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泛景观“五步营造法”之基础设施实践*
——以广东江门人才岛高速立交花园为例

2021-05-08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陈涵宇袁孙平天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3期
关键词:雨滴绿地花园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 杨 陈 陈涵宇袁 泽 孙平天

0 引言

江门人才岛上,自南向北,一条架在空中的高速桥穿岛而过,在与潮连大道相交的位置打了两个圈,成为江门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南来北往的客人可由此便利地汇入岛内,岛内市民也可轻松融入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促进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联系,是江门人才岛对外的门户形象,是“绿水青山、景城合一”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才岛建设的展开,一处绿意盎然的立交花园悄然映入人们眼帘(见图1)。

高速立交花园位于江门市人才岛东南部,是佛江高速与潮连大道交汇处的高速出入口。该公园占地面积约为20.8万m2,包含佛江高速潮连段桥下防护绿地及周边部分公园绿地,是江门人才岛“一带、三环、六园、八廊”中的重要节点公园(见图2)。

作为人才岛建设的先行启动项目之一,高速立交花园通过梳理现状条件“变废为宝”(见图3,4)。项目秉承城市泛景观“五步营造法”理论,将高速立交下的废弃地打造为“生态自然、绿色休闲、活力共享”的桥下花园,未来将是江门市第一处利用立交桥下空间的大型公园,成为珠西地区首创的立交绿化典范,有望申请广东省高速公路桥下空间管理的试点项目,展现江门人才岛新时代的文明风貌(见图5)。

1 充满活力的桥下公园

项目打破传统立交桥下单一模纹绿化及设施改善桥下空间利用不足的方式,根据高速立交交通部门特定的行车、安全、管理、维护等需求划分各功能空间。设计充分利用桥下灰空间,结合视觉及心理感受,丰富绿化空间层次,形成桥上绿意盎然、桥下活力休闲的立体景观,赋予冰冷压迫的高架立交以温度,形成可观、可赏、可游,安全舒适、景色宜人、管理高效、维护便捷的绿地空间。多重功能的融入让这座立交花园充满魅力。

1.1 空中绿色花园

2个环形匝道围合的绿地空间成为桥上视线的焦点,也是城市门户形象的引导与纽带。通过划分安全边界及交通视线控制线,合理搭配植物高低层次,通过易于维护的疏林草花植被搭配,结合地形塑造,为人们呈现一处高速匝道环绕下清新疏朗的生态花园,凸显人才岛绿色创新的门户形象(见图6)。

图1 高速立交花园规划平面

图2 高速立交花园区位

图3 建设之初的高速立交花园

图4 现状条件分析

图5 方案设计概念阐释

图6 空中花园俯瞰

1.2 桥下休闲空间

设计沿着桥体路径规划通畅成环的游步道,与人才岛内外环公园活力慢行系统无缝衔接,满足高速维护、绿化养护使用功能,供人们日常在景色优美的花园中散步、慢跑;北侧的绿毯长廊串联岛内各绿地空间,为人们户外休息、交谈提供场所,成为串联人才岛绿地开放空间的重要一环(见图7,8)。

1.3 活力运动场地

桥下的运动场地提供可遮风避雨的全龄运动空间,给原本单调冰冷的桥下消极空间注入新活力。

1.3.1 主题运动场

2处以NBA为主题的篮球场地,成为篮球爱好者的天地。设计提取NBA球队的主题色彩,融入塑胶地面,令原本单调乏味的桥下空间焕然一新、动感十足。主题球场的设计引发篮球爱好者的共鸣,使其倍感亲切(见图9)。

图7 高架下的雨水花园

图8 高架下的植草沟与绿地

图9 高架下的运动场效果

此外,3人制足球场、顽皮沙坑、健身器械等体育活动设施一应俱全,通过对桥下运动场地的合理利用,满足多年龄层、不同体育爱好者的活动需求。

1.3.2 桥墩运动主题装饰

桥下高耸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造成极大压抑感,通过在原有混凝土柱外包铝板装饰的设计,消除视觉及心理上的恐慌,展示运动主题,激发市民的运动热情,活跃桥下氛围(见图10)。

2 立交桥下的吸水绿毯——高效的海绵系统

建设前这里曾是鱼塘和农田,随着高速立交桥建设,钢筋水泥桥墩扎根土地,给城市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几分生硬与冰冷。

规划设计以“海绵之家”为主题,旨在营造低成本维护绿地花园,打破城市建设的生硬,减少交通道路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项目结合场地现状竖向、桥体排水和空间绿化层次,因地制宜地梳理地形地貌,设置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生态旱溪、湿塘、透水步道、地下雨水调蓄池等多种海绵设施,并将其与绿地景观完美融合。

整套海绵体系有效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途径,实现局部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保证地块的海绵功能,凸显高速立交花园门户生态绿心的特色(见图11)。

通过地形梳理和植被配植,营造自然亲切的绿地空间,满足桥上车行视野观感和桥下活动空间2个层面的需求,缓和高速交通与人之间的隔阂。植物种植摒弃传统道路绿化的模纹图案形式,以大片林团和开阔的草花形成对比,自然柔和,同时也为雨水花园、生态旱溪等海绵设施融入活力科普元素提供可能(见图12)。

