治。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怎样治理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没有成功的经验,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苏联在社会主义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出现了失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也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国家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够健全,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形势任务要求还有差距,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依法保障人民权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更加强烈,同时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就需要运用法治去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并修订完善的法律法规有百部之多,但是不能否认,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立法领域看,立法、司法解释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执法领域看,执法仍需进一步规范;从司法领域看,法治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从公民法律素养看,民众的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以科学立法为前提、严格执法为关键、公正司法为防线、全民守法为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1] 裴智勇.中共探索法制强国的历史: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N].人民日报,2011-07-01.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中共集宁区委员会党校,内蒙古 乌兰察布012000)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历程社会主义
中国的历程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