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衰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2021-05-07燕丽娟朱虹朱小华

中外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灌流尿毒症毒素

燕丽娟,朱虹,朱小华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泰州 225500

慢性肾衰竭是在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出现慢性肾实质损伤,进而出现肾脏萎缩,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所需,继而诱发临床综合征,疾病发展到终末期为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退、水电解质失衡。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抑制病情的恶化发展,延长患者的寿命,因此患尿毒症患者,应积极坚持配合治疗。关于该疾病的治疗,临床公认的治疗方法是实施血液透析,常用的血液透析方法为血液透析滤过、 血流滤过、 低通量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等,利用血液透析可快速清除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但常规血液透析并不能有效清除分子毒素血清PTH 等成分,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深化研究,探究一种更为有效的血液透析方法,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分析联合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衰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该次研究通过随机抽取该院2018 年10 月—2019年10 月收治的60 例慢性肾衰致尿毒症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透析治疗方案,对比观察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60 例慢性肾衰致尿毒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分为3 组,每组20 例。60 例患者分为 3 组患者,对照组(n=20)、观察组 1(n=20)、观察组2(n=20)。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13∶7;年龄 33~81 岁,平均(54.55±12.45)岁;病程 1~9 年,平均(4.5±2.68)年;其中慢性肾小球炎5 例、 高血压肾病10 例、 糖尿病肾病3例、遗传性肾炎1 例,多囊肾1 例。

观察组 1 男女比例为 11∶9;年龄 31~75 岁,平均(52.5±13.04)岁;病程 1~10 年,平均(4.45±2.68)年;其中慢性肾小球炎5 例、高血压肾病9 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 例、遗传性肾炎1 例。

观察组 2 男女比例为 16∶4;年龄 31~78 岁,平均(54.35±14.67)岁;病程 1~9 年,平均(4.45±2.70)年;其中慢性肾小球炎5 例、高血压肾病10 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3 例、遗传性肾炎1 例。3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肾衰、尿毒症诊断标准[1-2];均自愿参与,且取得书面同意;临床资料完善。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终末期肿瘤患者、透析不足3 个月患者;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 认知功能障碍者;具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近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者;具有免疫缺陷者[2-3]。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 次。具体为:使用贝朗Dialog+710500R 型血液透析机,透析器为德朗B-16H,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设置为500 mL/min,血流量为 200~250 mL/min,透析时间为 3.5~4.5 h 每次,连续治疗3 个月。

观察组1 实施普通透析每周3 次的基础上,每周加做1 次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具体为:普通血液透析同对照组。血液灌流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将其串联在透析器之前,连续灌流2 h,达到饱和后,取下,继续透析 2 h,共计 4 h,1 次/周,连续治疗 3 个月。

观察组2 实施普通透析每周3 次的基础上,每周加做1 次血液透析滤过联合灌流治疗。具体为:普通血液透析同对照组。血液透析滤过使用贝朗Dialog+710207T型血液透析滤过机,血滤器为TS-1.3S(东丽株式会社),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设置为500 mL/min,置换液流量130 mL/min,血流量为 200~250 mL/min,透析时间为3.5~4.5 h/次。血液灌流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健帆HA130),将其串联在透析器之前,连续灌流2 h,达到饱和后,取下,继续透析 2 h,共计 4 h,1 次/周,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监测3 组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实施比较。

监测3 组联合透析模式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包含中粒细胞/淋巴细胞值 (NLR),超敏C 反应蛋白 (hs-CRP)、乳酸脱氢酶(LDH)实施比较。

统计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对比,包含:低血压、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透析前后BUN

透析前3 组的BU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透析后3 组的BUN 水平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 3 组透析后的 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透析前后 BUN 比较[(±s),mmol/L]

表1 3 组患者透析前后 BUN 比较[(±s),mmol/L]

组别 透析前 透析后t 值 P 值观察组 1(n=20)观察组 2(n=20)对照组(n=20)F 值P 值27.57±6.57 28.31±5.35 29.58±6.56 0.540 0.586 9.13±3.08 8.82±3.76 9.20±3.08 0.074 0.929 11.365 13.329 12.576<0.001<0.001<0.001

2.2 3 组透析前后血清指标

透析前,3 组的 NLR、hs-CRP、LDH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 1 组、观察 2 组的 NLR、hs-CRP 低于对照组、LDH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s)

表2 3 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s)

组别NLR透析前 透析后hs-CRP(mg/L)透析前 透析后LDH(U/L)透析前 透析后观察组 1(n=20)观察组 2(n=20)对照组(n=20)F 值P 值4.63±1.46 4.79±1.63 5.48±1.74 1.563 0.218 3.26±0.92 3.12±0.92 5.36±1.92 17.465<0.001 6.62±5.11 6.78±4.73 7.36±4.97 0.124 0.884 3.44±2.40 1.01±0.49 6.33±3.56 22.862<0.001 195.30±44.11 193.85±42.37 181.25±56.11 O.520 0.597 238.87±50.32 248.06±48.83 185.74±48.58 9.334<0.001

2.3 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观察1 组最低,但3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按照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 期,其中2~5 期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不同阶段,第5期为终末期肾衰竭,又被称为尿毒症。清除血液毒素及维持代谢平衡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4-5]。血液透析可维持患者生命,有效清除肌酐等小分子毒素,但长久单一使用,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差,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但血液透析是临床最常用肾脏替代治疗,通过半透膜原理,有效清除代谢废物,促使血液得到净化,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尤其对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显著[6-7]。但患者治疗后,仍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钙磷代谢紊乱、皮肤瘙痒等。血液灌流对中大分子速度清除效果较好,但对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弱,两者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升疗效。

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这与促炎性细胞因子活性上调有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作为一个新的炎症反应指标,可与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共同反应患者的炎症状态[8-9]。该次研究中联合透析模式治疗后,NLR 及hs-CRP 数值较治疗前均下降,并且观察组2(HD+HDF+HP 模式)较观察组1(HD+HP 模式),NLR、hs-CRP 下降明显,表明联合透析模式,相比较普通透析,可更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乳酸脱氢酶LDH 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和细胞中,是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系之一,血液透析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积累的毒素后,LDH 的部分活性由抑制状态得到缓解,从而使酶的活性增强[10-11]。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透析模式治疗后,观察组2 较观察组1,LDH 数值升高明显(P<0.05),可反映 HD+HDF+HP 模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体内毒素环境。

该研究中研究,观察组1、2 临床并发症发生率25.00%、40.00%略微低于对照组5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李丹等[12]报道显示,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5%,低于 HD 组 46.25%或 PD 组 49.77%(P<0.05),与该文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证实联合透析方案应用安全可靠。虽然并发症少,考虑与样本量较少相关,但仍可以推断联合透析模式与单独血液透析比较有相同的安全性,患者耐受度较高。

综上所述,联合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衰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机体各项血清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灌流尿毒症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人物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