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变革助推学校教育立德树人转化机制形成
2021-05-08杨培明
【摘 要】基础教育应重视加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提高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加快学校育人方式转型;积极构建协同机制,推动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基础教育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立德树人;组织变革;五育并举;转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9-0036-04
【作者简介】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亟待构建立德树人的转化机制。完善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转化机制,是2020 —2035时期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苏派教育崇高的价值追求。为此,中小学应准确把握教育的发展形势,增强育人价值自觉,以省市区域校际协同推进、学校组织机制变革和课程教学组织创新等组织变革路径,加快学校教育五育并举的立德树人转化机制建构。
一、准确把握教育的时代使命,不断增强育人价值自觉
1.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语境。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教育应回应时代并引领时代,在时代语境下谋划学校教育的发展,站在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高度来培养人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面向世界和未来,增强育人价值自觉,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更要重视加强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和公民素养培育,充分弘扬中华民族抗疫精神,让青少年一代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伦理风险,技术过度彰显不断挤压人本来应有的存在空间。无论机器多么先进,但机器终究是为人服务的,机器是被人投资、发明、买卖和使用的,而人并不是同样容易被投资、发明、建造、买卖和使用[1],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教育越来越需要倡导美学精神,呵护人的感受,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平衡发展。
2.正确认识新时代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我省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处江苏的优势,发挥其发展空間广阔、文化积淀深厚等方面优势。江苏基础教育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前沿,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江苏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两届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江苏获奖比例、获奖层次均位居全国前三位。这些成果围绕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学校发展转型、校本课程体系整体建构等问题展开,彰显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江苏贡献。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等内涵发展重大项目不断推出,省域协作推动江苏教育发展的机制、格局基本形成,名师名校效应明显,这为新时代江苏中小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看到江苏教育整体成绩的同时,中小学也要看到自身发展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学校内部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突出。如普通高中教育应试倾向依然严重,基础教育仍以分数和升学为主要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转型乏力,师生负担过重。从社会评价看,多元评价主体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由于科学的学校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学校发展的内在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从发展瓶颈看,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单一,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没有根本转变,育人模式僵化,育人价值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转化机制尚未建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全面落实。
3.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价值自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决策部署是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生动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立德树人逐渐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小学教育发展要高远定位,以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创新举措深化课程改革,为江苏乃至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作出应有贡献。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思考学校教育发展问题,以系统思维、整体观念推动学校发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学校质量体系,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学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作为学校治理的核心价值,只有当学校的整体运转克服了功利价值取向并真正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本体价值,立德树人的转化机制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二、积极构建协同机制,有效推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
1.加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
五育并举是一个系统工程,德智体美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校本教研在理论研究方面相对滞后,中小学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方面的实践仍处于自发实践的阶段,学校课程教学尚未形成完整育人体系。中小学应加强校本教研服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识,从学校发展全局出发,探索学校转型机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对接,优化教师培训课程,在教师培训中加强五育基本理论和实践路径的学习与研究,避免实践中的盲目和随意。
2.建立校际协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
2019年江苏省启动了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20所普通高中成为首批立项建设学校。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优势,以20所学校为基地,协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目前,江苏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域推动江苏教育整体发展的格局,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每年赴苏北等地开展的科研普惠活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和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等的运行,都是省级教研行政、科研部门推动全省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机制的功能,进一步整合优化,聚焦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围绕五育并举等重大问题,主动加强校际间合作,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如学校可以与部分地级市、学校合作共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实验基地,在课程基地建设、课题研究等项目建设中加强五育并举研究专项的实践力度。
3.建立项目化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学校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主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小學校本教研应与时俱进、澄清价值、丰富内涵、完善机制,提高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协同推进,整体实施,项目化的校本教研变得尤为重要。所谓项目化的校本教研,就是指聚焦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组建项目团队,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助推学校育人方式转型,以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如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等,这些项目围绕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学校发展转型、校本课程体系整体建构等问题展开,体现了专家和中小学探索育人方式整体转型的新成果和校本教研的新趋向,是项目化校本教研的典型。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重构中学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以美学精神为统领,整体建构了渗透全部学科、融合教育全程、观照学生全部教育生活的大美育课程体系。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实践,聚焦立德树人,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在立德树人转化机制的构建方面贡献了宝贵经验。项目化校本教研的常态化运行需要组建由专家学者、校长和教师参加的项目建设团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学术品质。
三、努力提高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加快学校育人方式转型
现代学校治理能力从根本上说体现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治理”这一概念和“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管理”指的是对事物的常规处置,而“治理”强调的是针对麻烦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管理”需要依规行事,而“治理”需要多方协商和创新。[3]现代学校治理需要以高度的育人价值自觉和组织变革激活学校内部各要素以实现协同创新。
1.整体提升教育价值立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指向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价值立意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克服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感的培育。教育要尊重育人规律,形成科学的实践机制。中小学应将立德树人贯通于教育理念系统、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实施系统之中,实现育人的教育全程渗透,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基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变革教学行为与创新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反复操练和“刷题”为主导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系统建构以“学科育人”为基本价值导向的教学体系,形成“学科育人”的多种教学模式;探索“学科育人”的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
2.主动加快现代学校转型。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重新审视教育理念系统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系,加快学校组织变革,不断优化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依靠学校的组织优化与机制创新。传统学校靠垂直运行的科层制组织进行管理,相对保守封闭,现代学校则需要建立包括专家学者、家长在内的“专业性组织”,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校管理文化;传统学校以“校长室+中层部门+教师”的运行体系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现代学校则提倡组建“校长+专家学者+课程改革项目团队”的体系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学校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为契机,加快育人方式转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围绕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对课程教学的深度介入、学习科学的研究、STEM课程开发与实施等的研究与实践。
3.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和立德树人转化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转型。学校需要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党和国家教育重大关切,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相互衔接渗透、融会贯通的学校课程体系。如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在“十四五”时期将以“新南菁书院”建设为阵地,着力加强课程开发和学校品牌课程建设。这一项目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融为一体,在全面加强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开发能力。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系统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课程体系,并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品牌和课程特色。学校将从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评价体系。与此相适应,需要变革学校的传统教研机制,建立专业性、主题式的教学研究团队和专家团队。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世界舞台、着眼人类未来的伟大教育改革实践。中小学应顺应时代潮流,围绕立德树人转化机制的构建,增强育人的价值自觉,加快推进学校组织运行机制的优化,推动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基础教育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阿诺夫,臧玲玲,刘宝存.比较教育的经验和伦理之维[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11):13-19.
[2]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10-07(1).
[3]燕继荣.反贫困与国家治理——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意义[J].管理世界,2020,36(4):2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