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考作文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2021-05-08王晓君

文学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试题分析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王晓君

内容摘要:作为关于学生教育价值取向的一道重要题型,高考作文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最高。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让莘莘学子泪珠滑落,尽折腰。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深入研究作文命题特征,把握好高考试题命题趋势,从学生的学情入手探索应对策略,真正地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帮助学生打好备考这一硬仗。文章剖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并提出了与之相应地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强筋壮骨,破解作文无从下笔的难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 试题分析 教学策略

毋庸置疑,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分数比例最大,作文的命题、时效性与高中作文教学息息相关。为此,文章以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为对象,深入分析了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掌握了近年来作文试题的变化导向,并在归纳总结中提出了相应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写作中全面彰显新时代新高考的命题理念,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做到笔下生风,促使作文质量的提升。

一.历年高考作文试题分析

1.试题侧重对学科素养的考量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聚焦“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期落实“德育”、“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沐化芝兰,涵养玉树。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中国关键词”等试题,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世纪宝宝与改革宝宝”,2019年天津卷“爱国是本分,甘做小浪花”,全国卷“青春接力,强国有我”,都将“立德树人”贯穿在作文命题中,呈现出指向性命题特点。2020年,五套全国卷的作文试题都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不同的是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借助历史人物齐桓公、鲍叔牙、管仲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材料,考量其对文化资源的发掘,让学生评说历史人物,在品评人物中感受浩瀚如烟的历史文化,并结合现实思量自身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所留下来的遗存华章,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命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可见从2017年-202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都延续了“把握时代精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试题侧重加强对体美劳教育引导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知鉴往来的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新时期下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我们通过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的解析,侧重于对学生体美劳教育的引导,通过多管齐下在高考作文中落实“五育并举”,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2019年全国I卷作文,紧扣“劳动教育”让学生自主命题进行写作,从作文导语就瞄准目标任务,彰显了劳动精神的历史由来。与此同时,在材料中还阐述了当前我们在弘扬劳动精神的过程所受到的掣肘或困境,作文的目的主要在于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的参与劳动。又如,2019年全国卷III,所出示的漫画“最后一课,师生话别”,通过漫画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感悟师德师恩深化情感,成为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可见,这些作文命题都侧重对学生对学生体美劳的引导,侧重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之后的作文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

3.命题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写作是抒发我们内心情感的过程,同时也是与自我心灵进行对话的过程。通过历年高考题型的分析不难发现,思辨性和关系型材料题增多,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比如,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等,2018全国卷II为考生出示了“幸存者偏差”的作文题材,考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敢于逆向探究事理由。又如2020年江苏卷作为材料所给出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考察考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多向论证,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从揭晓作文题目开始,考生面面相觑,无法接受,无从下笔,写作突然乱了阵脚,各种写作章法构建、表现手法、修辞应用统统崩盘,烯嘘声、批判声此起彼伏。对于考生来说,只要审清题旨,解读出论题中的内涵,就可以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中心话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写作,因此在今后教师要引导辨析论题内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的培养,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

4.命题突出对应用写作的考察

实用性是应用文写作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高中生会不会写应用文,比如,观后感、演讲稿等会影响今后生活的。因此在2019年和202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重点加强对这方面的考查,如2019年的全国Ι卷面向“复兴中学”,让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关于“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全国Ⅱ卷作文材料给出了中华民族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20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78年12月改革開放 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等,让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就其中任意一个历史节点写一封书信、演讲稿、观后感等。又如,2020年全国Ⅱ卷继续延续应用文写作,命题以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为主,邀请考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并完成一篇“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的中文演讲稿。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写好上述命题作文,一方面要思考所写内容,同时还必须要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了解书信、演讲稿、慰问信、观后感等基本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

二.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1.眼于所处时代背景,关注国家大事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代诗人白居易这一席话,告诉我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做到“为时而著”下笔如有神,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体验时代、感悟时代、为时代而咏唱树立一种促进社会进步、改造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学生所处的时代,通过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肩负复兴中国梦的责任,身体力行的报效祖国。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生活中,深化自身认识,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晚自习,组织他们观看新闻节目,如“新闻30分”、“今日关注”并及时让学生评论社会热点。还可以组织模拟联合国、演讲比赛等活动,依托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思考意识和习惯。还可以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的拓展等国际事物,加强对学生新闻时评、社会热点的训练,通过这样的举措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注重学生理性思辨,夯实作文思维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均以理性思辨为主,这对于考生的理性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也需要在思维能力上有所展现,从思维能力上看,主要包含了深刻性、灵活性及独创性,且均有具体所指。其中,深刻性强调思维的深度,需要考生具有透彻的见解;灵活性主要强调思维方向、角度及方式的灵活;独创性则要求兼顾批判性、创造性及独立性,并且在问题的分析上要创新,引入更加独到的见解和思维,看待问题不盲从和偏激,应保持理性、全面、发展的眼光。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携手,整合日常生活中具有思辨特点的素材,比如,《鱼与水》、《美与丑》、《自然与人力》、《科技与传统》等,并让学生就上述题材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并让学生选择一些典型话题进行训练。在上述题目中蕴藏着两组关系型中心词,对于学生而言,在练笔过程中,需要通过辩证思维的方式来论述,紧扣矛盾的对立面,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思维惯性,理性分析问题。通过这样的举措培养学生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今后在考场上才能如雨后的应对这方面文章,写出思辨性强的佳作。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不断扩展生活体验

锚定“大语文”教育取向,践行“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学习观。依据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特点与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将社会热点与写作紧密结合,打造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写作模式,同时挖掘语文中各种文体用于教学,突显以“文”载“道”的思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积极挖掘可用的写作素材,注重用心思考、用情体悟、用感抒发,将文字作为写作情感宣泄的载体,帮助作文实现情感的流露。事实上,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多源于生活,而写作的乐趣正在于回归生活,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乐于挖掘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情,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弥补阅历上所带来的缺失。比如,利用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依托,用文字描绘生活的日常点滴,使作文回归应有的本真,以人生情、以物传情、以景寄情,让作文的字里行间均散发出应有的“温度”。

4.加大应用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中重点加强对学生写作应用能力的考查力度。为提升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立足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从学生实际入手,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生活。基于此,教师要改变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应用文缺位的问题,纵观语文教学文本虽然没有涉及到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内容。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必修1新闻单元和必修2演讲单元的阅读教学,针对性地为其讲解演讲稿、书信、新闻通讯、慰问信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应地训练,通过训练解决学生看到应用文不知所错、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另外,教师还要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依托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调动其应用文写作兴趣,在今后考试中遇到类似题材的作文,如鱼得水。

一言以蔽之,写作是“最高级”的语文能力,是学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对于培养叙述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读写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披荆斩棘,用心耕耘,不断探索与实践,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不断探究,通过多措并举,调动其兴趣和信心破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真心让学生在写作中做到胸有成竹,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蔡建明.纳须弥于芥子——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J].语文学习,2019,(08):49-53.

[2]盛庆丰,郭惠宇.思维,决定应试作文的含金量——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评析[J].语文学习,2018,(08):19-23.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试题分析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2015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