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爱鸟四十年

2021-05-07王剑英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爱鸟猛禽候鸟

王剑英

我国现有鸟类1445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的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4条贯穿我国全境。至今,北京市记录在册的野生鸟类达22目75科50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6种,位列北京市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共有150种。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便是由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最早引入国内。

日前,在全国“爱鸟周”40周年纪念活动暨北京市“爱鸟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以上信息。

“爱鸟周”40载,北京一直在行动。

劝君莫打枝头鸟

“爱鸟周”是我国政府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始于1981年9月,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最初对于“爱鸟周”时间的建议为,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确定一个星期。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浙江为4月10日至16日,黑龙江为5月的第二周,北京则为4月的第三周。

为何选择4月至5月初?因为这正是春季候鸟迁徙和鸟儿繁衍的高峰时段。所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我国对于鸟类的认识和爱护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传统。“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讲的就是爱鸟护鸟,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作《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提出:“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史记·孔子世家》),这或许是最早有文字可查考的保护鸟类的思想表达。西周王朝非常注意保护雌鸟,《周礼》中记载:“祭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即雌性鸟兽)”。宋代出台了相关法令,如“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鸟,弹射飞鸟”(《续资治通鉴长编》)。

明代李时珍著述的《本草纲目》中,记述的鸟类有三卷,含水禽类23种、原禽类23种、林禽类17种、山禽类13种,是我国当时的识鸟爱鸟的总结。

鸟类是自然的精灵,是森林的娇子,是人类的挚友,是社会文明的写照。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一百多年前曾如是说:“有机体的生活不但决定于无机体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决定于有机的自然条件。”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一度长时间忽视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对于包括鸟类在内的各种生物资源,过分摄取,制造出种种生态危机。“爱鸟周”的出现以及越来越被重视,正是人类生态意识提升的一个映射。

在4月13日“爱鸟周”仪式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从被发现时的7只,现已增长到5000多只,白鹤由210只增长到4500余只,黑脸琵鹭由1000只增长到4000余只。

珍稀鳥类再现京城

北京地理优势独特,鸟类资源丰富;多年来,在爱鸟护鸟的路上亦取得了重大成绩。

北京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自然之友野鸟会的资深成员张鹏这样形容:“西山所属的太行山脉是鸟类大迁徙的高速公路,而北京正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五星级服务区。”鸟儿们春季自西南而上,秋季自东北而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据英国环保专家、爱鸟人士唐瑞的研究数据,北京的鸟类种数在二十国集团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利亚。他曾向北京市提议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鸟类的丰富性正是该提议的重要支撑。

2021年3月2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市延庆区野鸭湖湿地公园附近放飞了一只大鵟(陈钟昊/摄)

2014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北京的战略目标,首都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成绩斐然。

“2010年前后,北京野生鸟类种类为424种,十年间增长了约80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说。

很多珍稀鸟类再现京城,给人们带来惊喜: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现身城市副中心,“鸟中大熊猫”震旦雅雀在房山、大兴、丰台等地频现,黑鹳在本市的分布地不断扩大,而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也再现密云水库,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注解。

不仅要保护鸟类本身,还要建设、保护好鸟类的栖息环境。北京在持续扩大生态空间的同时,聚焦提升森林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在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优良植树品种。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4.4%,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为鸟类等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多的优质栖息地。

候鸟迁徙季到来时,由于多数候鸟迁徙时间和路线相对固定,这让非法捕猎者有了可乘之机,不少鸟类被大肆猎杀而濒临灭绝。

国内一个典型例子是黄胸鹀,俗称禾花雀,2004年以前,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的等级为“无危”,2013年已位列“濒危”,2017年再次升级为“极危”,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数量锐减的主因是,近年来它被人冠以“大补”的功效,过度捕捉用以满足口腹之欲。

每年路过北京天空的鸟儿有两三百种,为此,北京开展“清风行动”“清网行动”等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对非法猎捕、非法人工繁育、非法运输、非法交易、非法食用等违法行为全链条重拳出击。

引入“动物福利”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是一处让张鹏备感温暖的所在,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北京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共同建立,也是国内第一家非营利性野生鸟类救助及康复中心,成立于2001年。

张鹏视其为北京的骄傲,“很多地方都没有这么先进的猛禽救助力量,而且还是在北三环内的黄金地段。”

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其野外数量较少且繁殖率较低,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便是由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最早引入国内。“动物福利”规定了动物享有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以及表达天性。

3月20日,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在野鸭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被放归,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此前,它们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受了三个月的精心康复与治疗。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刚接收它们时,一只大鵟因饥饿导致消瘦和虚弱,已经不能飞行,另一只身上则有多处伤痕。

据了解,2016年,该中心救助了一只靴隼雕,从接收到放归,用了整整289天。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属于民间机构,和其同年成立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它是北京另一处极为重要的鸟类庇护所。

救护中心位处顺义区潮白河畔,占地面积16公顷,拥有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笼舍100余间。中心的logo为“蓝色雨燕”,北京雨燕是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亦是2008年北京奧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其飞行速度极快,象征救护的及时、可靠。

据中心副主任纪建伟介绍,目前中心年均救护动物4000只左右,放归成功率达到60%以上。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内,动物医生在救治受伤的鸟儿

1月初,一条关于“秋沙鸭”的新闻在北京广为传播,背后的故事是:市民向救护中心电话反映,一只“中华秋沙鸭”被困某公园冰面上。中华秋沙鸭是濒危鸟类,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救护人员赶往现场后发现,这是一只与中华秋沙鸭长相相似的普通秋沙鸭。由于冰面危险,还请来了消防员,搭放消防梯爬过冰面救下了这只鸭子,经过半个月的康复治疗后顺利放归。

网友热议,到底要不要费这么大力气去救一只普通的鸭子?救护中心的回应是:不管濒危不濒危,救!这是救护中心的职责所在。生命平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去爱护、救助。

“爱鸟周”已走过40年,但爱鸟护鸟,绝非一周之事。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最终其实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所谓“鸟语花香”,应是对人类文明和大自然“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美之歌。

猜你喜欢

爱鸟猛禽候鸟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我们都爱鸟
爱鸟人数据调查
不可貌相的小小雀鹰
不可貌相的小小雀鹰
致命的超速
候鸟
爱鸟的人
4000只猛禽的就医之旅
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