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5-08王俊玲王真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分阶段个体化脊髓

王俊玲,王真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脊髓损伤指的是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出现障碍,这是一种严重的、可致残疾病,患者会丧失部分甚至全部的活动能力,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临床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干预,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个体化分阶段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临床症状、身心健康情况所采取的针对性护理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阶段患者的个体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护理理念。我院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并将应用效果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与研究的72例患者全部符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入组时间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完全性脊髓损伤、因肿瘤、结核等原因造成的脊髓损伤以及严重内科疾病。对照组36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6~67岁,中位年龄(32.81±2.27)岁。观察组36例,男、女分别有20例、16例;年龄分布情况:25岁~67岁,平均(31.92±1.8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医嘱在患者中开展康复指导、功能锻炼、健康宣教等。

个体化分阶段护理:①呼吸道管理:脊髓损伤会导致膈肌与呼吸肌麻痹,严重降低患者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很容易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坠积性肺炎[2]。对于急性期患者,为其开放气道,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做好呼吸道湿化与吸痰操作,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按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如有必要,可以应用抗生素与雾化吸入的方式化痰,减轻肺部炎症。对于稳定期患者,主要是帮助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预防肺萎缩。通过中药含漱保持口腔的卫生和清洁。

②泌尿系管理:脊髓损伤会引起膀胱排空障碍,造成膀胱水肿、充血,损伤膀胱的防御机制,留置尿管后,处于开放状态下的泌尿系更容易发生感染。急性期的患者无法自主排尿,急性期48h可将留置尿管作为有效的急救策略[3],严格把握尿管留置指征、间歇导尿适应症。尽量早日拔管,尽早采取间歇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用密闭尿液引流系统,按时更换尿管和尿袋。协助患者翻身,进行床上被动锻炼,密切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和气味,按要求检查尿常规,检测尿PH值。当患者度过急性期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个体化的膀胱训练,如挤压排尿、腹压排尿、寻扳机点排尿、叩击排尿、中频电刺激排尿以及Grede法排尿等。尽快建立排尿反射,增强患者的控尿能力,减少尿潴留[4]。

③肠道管理:参考“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临床康复与指导护理建议”为患者养成正常的排便规律[5],减少肠道并发症。患者处于休克期时,可能存在大便失禁表现,因此要为患者做好个人卫生。脊髓损伤后的48~72h内,是麻痹性肠梗阻的高发期,应严格禁食,监测患者的腹围,听诊肠鸣音,积极预防应激性溃疡。度过禁食期后,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休克后期,患者可能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或者下运动神经元性直肠,前者表现为反射型肠道,利用骶段脊髓反射,可通过肠道灌洗、腰骶部电刺激、腹部按摩、肛肠按摩、栓剂等方式促进患者排便;后者可引起粪便嵌塞与大便失禁,临床护理难度大,应多次清洁患者的直肠。排便之前,为患者提供缓泻剂,通过轴线翻身侧卧位、腹部按摩等方法促进排便。康复期,主要向患者宣教肠道管理的健康知识,使其全面了解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肠道管理技能,尽早恢复自主排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评定标准[6]

①功能康复效果:应用脊髓损伤评定表(ISNCSCI-2013)从运动、感觉功能两方面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好。

②生活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

③心理健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

④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等。

⑤肠道功能:记录患者的排便时间(0~5min、6~10min、11~15min、16~20min、21~25min、>25min)、漏便次数(≥ 1 次/d、6次≥每周≥1次、≥3次/月、无)。有效判定标准:排便恢复正常,排便时间缩短>5min,漏便程度减少一级以上(每日≥1次→6次≥每周≥1次→每月≤3次→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7例(19.44%)并发症、对照组16例(4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排便时间、漏便次数均比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3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比较(分,±s)

组别 时间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Barthel指数 SDS评分观察组 护理前 47.76±9.84 87.64±13.26 55.78±8.26 63.69±2.28(n=36) 护理后 69.35±12.97 103.78±18.52 78.83±9.75 40.07±1.93对照组 护理前 47.43±10.25 87.39±13.37 55.19±9.18 63.72±2.41(n=36) 护理后 60.02±11.17 93.65±18.14 68.45±10.23 51.27±2.28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排便时间(min) 漏便次数(次/周)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6 30.17±5.58 17.42±3.36# 11.17±1.48 4.49±1.16#对照组 36 30.05±5.24 18.83±2.09# 10.92±1.35 5.03±1.18#t 1.0374 1.1852 1.1429 1.2794 P 0.153 0.246 0.368 0.259

3 讨论

多年以来,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始终是困扰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并没有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而功能的恢复效果往往与患者的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脊髓损伤后,脊柱的粘弹性会出现变形,椎体爆裂性骨折所形成的骨折块和椎管内的瞬间击打类型、持续时间最终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7],并且会给脊髓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性损伤,前者会直接导致脊髓细胞的死亡;后者则会引起脊髓受压、缺氧、缺血、水肿、炎性因子等一系列损害。

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临床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模式,常规护理更多的是执行医嘱,临床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而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同一种护理措施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个体化分阶段护理根据脊髓损伤急性期、稳定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让护理流程更具有系统性,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泌尿系、直肠管理指南为依据,实施早期干预措施,保证了护理服务的科学性;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实现了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分阶段个体化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