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研究

2021-05-08田静赵聪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颅脑管道营养

田静,赵聪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颅脑损伤是一种神经外科多发病,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生存质量普遍较差。颅脑损伤主要是外力所致,根据损伤程度可划分为四个级别[1]: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以及特重度损伤。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会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2],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患者预后不容乐观。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失去了自主进食能力,机体代谢紊乱更加严重,营养严重流失,抵抗力和能量储备的下降会让病情持续加重。因此,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主张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从而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本文以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74例患者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颅脑损伤;入院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并且有明确的糖尿病史,所有患者均选自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剔除消化道活动性出血、麻痹性/机械性肠梗阻、恶性肿瘤、重大器官和系统功能障碍。对照组3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情况:48岁~64岁,中位年龄(53.49±3.5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范围[3]:4~8分;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9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8例。实验组37例,男、女分别有21例、16例;年龄区间:46岁 ~65岁,平均(54.18±2.39)岁;GCS评分:最低4分、最高8分;17例患者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其余20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护理内容主要有:严密观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指标;帮助患者取合适的术后体位,维持呼吸通畅;做好插管护理,实施胃肠道减压;遵医嘱用药,按时监测血糖指标。

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患者入院后的48h通过鼻胃管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直管时取患者侧卧位,头部保持自然伸直,将一次性的硅胶鼻胃管缓慢、轻柔的插入患者的鼻腔,鼻胃管到达喉部时,做短暂的停留,然后调整患者的头部,迅速而轻柔的将管道送入胃内,回抽胃液确定管道通畅,将管道用胶布固定在患者的鼻翼部位,在胶布上记录管道名称、置入的时间与深度。使用营养泵均匀、持续的泵入营养液,初始剂量500mL/d,循序渐进的增加到1500~2000mL/d。在肠内营养干预期间,通过胰岛素微量泵为患者持续注射胰岛素,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同时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①血糖监测:颅脑损伤后,在神经应急因素的影响下,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12~24h达到峰值[4],短则持续数小时、长则持续数日。没有及时控制的高血糖会引起高渗性昏迷,尤其是在使用甘露醇等药物时,很容易造成高渗非酮症昏迷。因此,临床应格外重视患者的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结合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并且警惕低血糖。如果患者存在血压降低、脉搏快且弱、出汗、呼吸浅促、面色苍白等表现,护理人员应考虑低血糖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注射50%葡萄糖进行干预。

②鼻饲管的护理:为患者置入管道时,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呛咳、紫绀等症状,则说明管道插入了气管,应立刻拔出,重新插管。每个班次的护理人员都要在鼻饲管上标记出刻度,交接班之前检查胃管是否脱出,并将管道固定牢固;如果患者出现躁动,可适当的采取约束措施。输注营养液之前摇晃均匀,避免管道堵塞,每隔2~3h用30~50mL的生理盐水冲管,维持管道通畅。如果需要喂药,应将药物碾成细末状,喂药后用温水冲洗。

③健康宣教: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病情严重,加之肠内营养支持等护理操作,很容易进一步加重家属的负性情绪,比如过度紧张、恐惧、焦虑等。为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护理操作前告知家属操作目的和效果,给家属一定的接受与适应的时间。尤其要向家属讲明鼻胃管的插管方式、营养液的配置成分与灌注方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使用胰岛素泵的必要性、重要性。让家属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疗行为,用专业的态度赢得家属的理解与认可。

④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的瞳孔、意识变化以及血压、血糖、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等生命指标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脑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上升、躁动不安、剧烈呕吐、呼吸急促且加深,则要高度警惕脑疝前兆。如果患者表现为进行性的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的反应非常迟钝甚至消失,陷入严重的意识障碍,则说明脑疝的可能性极高。如果患者双侧瞳孔大小不一,同时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则说明已经形成脑疝。如果患者呼出的气体伴有烂苹果的气味,则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通知医生,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酮体等指标,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临床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 2h血糖(2hPG)、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GCS评分。②不良反应:便秘、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营养指标(ALB、TP、HB)高于对照组;血糖指标(FPG、2hPG)低于对照组;G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0%、21.62%;χ2检验结果为6.198,P值为0.013,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ALB(g/L) TP(g/L) HB(g/L) FPG(mmol/L) 2hPG(mmol/L) GCS评分(分)实验组 37 47.93±1.18 68.52±1.56 113.29±0.75 6.41±0.82 8.34±0.97 12.35±0.66对照组 37 36.41±2.43 61.52±2.36 85.47±2.25 7.85±1.05 10.18±1.33 10.25±0.84 t 6.3792 6.8371 10.2946 6.6728 9.5132 8.831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数据显示[5]:在全身损伤中,颅脑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8%,仅次于四肢损伤。而且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具有更高的致残与致死风险。颅脑损伤后,患者通常伴有代谢功能紊乱,并陷入昏迷,丧失了自主进食能力,机体能量严重消耗,抵抗力和免疫力迅速降低,诱发营养不良症状,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风险更高[6]。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既满足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又不会对心肺等重要脏器造成额外负担,有助于控制脑水肿。而且肠内营养的干预方式符合机体自然的生理状态,有效维持了胃肠道功能与结构的完整;同时配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了机体的炎症反应,为神经功能的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糖指标以及GC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肠鸣音正常、无消化道出血、腹泻、应激性溃疡、肠梗阻、腹腔感染时,才能进行鼻饲[7]。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的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管道营养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蔬菜与营养
大宝小神探·奇异的森林管道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