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挑战及策略研究

2021-05-07朱慧齐蒙

管理学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能力高校教师

朱慧 齐蒙

[摘 要]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备受追捧。文章从院校和高校教师两个层面,分析了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着重探讨了院校完善基础设施、制度革新、教学督导、教师交流以及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教学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后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课堂教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4-0004-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合,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集合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模式优势的形式广受师生欢迎。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面授式课堂教学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方式相结合,通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与任务,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模式[1]。混合式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拓展和延伸了线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高效开展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可以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大受师生欢迎。混合式教学的蓬勃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对院校和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施和条件有待改善

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依赖于Web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但目前国内一些院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院校,硬件设施水平尚未达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此外,各地院校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认识偏差尚需过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各项制度仍需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高校教师基础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高校教師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架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一,教学资源整理能力需要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将线上教学资源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伸。合理开发和运用符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但是有能力自主开发和录制线上教学视频和资源的院校毕竟占少数,多数的院校开展线上教学还需要依托现有的平台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线上教学资源和本院校的教学大纲不能完全契合,也不可能完全符合高校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教学需要。

第二,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有待提升。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部分按照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观看视频、课前小测验等)、课中学习(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弹幕发言等)、课后答疑(讨论区留言等)。由于高校教师缺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组织经验,使线上线下教学很容易处于分离的状态。课堂教学如果只作为线上教学的重复或小结,将无法形成线上线下教学互相协同、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2]。

第三,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需要探索。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标准。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所呈现出的运用知识的各项能力作为标准,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思考探索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二、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质量的策略

(一) 院校整体规划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并提出了实施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双万计划”是指从2019年到2021年,教育部将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认定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我国各高等院校应以此为契机,积极部署落实,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首先,院校要创造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安装网络、多媒体、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软件等设施。同时院校还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录制教学视频,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

其次,院校要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制度革新,建立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课程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院校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教师往往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精力和时间,这更是体现了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忱。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院校应科学合理地计算混合式教学的课时和工作量,对于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创新的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推荐等环节中应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

再次,院校要组织开展各类混合式教学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第一,院校应组织各主流教学平台开展操作与使用培训会,力求使高校教师至少掌握1—2种平台操作,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由“会使用”向“能用好”转变,不断挖掘平台使用功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教学工作。第二,院校应组织开展以教学资源整合、混合式教学组织和设计、课程评价方法等一系列培训,加深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第三,院校应搭建混合式教学教师交流平台,精心打造教师骨干队伍,以“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引导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还有,院校应建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督导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督导听课和评价的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院校的督导方式应由随堂督导转变为随堂督导与线上课堂听课相结合的形式。另外评价指标也应由重点考察教学态度、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效果等指标,转变为评价高校教师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能熟练操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在线教学平台技术功能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等指标。同时院校应建立动态督导评价,以便任课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二)高校教师提升自身教学基本能力的策略

混合式教学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原本用来传递书本知识的课堂变为用于学生集中交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而线上学习环境则承载了课堂原本的知识传递功能, 甚至成为学生社会化交互的主要场所与途径。学习空间的增加及功能上的转变, 导致学生角色和“学”的方式发生改变, 这也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和“教”的方式必须发生转变才能适应混合式教学的新发展[3]。

其一,高校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混合式教學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建立或使用线上教学资源,也不仅是为了丰富教学的形式,而是为了最终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深度,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促成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提升。混合式教学应基于学生课前线上预习时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结合授课教师梳理的重难点,以精心设计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提炼和运用,促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层面有更多的参与和更深的思考,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其二,高校教师应积极拓展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和途径。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离不开高校教师对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全面把握,勇于开创新教法、使用新技术,不断增强资源搜索能力、教学内容提炼能力。高校教师应注重梳理课程授课重点难点,理清知识内在逻辑结构;通过学生提前线上预习的反馈,知晓学生对知识的初步认知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课堂讲授。

其三,各课程应设置科学合理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考核体系。相较于传统课堂模式的课程考核,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与其在考核目的和侧重上有不同之处:传统课堂模式的课程考核更注重结果性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标准;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则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实现课程考核的同步、高效、多维度化,同时达成线上教学管理痕迹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所呈现出的运用知识的各项能力做评判。从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层面,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角度为切入点,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线上教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三)健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质量提高育人体系

为保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在高校教书育人进程中持续发挥作用,除做好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准备以及强化师资力量外,还需赋予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的可持续性,让其能始终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发挥出优势,如发挥线下线上资源聚合、多模态课堂创建、层级化育人等优势。

第一,高校要优化课程,从更多渠道搜集对于混合式教学有益的资源,尤其是线上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高校教师在此前提下要及时更新课程,确保育人内容合理、容量适中、逻辑清晰,使混合式教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生本性;让混合式教学能体现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学生专业成长规律、教学变革等规律,为先进教学技术的引入提供条件,使优化后的课程能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院校除重视课程专业性外,还需融入“大思政”理念,以指引高校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将高校学生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让高校学生在远大理想抱负指引下参与混合式教学活动,使课程内容可助力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态度品格等全方位发展,继而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

第二,高校要优化育人手段,打通线下线上教学的壁垒。另外院校还可以基于混合式分层教学理念规设微课自学体系,为学生依照发展需求急需微课资源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使院校能提升育才水平。

第三,高校要优化育人力量,院校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进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为主,将社区、家庭、创业孵化机构等组织育人力量聚合到一起,支持院校教改,挖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潜力,体现“协同育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使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能后劲十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目标。如何运用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还需要院校和高校教师不断地完善和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既需要院校提供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教学指导,更需要高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基础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化课程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学孔,龙世荣.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2020(37):263-264.

[2] 陈燕琴,严敏琳.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6):26-27.

[3] 冯晓应,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02):7-16.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能力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