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5-08赵聪俐田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病情护理人员评分

赵聪俐,田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颅内出血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神经科症状,主要指的是各种因素引起的脑部血管破裂、出血的现象[1]。颅内出血后,脑细胞无法维持正常供血,继而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功能障碍。颅内出血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昏迷等表现,严重者可死亡。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是挽救颅内出血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症状和体征,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但即使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患者的健康状况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2]。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将分级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联合应用于颅内出血患者中,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被诊断为颅内出血,入组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认知功能障碍、妊娠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对照组32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情况:39岁~77岁,中位年龄(56.37±3.4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37min、最长1.8h,平均时间(60.37±5.54)min。观察组 32 例,男、女分别有 20例、12例;年龄段:38岁 ~78岁,平均(55.43±3.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5min~1.9h,平均用时(59.64±4.28)min。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护理: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落实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完善临床检查,明确患者病情,配合医生积极展开抢救。

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分级护理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划分为四个等级:特级患者每隔半小时巡视一次,实施特殊危急重症的专科护理;一级患者每小时巡视一次,帮助患者叩背、排痰;二级患者每两小时巡视一次,夯实基础护理;三级患者两小时巡视一次,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结合患者的APACCHII评分进行分组护理[3],评分10~20分的患者归为一组、21分~30分的患者归为一组、>30分的患者集中在一组。

①术前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增强治疗信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②头痛是颅内出血患者的常见症状,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通过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也可以局部按摩缓解头痛;如果患者疼痛严重,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或者20%甘露醇。③术后5h内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患者恢复意识后,可以适当的垫高头部,但要限制头部活动,以免引起再出血。每隔2~3h更换一次体位,在受压部位涂抹滑石粉,预防压疮。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④每天帮助患者按摩四肢3~4次,20~30min/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免因肢体障碍、偏瘫而引起下肢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⑤为患者和家属讲解颅内出血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激发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1.2.2 个性化护理

①肺部感染的预防:坠积性肺炎在长时间卧床患者中非常常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2h为患者翻身、叩背一次。手掌微微隆起似杯状,用指腹和大小鱼际肌作为着力点,腕关节发力,有节奏的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叩击患者背部,从背部第十肋间开始,每个部位叩击 1~3min,120~130次 /min。叩击时垫上薄毛巾,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餐前半小时与餐后2h内不要叩背[4]。

②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人员按时为卧床患者清洗、消毒会阴部位,鼓励患者多饮水,通过排尿冲洗尿路,预防感染。做好导尿管的护理,避免导管受压、弯曲;每隔4h放尿1次,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形态、尿量,尿路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③病情的监测:颅内出血具有发病急、发展速度快、病情危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④心理护理:手术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患者已经完全脱离了生命危险,还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在此期间,患者仍存在再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让患者感到忐忑不安、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根据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通过患者的神态、表情洞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多用康复良好的病例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同时鼓励家属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评定标准[5]

①临床疗效:参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显著进步:NFDS评分下降幅度46%~90%;进步:NFDS评分下降18%~45%;无效:NFDS评分下降不足18%。总有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②临床指标:应用运动量表(FAM)与生活活动能力量表(FIM)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活动能力,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③预后情况:统计患者的再出血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8%、75.00%;χ2检验结果6.335,P值0.012,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FAM评分、FIM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分,±s)

组别 n FAM评分FIM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2 24.46±2.23 57.31±4.08 30.78±2.52 80.39±3.47对照组 32 24.35±3.62 41.87±4.15 30.18±2.93 61.28±3.35 t 1.0382 8.7359 1.0794 9.3142 P 0.516 0.000 0.429 0.000

2.3 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

观察组中,再出血1例、死亡1例;对照组中,7例再出血、6例死亡;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n,%)

3 讨论

颅内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部分颅内出血患者都是因外伤所致,也有一部分是因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鉴于颅内出血的危急性,患者一经确诊,临床应第一时间展开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挽救患者生命。研究发现[6]:颅内出血患者因意识障碍、昏迷、头痛等症状,临床配合程度普遍较差。还有学者发现[7]:经治疗后,颅内出血患者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主张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分级护理是以颅内出血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依据,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避免了重复护理、不必要的护理操作。个性化护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针对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个体差异性提供护理服务,让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通过完善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为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动态的病情监测可以让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病情严重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情护理人员评分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我给爸爸评分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