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确保“天平”不失衡
2021-05-07王玥
王玥
南浔积极发展“稻虾共养”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沈勇强/摄)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石与有效手段。
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使南浔深刻认识到,贫富差距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差异。只有彻底改变乡村发展滞后问题,加快补齐乡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不足、人才等关键要素外流严重、农业产业链条过短等主要短板,全面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全方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才能确保共同富裕社会的“天平”不失衡。
南浔锚定共同富裕目标,以“三个带动”为支点,即以“强村公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以科技赋能带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大局,最终蹚出了一条党、政、村、企等各方力量积极盘活资源,利用一切可能条件,千方百计带动乡村共富的新路子。
“美羊羊”入川“ 链”起致富路(沈勇强/摄)
强村公司:让集体腰包鼓起来
受地理位置差异、资源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制约,部分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格局凸显,是近年来困扰南浔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
如何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让“弱村”共享发展成果?在广泛调研之后,南浔提出了一个既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新招——“强村公司”模式,即通过强村公司带动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带动广大村民形成联动式发展的创新模式。
课题组了解到,南浔的强村公司是在“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下,根据各村地理位置、村内资源、经济实力等,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多村联合投资、国有资本投资(包括国有资本控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联合投资打造的市场化运营特色品牌。
“从2019年我们就开始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组建了一批‘强村公司。”南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泽育介绍,通过吸纳村集体入股,促进强村自营、以强带弱、弱村抱团,可以有效带动村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村村成股东、村村有分红”。
近两年来,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加持下,南浔强村公司的发展渐渐步入“快车道”。目前,南浔已组建强村公司24家,注册资金共计4亿元,实现211个行政村投资入股全覆盖;截至2021年1月,共计产生利润2142.1万元,村均增收9.8万元。
如今,不少村镇都已尝到了“强村公司”发展的甜头。位于南浔区东南隅的练市镇,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3月,练市镇建新村等19个行政村合资组建的湖州练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练城公司”),成为南浔区发展最快的强村公司之一。
“2020年,共签約3400多万元,营业性收入达2000万元,经营利润超过220万元,其中投资占比最高的建新村拿到28万元的分红,其余村可分10.7万元,带动当地约400人就业。”练城公司总经理施发明用一串数字向课题组展示了公司去年取得的业绩。在他看来,疫情冲击下,公司仍能实现盈利,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以及19个村“两委”班子齐心出谋划策的合力,“毕竟人多力量大。”
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加持下,南浔强村公司的发展渐渐步入“快车道”。
善琏镇强村公司的经营情况更加可观。由善琏镇15个行政村组建的湖笔小镇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湖笔小镇公司”),2020年经营利润达560万元,其中5个村分红27万元,10个村分红22.5万元。
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银,让善琏镇皇坟村党总支书记、湖笔小镇公司负责人王志新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021年公司将继续扩大投入,拓展业务范围,力争实现收益800万元,村均分配50万元。”
看着村集体的“腰包”越来越鼓,南浔对以强村公司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发展思路更加笃定。陈泽育表示,下一步,南浔将聚焦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目标,实施强村公司“十百千”计划,到“十四五”末期,重点培育10家规上强村公司,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吸纳超1000人就业。
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搭上致富快车
“自从与温氏合作养鸡后,我的年均收入增加了近30万元。”南浔区千金镇商墓村的养鸡农户陈永平算了一笔账,他从前在私企上班时一年的工资收入在10万元左右,但现在1个鸡舍一年可养5批,一批有5万只,一年出栏率为25万只,纯利润一年就能达到35万-40万元左右。
陈永平口中的温氏是指湖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南浔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据了解,成立于2007年6月的温氏,是一家专业从事种苗生产、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屠宰、熟食深加工及销售的一体化畜牧企业。
“通过采用‘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公司提供鸡苗、饲料、药物和科学的饲养技术服务,农户提供场地和劳动力,温氏实现了与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公司经理刘秀说,为保障农户利益、降低农户市场风险,公司还会与农户签订成鸡保价回收协议。
