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21-05-08陈敬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低密度半胱氨酸二聚体

陈敬好

(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梅州 514300)

0 引言

冠心病属于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病情严重,发病率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疾病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胸痛现象,严重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其身体健康。该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人体的血脂出现异常情况则是诱发冠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导致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而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导致患者病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至于D-二聚体能够反映人体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以上三项都会对冠心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为了对上述三项指标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专人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共计70例(观察组),选取相同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共计7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女数量分别为39例、31例,最小年龄年龄为45岁,最大为89岁,年龄均值为(62.1±1.4)岁;对照组男女数量分别为38例、32例,最大年龄年龄为44岁,最小为86岁,年龄均值为(63.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具体内容为: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外周静脉抽血,分别抽取4mL的血液放置于生化真空促凝管中和抽取1.8mL的血液放置于有枸橼酸钠真空专用管中,以每分钟4000转的速度在抽血30分钟以内进行离心操作,时间为10分钟,成功分离血清和血桨后将其保存于-20℃的冰箱中,集中监测所有患者的血清和血桨,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分别用酶法检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希森美康CA1500血凝仪中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完全按照流程要求操作[1]。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观察组患者不同分支病变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一计算。使用(±s)作为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值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χ2检验。组间比较用P值表示,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分支病变的各项指标水平

与单支病变患者相比,三支及双支病变患者的小而261.2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与双支病变患者相比,三支病变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s)

表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s)

组别 病例数 D-二聚体(mg/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g/L)同型半胱氨酸(umol/L)对照组 70 0.67± 0.03 261.20± 5.12 14.01±1.90观察组 70 1.84± 0.06 596.21± 7.60 29.05± 3.29 t / 145.924 305.867 33.120 P / <0.05 <0.05 <0.05

表2 观察组不同分支病变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观察组不同分支病变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单支病变相比较,a P<0.05;与双支病变相比,b P<0.05

组别 病例数 D-二聚体(mg/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g/L)同型半胱氨酸(umol/L)三支病变 15 1.95±0.06ab 613.09±7.02ab 31.20±4.10ab双支病变 20 1.82± 0.05a 589.11±5.21a 27.98±2.01a单支病变 35 1.61±0.04 571.01±4.13 25.05±1.12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血管阻塞、狭窄引起的,病情复杂,类型多样,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作,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变,极大的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风险[4-5]。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吸烟、饮酒、暴饮暴食、情绪激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导致冠心病病发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血脂、胆固醇、血压等异常情况均属于可改变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进行调节。而性别、年龄、遗传因素、感染等则属于不可改变危险因素[6]。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身体会感到乏力,心脏部位会感到明显不适,因此越早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越有利[7]。冠心病患者大量吸烟饮酒后,或者受到精神刺激、温度刺激以后,都会发病。大部分患者早期物特异性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行性发展,可出现心肌缺血情况,表现为明显的乏力、胸痛、心前区不适[8]。而疾病无特异性症状,未能引起患者的重视。发展到后期,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心血管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及血管中形成血栓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患者的脂类代谢也会出现紊乱,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其主要的出现部分,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9]。人体发生氨基酸甲硫氨酸代谢的主要产物是同型半胱氨酸,该物质会损伤人体血管中的皮细胞,同时会使得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发生增生情况,而平滑肌的增生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人体发生特异性讲解会产生D-二聚体,而该物质会导致血管形成血栓,同时是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重要标志。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通过测定以上三项,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10]。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与单支病变患者相比,三支及双支病变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与双支病变患者相比,三支病变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测定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同时也能够为冠心病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数据资料。

猜你喜欢

低密度半胱氨酸二聚体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基于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重访星座优化设计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