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课程审议,优渥儿童生长土壤

2021-05-07高亚媛张丽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园本儿童幼儿

高亚媛 张丽

一、研究价值和园所背景

课程审议是近年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研修方式,其特点是针对课程实践中的真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权衡利弊,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做出抉择,解决问题。我园作为常州市的课程基地,紧随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课程园本化,基于一园四址的集团化办园规模,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课程实施中“拿来主义”思想略浓。很多教师抱着“教材就是权威”的心态,盲目照搬教材,对课程解读不够,没有将幼儿的经验、兴趣、问题或资源进行整合并落实到实践中去。

其次,课程支持中“儿童主体”落实不足。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未能从儿童本位出发,正确理解课程以及从儿童的学习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未能根据时代当下、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执行课程,课程园本化、班本化凸显不够。

再次,课程理念中“生活价值”渗透不够。教师在课程审议中,将视线聚焦于集体教学活动,忽视幼儿生活、环境、家园共育等资源的教育价值,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落实不够。

二、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灵活把控、谋求园本课程的优化发展?紧扣“强基、智谋、破壁”,我园努力做优“课程审议”项目,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推进园本课程的改革步伐。

(一)硬核求质,强基审议行动路径

1.求质“集成”内核,实现“课程群”的质变

我园以课程中心、年级组以及班级为三级课程审议小组,建立管理长效机制,保障集团常态化各级审议的实效性。期初,集团层面召开课程审议会议,在园级审议中宏观把控各年段课程结构,于“开发——实施——评价——完善”中盘活现有资源,确保三大类别课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均衡有序;期中,年级组根据主题计划定期召开主题前中后审议,以主题课程为基础性课程,尝试与节日、安全、食育、劳动等课程适度融合;期末,集团层面借助课程发布会等项目教研将优秀经验推广,梳理预設与生成相融合的课程调适策略。

2.求质“成长”内核,实现“同心圆”的思辨

幼儿园课程审议具有理念分享、课程认同、策略催生的作用,是有效提高园本课程质量的手段,所以每一次主题审议就是一次课程建设专题教研会。我园重点关注同主题下各年段实施的质量,增强教师整体框架意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找到小、中、大幼儿主题经验在纵向上的内在联系,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逐步扩大视野,提高要求,螺旋式地来编织主题,触摸幼儿当下的生活,创造各种发展的可能。同时,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着重梳理两大主题,确保三年来六大主题全面滚动梳理,增强园本课程全覆盖精品打造意识。

3.求质“评价”内核,实现“资源库”的升级

我园鼓励各班基于同一大主题背景下开展微主题课程的深入拓展,用课程视角去审视与幼儿互动的每一件事,生成有意义、有深度的儿童课程。课程中心对微主题课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将优秀案例加入主题课程资源库以备后期课程开展时选用。评价分三种类别:直接升级,放入龙幼主题课程资源库;给出整改建议,调整到位之后,放入龙幼主题课程资源库;质量不高,后续需继续努力修改。此外,我园立足探春、嬉夏、赏秋及暖冬,每季度进行一次主题案例汇报,逐渐明晰“主题课程、班本课程、生成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均衡合力。

(二)收放并举,智谋审议实施效能

1.主题前审议,年级组长负责制

以年级组长为审议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主题前审议”管理机制,采用线上审议有序推进落实,做到四个确保:确保提前摸底调查、确保提前园区汇总、确保人人参与审议、确保提前一周审议到位。通过实践,我们更加明确前审议中的思路与策略:为什么审——明确对主题的价值认同、目标思考、内容预判。审什么——研究儿童,关注幼儿的能有需缺;审视教材,厘清主题实施的脉络走向;链接园本,关注周边资源、巧用家长资源等。怎么审——从调查问卷、绘画表征等入手解读,以《指南》为审议准则。

2.主题中审议,班级教师交流制

对接教师实际需求,提倡各个班级扎实主题中审议。此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监控主题实施的过程,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增删相应内容,重构主题下班本课程推进的内容。所以,不固定各班开展中审议的教研时间,各园区课程中心下沉至班级现场,围绕中审议操作指南,以案例交流、互动研讨深入进行展开性审议,解决微观操作问题。此环节通常是对一日活动的安排、集体活动、学习性区域以及课程环境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

3.主题后审议,园级介入教研制

以集团下四园区同一年级组为单位,每个主题实施完成后的一周内,由园部课程中心及时组织主题后审议现场,梳理课程实施中的亮点优势,总结调整或推进的方法,形成后续可参考的策略。同步,小中大以年级组为单位按月各开放一次园级层面的主题后审议教研现场,邀请全园教师参与,尝试将微观实践性问题与宏观理论性问题进行对接,实现多主体(教师、儿童、中层、园长、课程专家、社区代表)课程审议,共同实现课程反刍式审议总结。

(三)赋能攻坚,破壁审议改革新知

1.试点实施再深入,操作路径更清晰

四园区锁定课程试点班,对生成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拿掉班级时钟、抛开主题课程计划拐棍开始,去程式化束缚,教师完全跟随幼儿的兴趣需求开展班级活动,实现课程实施及作息安排的弹性实施。全面兼顾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结,做到“四关注”——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注《指南》、关注幼儿需求和兴趣、关注时代背景的课程育人价值;“五来源”——来源园所已有微主题课程、来源幼儿游戏生活、来源社会环境、来源节日与事件、来源园本化资源挖掘。

2.解读儿童再下沉,儿童形象更完整

针对“儿童主体”地位不到位,深入可操作化的举措执行。首先,抓调查问卷,重点关注“主题前审议中幼儿经验摸底调查问题”如何确立,深入思考儿童处在什么位置,以及作为教师可以如何去扩展儿童的兴趣、经验,促使儿童真正参与该主题。其次,抓日常观察,主题中、主题后审议中嵌入“研儿童”环节,引导教师通过多元方式获取儿童最本真的表达,构成有关儿童经验的完整图画,形成课程反思和解释的基础。

3.评价审议再聚焦,经验梳理更有效

关注多元评价,尽可能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从幼儿发展评价、教师评价、生成性课程本身的评价三方面对生成课程的设计、实施及成效进行理性判断。聚焦对比分析,各园区申报2个实验班,依托新老组合拳,从不同角度倾听、解读及审议教师的真实表达,减少行政对教师课程领导力概念化的认识。另外,重视成效变化,结合专家来园指导开放游戏现场,在“言有有理,言之有据”的审议现场解决课程实施真困惑、明晰课程实施路径,解决理念到行为落地的断层现象。

三、实施成效和后续改进

在反复跟进的课程审议过程中,我们日趋走向课程改革的专业之路,改变的不仅是课程的质量,更是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品牌文化。

首先,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教师由众说纷纭到达成共识,以审促研,培养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及儿童观,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和创生能力。

其次,提高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课程审议的组织和管理,让园所团队在课程规划与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全面提升集团管理品质。

再次,提质幼儿的成长续航力。课程资源库是课程审议的重要成果,而优质的课程土壤是园所幼儿发展的根基。课程贴近儿童,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发展是真实有效的优化效能。

当然,基于当下还有后续改进的空间:比如课程审议不仅是主题审议,要再跟进课程实践中的真问题;课程审议不仅是为了审议而审议,教师的观察解读与介入支持要再深入。期待课程审议能成为促进园所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最终真正惠及儿童,指向儿童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儿童幼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