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疾病认知及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21-05-08高天严杰吴文璞张明旭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公众心理

高天 严杰 吴文璞 张明旭

摘要:目的,了解新冠肺炎下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状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基本知识调查表、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心理状态调查表对镇江市2所小区居民和1所本科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公众对新冠肺炎疾病认知的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基本认知总分与公众的防控态度和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P<0.05)。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积极的防控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抑郁情绪也越低。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对疾病基本认知的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公众情绪稳定,但仍有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相关部门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强疾病宣传教育,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控。

关键词:新冠肺炎;公众;疾病认知;心理

分类号:R473.7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席卷全国多地。此次疫情传染性强,但在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状肺炎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1]。有研究表明,个体对疾病的认知会影响其自我管理及治疗依从性,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防疫行为和公共卫生事件[2],且民众在疫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也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3]。因此,面对当下疫情,社会各界仍需密切关注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准确把握相关信息。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实时疫情数据下公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和心理状态展开调研,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下一步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11月选取镇江市两所小区的居民和一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有完全的认知和行为能力;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病患者。

2.方法

(1)调查工具

1.1一般资料问卷:通过文献查阅后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感染过新冠肺炎、是否有采取过预防性措施等内容。

1.2新冠肺炎基本知识调查表: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4]、《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和风险评估》[5]以及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6]相關内容编制而成。该表分为疾病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手段三个维度,共 22个条目。被调查者回答正确计为 1分,回答错误计为 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对新冠肺炎的疾病认知程度越高。

1.3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心理状态调查表: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指南及文献基础上编制,该表包含防控态度、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4个维度,共21个条目。其中防控态度和人际关系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为0-3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公众的防控态度越积极、人际关系越好;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维度各条目从“根本没有”至“几乎所有时间有”分别计为0-3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公众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

(2)资料收集方法  发放问卷前,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详细说明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填写完毕后,研究者仔细检查问卷是否填全,如有漏项及时填补,再次核对无误后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3份,收回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9.2%。

(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份同时录入数据,经过一致检验后,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公众疾病认知与心理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一般资料  25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64名(25.5%),女性187名(74.5%);年龄11~93(22.96±10.1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名(0.8%),初中14名(5.6%),高中或中专23名(9.2%),大专10名(4.0%),本科及以上202名(80.5%);所有对象均未感染过新冠肺炎;针对新冠肺炎采取过预防措施者238名(94.8%),未采取过措施者13名(5.2%)。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疾病认知情况  251名调查研究对象的疾病认知总分为(12.77±2.42)分,正确率为79.8%。各维度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防护措施、疾病特点。见表1。

3.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防控态度和人际关系状况  251名调查对象的防控态度和人际关系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条目均分见表2。

4.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焦虑和抑郁情况  251名调查对象中,约有一半人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具体见表3。

5.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疾病认知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公众疾病认知与防控态度、人际关系均呈正相关,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众疾病认知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1.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新冠肺炎的基本认知掌握程度较好,与齐晔等[7]的研究结果类似。在疾病认知各维度中,公众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认知更高,正确率达89.1%,而对疾病特点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正确率仅为79.81%。其原因可能为:随着国家对疫情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强,公众的生活秩序逐步得到恢复,关注点也逐步转移,导致对疫情的相关认知会有所模糊。但现阶段,深化公众对于疫情防控的基本认知,进一步增强其防控意识,仍是当前疫情防控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当结合公众对新冠肺炎基本认知的掌握情况,通过网页、APP、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形式,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努力做到及时有效地向公众传达最新、最权威的疫情相关信息[8]。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的心理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态度较为积极,对疫情事态发展相当重视,始终保持警惕。居家隔离期间,公众与家人或亲朋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在情绪方面,44.6%的公众出现了焦虑情绪,其中重度焦虑者占5.6%;55.0%的公众出现了抑郁情绪,其中重度抑郁者占2.8%。由此可见,疫情增加了公众的负性情绪,分析原因:一方面,这可能与新冠肺炎极强的传染性有关[9],提示政府组织应该强化疫情防控预警工作,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建立相关机构或采取系统的心理调控措施以安抚公众情绪。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公众对疫情状况的认知偏差、多主体对疫情信息的加工传播和国家心理干预不足是公众负性情绪产生并且扩散的主要原因[10],提示政府组织应重视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宣传工作,准确及时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管理,阻遏虚假信息的传播。

3.公众疾病认知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于新冠肺炎的疾病认知与防控态度、人际关系呈正相关,而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提示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良好的防控态度,抑郁情绪也越低,这与王宁等[11]的调查结果一致。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与信息是建立正确、积极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公众对于新冠肺炎的基本认知是建立积极防控态度的关键。欠缺的心理调控能力和相关的负面报道也容易引起公众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借助更多有效的宣传途径、社会心理干预来加强公众对疫情防控的正确认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四、小结

新冠肺炎疫情下多数公众对疫情的基本认知掌握良好,但仍未达到较高水准。公眾的防控态度较积极,但也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因此,社会与政府组织应重视开通权威、及时的信息传递渠道,继续加强防疫宣传教育,稳定公众情绪。

参考文献:

[1]樊景春,刘宏,汪永锋.COVID-19疫情在中国——演变与发展[J].医学新知,2021,31(01):73-79.

[2]罗琳,曾晓进,廖欣,杨应乾.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02):156-159.

[3]艾医卫,王帆.重大疫情下的公众心理调适——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5):47-52.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OL].http://www.nhc.gov.cn/jkj/s3578/202001/9e73060017d744aeafff8834fc0389f4.shtml,2020-01-27/2021-03-15.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和风险评估》[EB/OL].http://www.chinacdc.cn/yyrdgz/202001/P020200128523354919292.pdf,2020-01-28/2021-03-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3(05):321-328.

[7]齐晔,陈刘欢,张栗,杨瑛莹,詹思怡,傅传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20,20(02):145-149.

[8]邓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认知传播特点与经验[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06):25-31.

[9]刘环宇,谭芳,邓丽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09):1646-1648.

[10]孙馨.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焦虑情绪的成因与调控——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焦虑论[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6):66-72.

[11]王宁,徐江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居民疫情防控知信行的现状调查[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0,39(04):386-390.

作者简介:高天(2000—),男,在读本科生。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9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课题(202019C413)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镇江 212000)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公众心理
心理小测试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心理感受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