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闲逛”的管理者
2021-05-07陈秀丽
陈秀丽
这里的“闲逛”特指管理者在校园非正式地查看或巡视。美国学者本布雷茨(Ben-Peretz,M)在对“校长领导行为如何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发现,校长在教室四周“闲逛”会提升教师动机、自尊、安全感等。“闲逛”的管理方式与教师们良好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因此,我常常在校园中度过“闲逛”的时光。
教学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是动态建构的过程。孩子们在生活中真实生成的问题可作为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以幼儿内在的需求作为动力,让教学呈现出灵动、丰盈的姿态。可是,如何发现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的问题,并以此生成教学活动呢?这是老师们的难点问题。据L老师反馈,她始终找不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没有问题呢?我心中充满疑问,想通过“闲逛”获得信息,掌握真实情况。
一天上午,我又“闲逛”到操场边上的游泳池,看到中班的L老师正组织孩子们利用在游泳池放置的爬网和周边的空间铺管道。远远看去,只见白色的管道有的在墙上整齐排列着,有的顺着爬网往上延伸着,孩子们玩得很投入。这个活动充满挑战性,也蛮有趣,于是我走近一个孩子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我在铺管道。”我又问:“为什么要铺管道呢?”孩子大声地说:“是老师让我铺的!”回答中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我不禁怔了一下!“是老师让我铺的”这句话引发我的思考:在自主性缺失的游戏中,被束缚的孩子任由老师“编排”,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失去了自我,又如何谈得上发现真实的问题呢?
我们常說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学习生活,这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应落实到教育细节中。真正的自主,应该在低处,在近处,在小处,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中。
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后,我决定和L老师谈谈。又一次“闲逛”时,我把上次孩子的回答告诉她,她听后愣了一下,随后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说:“我知道要让孩子自主,但有时既想创新,又不免担心孩子的安全,就给孩子‘分配了角色。”
之后在与她研讨时,我们继续讨论有关幼儿自主的问题。因为孩子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她,她从内心深处反复思考如何让孩子自主。真正的自主是在一日活动中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孩子!
几日后,我决定再去L老师的班上看看活动的情况。随意与孩子聊天时,孩子天真地说:“是我自己想玩的!”从那天起,我发现L老师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她和孩子一起讨论的背影常常出现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你们喜欢怎么玩”“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话题都是L老师与孩子们讨论的内容,他们亲密无间,真挚交流。
有了对孩子的深入了解,L老师渐渐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养成了与孩子讨论、听取孩子建议的习惯。借助孩子在玩管道中出现的“管道难拔”问题,将其生成中班科学活动“拔呀拔”,该活动被评为省优质教育活动。这几年她本人撰写的多篇个案随笔发表在专业期刊上。
给予孩子自主之后,L老师和我说:原来孩子们的力量超乎想象!她深刻体会到了老师平凡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懂得了要与孩子平等相处才能进入孩子色彩缤纷的世界。之后,她常常就班级环境创设、角色游戏、值日生工作及集体教学等活动中归还孩子自主权的问题,和我交流、讨论。尊重孩子才能与孩子心心相印,教育行为才会跟随孩子所思所想而改变。
“闲逛”成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成就了孩子的发展!
“逛”得信息,掌握真实动态。“闲逛”,扎根于教育现场,是为了更好地调查,以便掌握到真实细致的一手情况,促进有效管理。
“逛”进心灵,敞开心扉沟通。在逛的过程中,管理者与教师真诚地沟通,寻找问题本质。
“逛”出办法,解决一线问题。管理者要有所作为,就要从师幼中来,更好地到师幼中去,调查问题并给予他们直接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做好教育教学的服务工作。
“逛”成常规,形成一贯作风。“闲逛”绝非简单、盲目地走马观花,而是有目的地随时关注孩子,从孩子身上去思考教育教学的质量及针对教师的队伍建设,并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解决问题,推动幼儿园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闲逛”都带有目的性,这样反倒容易引起教师的恐慌。行走在校园中,带着几分“闲庭信步”的姿态,将“有意”与“无意”巧妙融合,成为“逛”的常态。这让管理有了广度、深度,也有了温暖人心的温度。
教师从观念到行为落实还是有距离的,要消灭最后一公里路程,缺不了管理者的“闲逛”。
闲逛,做行走的思想者,做心灵的唤醒者,做孩子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