“这个模式让我们农户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陈永平对温氏“低风险、高收入”的模式非常认可。他以前对养鸡“一窍不通”,但仔细考察了温氏模式后,便毅然辞掉工作,开始了养鸡生涯。如今的陈永平已经是村里养鸡的一把能手,特别是对智能温控技术的掌握程度,在整个养殖小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南浔,像陈永平这样与温氏签约的农户约有400个。“2020年,温氏签约农户户均收益达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创收近6800万元。”刘秀介绍,从2007年至今,温氏已累计带动农户创收近4.2亿元。
温氏模式只是南浔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扶持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创新联动带农机制,一直是南浔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程。
如今,通过“企业+农户”“全产业链+农户”模式带动辐射农户增收,已成为南浔区实现联农、带农、富农的“基本操作”。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浔区已有2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省级认定,即星光高品质粮油产业化联合体和湖州南浔浔味堂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
“我们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公司、农户三方共赢。”湖州南浔星光高品质粮油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将土地流转租金提高到1040元/亩,提升了村集体收入;公司以订单收购确保保底收益,农户亩均净收益由190元提高到523元;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管控,产出的高品质大米经品牌打造,每公斤售价可达10元,亩均净收益达到1483元。
目前,南浔区还在加紧制定《南浔区“百企千场带万户”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计划把家庭农场发展作为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期间发展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家庭农场5000家,辐射带动20000户以上农户户均增收30万元以上。
“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终究要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南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宇表示,下一步,南浔将重点打造万亩粮食功能区、百万头湖羊、万亩跑道鱼、十万亩稻虾、万亩红美人“五个万”特色农业产业,引导更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联合体发展,努力提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面,实现各主体在乡村振兴中同步发展、同步收获、同步提升。
从渔业、畜牧业到种植业,先进设备和技术正在融入南浔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场景。
科技赋能:带农富农添新翼
“通过运用我们的设备与技术,渔民可以随时用手机监控鱼塘的水温、含氧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数据,系统还会进行自动增氧、停电等异常情况预警。”在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24小时物联网实时监控平台前,该公司董事长沈杰调侃道,“原来渔民担心鱼儿缺氧死亡,只能整晚巡查鱼塘,非常辛苦,但现在渔民躺在床上也可以养鱼了。”
据了解,該公司采用的新基建智能蜂窝池养殖设备,引入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增氧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紫外线杀菌系统和臭氧消毒系统等,能有效降低鱼死亡率及电耗,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量。沈杰预计,该设备可降低电耗15%以上,每年为养殖户带来10%-20%的产量提升。
庆渔堂物联网养鱼技术的应用推广,重构了传统渔业养殖模式与生态,为南浔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目前,南浔“数字”养鱼技术应用面积已达10万余亩,较传统养殖亩均利润可提高1500元。
实际上,这只是南浔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南浔区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化应用为抓手,通过打造智慧农业平台,将数字化技术普遍应用到生产、管理、营销各环节,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和现代农业的综合实力。
在千金镇商墓村的南浔温氏智能化生态肉鸡养殖场,9栋鸡舍均实现了喂料、清粪、饮水、温度全程自动化控制,养殖户可通过手机监控鸡舍的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风速、肉鸡对应的天龄等数据。
在练市镇红美人柑橘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已全部安装,并开始植入物联网技术,让园区内的水、肥、土壤、空气、温度等数据一并纳入采集范围,工作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启动100多亩大棚的喷滴灌、卷帘等设备。
在旧馆镇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病虫害监测仪、履带自走式撒肥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先进农业机械配备齐全,基地采用物联网、5G通信、北斗导航等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机械化管理。
从渔业、畜牧业到种植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正在融入南浔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场景。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浔已建立省级农业数字工厂8家、数字化平台3个、辐射面积15万亩,规模化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普及率达50%以上。
跑道鱼(陆志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