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 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评估

2021-05-07王砚书

中外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神经

王砚书

云南省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个旧 661000

在临床骨折中锁骨骨折十分常见,主要行手术治疗。术中采取何种麻醉方法与手术能否顺利实施存在直接关系,且与术后恢复存在密切联系。B 超引导下采取精准的神经阻滞可使麻醉效果提升,严重影响机体生理水平,其不良反应较低[1]。临床上以往使用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但阻滞效果均不佳,因锁骨和相关皮肤组织受颈丛、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导致患者的生命指征波动较大[2]。因人体多数部位不仅依靠单个神经丛支配,锁骨皮肤表面受颈丛神经支配,肌肉等组织受臂丛神经支配,因此联合阻滞效果较优。方便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来该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72 例,探讨实施B 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其锁骨骨折手术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该院就诊的72 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 2 组。实验组:男 23 例,女 13 例;年龄为 20~61 岁,平均(41.32±10.23)岁。参照组:男 22例,女14 例;年龄 21~62 岁,平均(41.21±10.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该组研究要求,并自愿签署同意,积极配合研究进行;②上报于该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③对该手术耐受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肾、肝疾病的患者;③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将外周静脉予以开放,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将头部偏向对侧,并将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3]。

参照组将采取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将B 超探头放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部位,自锁骨上方开始扫描,逐渐扫描至乳突方向,实施纵向扫描,将探头缓慢向上移动。明确第4 颈椎横突尖端,在前中斜角肌间隙可见类圆形低回声呈束状排列的臂丛上、中、下,在超声探头的外侧部位皮肤处进行穿刺,自斜角肌推进,直至神经干回抽无血后取10 mL 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注册证号H20140764)与10 mL 生理盐水混合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4]。

实验组采取B 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同参照组相同方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后,在B 超引导下实施颈浅丛神经阻滞,使用探头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部位进行横向倾斜扫描,在平环状软骨上级水平可见颈浅丛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在探头外侧进针,在筋膜间隙注射5 mL 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与5 mL 生理盐水混合药物[5]。

1.3 观察指标

对比2 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阻滞完善时间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为(14.52±2.32)min 和(20.58±2.45)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6,P<0.05)。

2.2 麻醉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97.22%(35/36),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75.00%(27/3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n(%)]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和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36)和 13.89%(5/3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水平

实验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水平相比于参照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主要使用手术治疗,麻醉阻滞方法的选取与手术效果存在直接关系,并影响预后效果[6]。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效果明确、操作简单的麻醉方法,针对全身生理机能干扰性较小,是肩部手术、上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7-9]。

表3 2 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水平对比(±s)

表3 2 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水平对比(±s)

指标 时间t 值 P 值心率(次/min)实验组(n=36)参照组(n=36)平均动脉压(mmHg)麻醉即刻10 min用药后10 min用药后1 h手术结束麻醉即刻10 min用药后10 min用药后1 h手术结束75.32±8.54 73.32±8.26 65.06±6.15 70.21±4.56 92.42±12.23 85.21±8.22 81.26±4.72 81.45±4.26 86.74±8.62 84.23±9.23 78.42±8.81 77.85±4.23 98.76±12.61 95.18±8.82 87.45±5.45 88.59±5.23 5.647 5.285 7.461 2.276 2.165 4.962 5.151 6.35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由C5~8 和T1 脊神经前支组成臂丛神经,处于前中斜角肌之间,C5~8 合并作为上干,C7 作为中干,C8和T1 合并作为下干。颈丛组成部分为C1~4 颈神经前支,主要包含锁骨上神经、颈横神经、膈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其中锁骨上神经主要分为锁骨上外侧神经、锁骨上中间神经、锁骨上内侧神经,主要在肩部皮肤和胸前区上部分布[10-12]。

锁骨骨折手术涉及到的神经区域为锁骨上神经,需要对C3~7 神经进行阻滞,仅阻滞臂丛神经或者颈丛神经,不能获得有效的阻滞效果,其发生率为10%~20%[8]。有关数据证实对臂丛神经和颈丛神经联合阻滞效果较优。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参照组 (P<0.05);对比 2 组麻醉效果为97.22%(35/36) 和 75.00%(27/36),实验组较高 (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36)和 13.89%(5/36),两组相近(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水平相比于参照组较优(P<0.05)。该组数据与相关文献结果相一致,其选取100 例锁骨骨折患者,A 组和 B 组患者各 50 例,其 B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 91.4%,A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 70.0%(P<0.05)。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相近(P>0.05)。

综上所述,将B 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其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生命体征趋于正常。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神经”病友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锁骨滋养孔解剖学研究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