图10 身着运动主题彩色外衣的桥墩效果

图11 海绵系统平面

图12 立交桥下的雨水花园

3 生动有趣的科普故事——小雨滴奇遇记

传统公园绿地多半是城市的绿色背景,缺少公园的自我表达及趣味,高速立交花园的建设力求通过创新的标识体系,融入趣味化科普讲解,寓教于乐,为科教游览提供更多可能,引导人们了解生态绿地之于城市环境的意义。

设计团队突发奇想,赋予小雨滴生命,希望以雨滴视角展示海绵城市的健康生态理念。

3.1 海绵设施的形象化展示

通过展示一颗雨滴的形成、下落、渗透、蓄积、净化、利用、排放以及蒸发、蒸腾,营造相关景点,描述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并将其拟人化为雨滴的一次旅行。设计以雨滴的行程(循环的过程)为故事线,依次串联打卡的站点(不同类型的海绵设施),围绕高速立交花园构建完整的海绵主题科普体系。

3.2 活跃在高速立交花园里的明星物种

在高速立交花园里生活着许多特色动植物,是小雨滴们青睐的明星物种。设计通过拟人化的标识形象展示海绵生态体系下的特色动植物,对人们了解水生态知识,感知公园绿地生态效应起到促进作用。

3.2.1 水生植物明星代表

生长在雨水花园中的水生植物,有的可开出鲜艳花朵,有的长着别致多姿的叶片,为高速立交花园带来靓丽风景,同时也用根茎吸附水中污染物,有效净化雨水,辛勤维护此处生态环境。设计利用雨滴形态对上述特色植物进行人物化表达,让游客铭记其身影。

3.2.2 水生昆虫明星代表

高速公园里的美丽花卉吸引各种昆虫,除常见的蝴蝶和蜜蜂外,湿地坑塘边也不乏喜欢水生生境的昆虫来此栖息,其均为此处的水质检测师,监督生态环境。设计通过标识体系将上述特色昆虫一一展现,寓教于乐,带给人们有趣的科普体验。

4 多彩立体的场地记忆——废弃构筑物的再利用

场地内有多处荒废的混凝土构筑物,为原有高速立交建设时的模块和试验样块。设计将其保留并根据构筑物形状特色,巧妙地对其进行美化改造,与高速立交花园主题结合融入故事场景,成为独特的景观风景。

4.1 昆虫之舟

彩绘形象贴合生态海绵主题,赋予船形的混凝土模块以“昆虫之舟”寓意,在混凝土池壁挖凿各种孔洞,形成昆虫的栖息场所,不经意间让人了解湿地坑塘中的特色昆虫(见图13)。

4.2 绚彩森林

雨水花园里的废弃混凝土墩柱被粉饰成“绚彩森林”,让人联想到森林及生态的美好,卡通形象的缤纷构筑物格外吸睛,成为高速立交花园的特色打卡地(见图14)。

4.3 入口形象标识与混凝土水池的结合

在绿毯长廊最北端,一座2m高的长方形混凝土池立于桥下,用于收集高架道路上的事故废弃物。较大体量有碍视线,桥上引下的雨水排放管道阻碍游人的正常通行。

设计将排放管适度抬高便于行人通过,外包穿孔铝板作为装饰,同时采用蓝色基调的亚克力格栅对该水池进行围合,并将“高速立交花园”的白色LOGO字体融入格栅,形成立体且独具特色的入口形象标识(见图15)。

图13 船形构筑物改造前后对比——昆虫之舟

图14 圆柱构筑物改造前后对比——绚彩森林

图15 混凝土废弃池及排放管改造

5 绚丽多姿的立交夜景——高速立交及花园亮化

通过适当的夜景亮化改造,项目呈现城市韵律,增加江门人才岛交通门户的魅力。灯光设计利用现状桥体边界勾勒连续韵律的线条,烘托原有高速立交的恢宏气势,通过灯光变化打造“长龙卧波” “空中飘带”等特效,隐喻海纳百川、继往开来、友谊桥梁等美好寓意(见图16)。

6 结语

随着高速立交花园建设的推进,桥下景观空间愈加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当人们驾车行驶于高速立交上时,一片片绿树成荫,一团团花草成景;当人们在绿地中穿行时,或漫步,或赏景,或在球场上畅快地比拼球技;孩子们在旱溪旁、湿塘边,顺着小雨滴的脚步,寻找藏于花园中的植物与昆虫。高速立交花园使人才岛焕发新生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此生根发芽(见图17)。

图17 高速立交花园建成后航拍

图16 桥体夜景效果

项目名称:高速立交花园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广东省江门市

设计时间:2019年9月—2020年12月

占地面积:20.8hm2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中铁建科江门人才岛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主持:赵文斌、杨陈

项目经理:张亦博

项目负责人: 杨陈、陈涵宇

景观设计:董荔冰、袁泽、孙平天、于凡迪、周亦白、沈楠、王亚迪、陆柳、杨钰、王晓、范思思、高晓宇、李甲

驻场设计:袁泽、孙平天、林玉明、袁振国

海绵设计:吴昊、袁军营

结构设计:张路、马玉虎

标识设计:李贝、梅媛

亮化设计:丁志强、李占杰

猜你喜欢

雨滴绿地花园
小雨滴
可爱的小雨滴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小雨滴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