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
2021-05-08单琳琳
摘要:当前,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正式起步,以应急预案,应急管理法制、機制和体制的建设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自然灾害、事故隐患等各种风险因素对国家公共安全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促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对保障我国的长远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
分类号:D63
引言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爆发以来,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遭受了严重地冲击。疫情爆发后我国迅速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完善的应急管理措施,截至2021年,国内疫情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控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可以说,这次疫情的爆发就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考验,从应急管理现状来看,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极具中国特色。同时,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像应急保障体系存在漏洞、应急机制运行不畅等。在应对这类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不同应急管理机制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就改进和优化这次应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做了重要强调。现阶段,应急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要优化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构建上下联动、反应灵敏、专常兼备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能力的前提是了解当前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应急管理优化措施。
一、不同视域下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政府及相关公共机构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而建立的必要的应对机制,通过管理、规划、技术等手段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实行的有关活动,以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稳定和谐发展。应急管理体系受到公共机构属性、各级政府管理权责、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等各方面的差异,需要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级负责。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各专业领域做出的贡献不一,对此,关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的和完善要从地区、单位机构、专业领域不同的视域下加以分析研究。
1.地区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
该视域下的国家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对国家层面、中国各省市层面和乡村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层面的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但总体而言,在不断地实战应用中,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完善。我国是应急公共事件突发频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公共卫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工作机制、预案体系等都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从省市层面来看,不同发展程度的省、市对应急事件的管理能力差异性较大,各省市之间的区域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一二线城市应急管理难度大,小城市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乡村、社区层面的应急管理属于基层应急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乡村地区,受到经济水平、交通、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相对较为薄弱。总之,地区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存在2.单位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不同的单位机构由于不同的性质属性,在突发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中扮演着不用的角色。其中,各级政府部门担任应急管理指挥职责,扮演着资源协调者、应急主导者、风险沟通者、创新促进者等多个角色。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医疗机构承担这应急救援的责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战场,同时,现代化的医疗机构还在健康筛查、病患救治、信息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医疗机构在承担救援责任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传染风险。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譬如学校、企业、监狱、口岸等地,其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就针对此次疫情防控现状来看,这些场所的应急管理还存在这人才和技术短缺、应3.专业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不同专业领域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从法律制度来看,频繁发生的应急事件促进了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在各项应急事件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保障了应急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医学领域作为应急管理的主战场,医学教学体系的角度以提升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为切入点,对增强学生卫生应急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了更深入地研究,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应急管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科技领域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建立突发事件疫情传播方程等各项丰富的技术手段,对推进现代化应急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社会保障领域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促进紧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人力资源领域同样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次新冠疫情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各领域人力资源的科学安排、有效开发和激励支持。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1 科技信息化不足
建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重点在于落实科技信息化,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尚且不能达到实际的应急管理标准。即使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城市与县、镇方面的差距。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各类救援资源、应急救援力量、应急预案等很难在第一事件形成合力。其次,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相当一部分中老年群体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我国对这方面的管理措施尚不完善。
2 应急管理能力不足
应急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应急管理的效率,现阶段,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急能力不强的现象较为严重。首先,应急救援在应对不同灾种和大事故上,对应急管理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想管不会管、业务不熟练等现象较为严重。最后,国民的社会安全意识、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还有待提高。
3 各部门间的协调不顺畅
应急管理体系由多个领域、不同部门共同开展紧急救援,受到人手和精力的制约,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协调不够顺畅。缺少有利的约束手段进行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对系统全面性的重大工作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协调,相关成员单位不能发挥有效的督促作用,进一步限制了应急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监测预警体系对应急管理起着提前介入、提前反映和提前预警的作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有力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优化中的重要工作。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能够有效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出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国家造成的损失。对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的建设入手,首先,重视监测信息的收集,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建设监测预警信息网,拓宽该信息网的覆盖面,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参与监测信息的收集中。其次,建立专业人员咨询系统,成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小组,将接收到的预警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审核,确定风险等级,以“疑有存有”的原则进行信息的评估,通过必要的实地考察、走访等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另外,对预警信息的传播体系加以完善,通过多个渠道向国民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对相关防护措施的普及。再者,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将基层群众当作公共事件的共同参与者,重视基层群众的反馈内容,对反馈的问题加强分析审视,从群众的反馈中寻找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案。最后,监测预警体系要与社会治理体系接轨,通过对预警信息辩证分析和全面考虑,将预警评估的决策纳入国家决策体系,促进国家政府治理方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制建设
我国当前针对应急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还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和优化力度。相比而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较为完善,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首先、本着规范化、协同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原则,构建统一完备的国家应急法制框架体系。其次,修改宪法,确立经济状态决定,推出《紧急状态法》,对国家实行经济状态的权力、程序及条件等做出明确,通过对紧急权制度的完善,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再者、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对其中的有关制度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对政府机构实行应急管理的方式、过程、步骤和工作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完善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对各领域、各岗位、各环節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示,形成立体的、上下统一的应急工作制度体系。
3 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从科技保障、物资保障、人才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强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首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水平,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其次,有计划的增加社会公共机构应急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物资紧急运输和生产专线,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做好科学的培训,保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对全社会应急保障资金做好有计划的增加。最后,加大各领域人才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医学领域,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充足的医疗技术人员储备,政府部门要着重加大对医疗领域人员就业和从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此外,对医疗物资的储备、医疗防护设备的升级、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都要做好持续地推进。
4 完善应急管理区际、国际合作机制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任一国家的突发事件都会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不用说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一直以来,应急管理问题都受到国际、区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开展地区性、国际性的应急管理合作,寻求教育、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上的合作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经验,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以自主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研究应对方案。
结语
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在实际的应急管理事件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新时代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减少和预防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从当前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入手,借鉴发达国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完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法律制度、物资保障、国际合作等全方位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闪淳香.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四大战略思考[J].新华月报,2020(15):114-116.
[2]丛梅.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制建设[J].理论与现代化,2009(05):119-122.
[3]李纵刚,钱瑶瑶.疫情背景下健全国家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2020(04):17-24.
[4]于博.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重大突发事件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青海科技,2020(03):20-24.
[5]刘铁民.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J].中国消防,2020(03):14-17.
作者简介:单琳琳(1985.08-),女,辽宁省铁岭市人,汉,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 辽宁铁岭 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