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
2021-05-08毛志伟
毛志伟
摘要: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角度来看,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人不合理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控制下对地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我国国情,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多次对绿色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基于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角度思考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辨证法;绿色发展
分类号:X2;D64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
1.人与自然思想
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类发展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探索[1]。伴随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甚至损坏自然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忽视了自然规律、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生态经济人”思想
“生态经济人”,就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将环境载荷、资源承受能力等纳入考虑,以可持续的思想保证经济和生态的平衡。
首先,人是自然的人。除了自然属性外,人还有社会属性,恩格斯也指出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态经济人就要兼顾生态和社会才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依据
1.生态环境恶化的考量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森林、河流被人类活动的痕迹支离破碎。国际社会意识到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联合国组织了许多国家联合起来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9月包括天津在内的7个省发布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转移责任制》。
政府机构、绿色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们对生态环境恶化不断进行呼吁和警告,党和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但是地球的臭氧层正日益受到破坏,动植物的多样性继续受到破坏世界各地的沙漠化正在加速,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2]。人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发的各种全球灾难的角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参考和倡议,是人类生活最现实基础的基本考量。
2.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考量
我国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纳入基本考虑,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要与经济发展达到平衡才能得到可持续,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生态系统,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曾经经历了一段粗犷的发展时期,因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提出正是对生态与经济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从国家和全局角度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实处,将循环经济、相关法律等提上日程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在这样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高和升华,更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三、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从习书记主政浙江期间的绿色发展思想,到担任国家主席期间,对生态文明建设屡次提及,而在这些讲话和思想中,提及最多的是理念一词,被提及多达57次[3]。因此,我们可以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最核心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經济发展与自然相和谐,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好经济。其次,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那就是要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来进行保护和调节,不能对自然发展规律和资源置若罔闻。三是要低碳、循环和绿色发展,发展是国家基本国策也是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发展的前提是要保证低碳、循环和绿色,而不能是高排放、高污染和不可循环的发展方式。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和世界来说是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和风向标[4],拒绝野蛮、残酷的掠夺自然,只有人们主观地具有这种意识生态文明才能得以实现。
2.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是全人类要要面对的普遍问题,这也事关是生活环境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的建立是必要的,只有改变我们原有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客观逻辑,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提出要求,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提出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正是一种深刻体现。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一方面掠夺自然环境,使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5]。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使得环境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说,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不论是对于中国发展还是世界发展来说都是具有伟大意义的。
四、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
1.完善政府对循经济环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
在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功能,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税收、价格、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使得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控,不断推经济发展功能进行调整和改变,
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6]。2015年2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电池、涂层征收消费税的通知,通知说,从现在开始生产,加工涂料和电池消费税税率是4%,制造商正面临着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改变企业在过去只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成本的实践,有利于相应的替代产品的研发,减少一次性产品和消费者过度包装等行为。我国应该尝试征收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的消费税,如轮胎、一次性电池和其他一次性产品。此外,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损害应适用不同的税率,以鼓励清洁生产和产品。我国应制定减税和免税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的企业应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生资源加工、以及企业和个人购买可再生资源加工产品,应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社会资源回收网络的形成和有效发展。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发达国家在国内有着健全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而中国的法规还仍不健全,对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标准低,生产技术落后,企业为降低产生产成本,一般都按照法律法规的最低标准进行生产。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由于生产、检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一些污染源,比如废水的处理、产品农药残留的处理等问题没有被彻底,及时的解决。所以,这便要求我们要着眼世界标准,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要提高环保意识。要使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有法可依,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既要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又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和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德国为实现绿色发展,在法律、法规和指导方针补充了经济法。1994年9月,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理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循环经济法[7]。日本的的相关经济立法,包括基本法和公共行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根据不同性质的相关产品定制的法律法规,包括《家用电器回收法》和《食品回收法》。目前,中国已建立了绿色发展相关经济法律,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湿地保护条例》、《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节能条例》等,以促进绿色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绿色经济法律法规,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和探索,建立完善的经济法律体系。
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只制定法律法规是不能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换的,公民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也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促进公民广泛参与的机制才能够使生态文明落到实处,在建立公民参与的生态文明机制中,有必要对相关对象的各项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首先是要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完善。公开企业的部分生态信息对于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政府要公开相关企业、地区的生产方式和产品,只有公众了解了政府的决策等相关信息,才能准确地对相关决策进行评估,并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同时,企业环境信息透明,不仅可以使公众行使环境保护权利,更好地实现企业环境责任。其次,应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政府、企业或者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对环境产生损坏的,其他公民、企业可以对其提起诉讼。
4.大力推进生态技术创新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8]。一是污染物处理技术,其特点是在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控制污染,净化废弃物,不改变生产系统和工艺流程。主要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各种废物的控制和净化设备,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自理技术和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等;二是废物回收技术,即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废纸回收技术、废塑料回收利用和加工成汽油或柴油技术;三是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实现产品的绿色化,保证废弃物处理过程不造成环境破坏。
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角度来看,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必然要减少降低能源消耗,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其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同时第二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更高,因此,要合理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积极发展低能源。遵循新時代生态文明思想,合理组织农业生产,优化农业布局,加强多功能绿色产业发展。合理调整种植业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既要关注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基地,又要加强蔬菜水果基地建设。建设畜牧业基地,肉类、乳制品深加工,增加畜牧产品出口;增加人参、食用菌、林蛙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栽培。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尽量减少土地污染,积极发展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绿色食品应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同时,选用优良品种和生物农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开发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提高,减少农业灌溉、生产和加工对资源的消耗,不断发展农业循环种植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古今环保问题不仅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与此同时,它留给我们的创造一个美丽的山和河流艰巨任务。”热爱环境不是人类的天性。破坏它才是人类的天性。”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本能地使用自然资源,砍伐树木污染水源伤害动植物。因此,绿色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的角度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然后阐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与伟大意义,进而提出了绿色发展在我国的相应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等,旨在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霞. 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现代启示[J]. 求实, 2009(07):6-8.
[2]唐小芹.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006):8-11.
[3]陈俊, 张忠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义、价值、实践路径[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
[4]崔青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 000(002):18-22.
[5]郇庆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J]. 人民论坛, 2017.
[6]宋献中, 胡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7]周光迅, 杨梦芸.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9(1).
[8]黎明辉, 王经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善美特质[J]. 理论导刊, 2020.
(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