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021-05-07王新安李杰
王新安,李杰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山东青岛 266700
在普外科诊室中,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1]。 在临床上,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乳腺肿块和乳头、乳晕异常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癌细胞可能发生转移,导致机体多器官出现癌性病变,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8%[3], 在医疗知识的不断普及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不断重视的过程中, 早期乳腺癌有了越来越高的检出率,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广泛,能够安全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为此, 该研究抽取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间该院收治的66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式对不同术式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内容及方法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因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到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 例,两组患者均在了解该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自愿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临床研究过程中无退出病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8~59 岁,平均年龄(44.36±2.53)岁;肿瘤直径1.1~3.7 cm,平均直径(2.17±0.48)cm。 参照组患者年龄30~62 岁, 平均年龄(44.82±3.57)岁;肿瘤直径1.3~3.8 cm,平均直径(2.36±0.68)cm。经由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改良根治术: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切口大小及形态由患者的实际乳房形态和大小决定, 切口呈纵梭形, 肿块边缘与切口的距离需超过3 cm。切口操作完成后, 游离皮瓣, 分离深面胸大肌筋膜和乳腺,最终到达胸大肌外缘,最后清扫淋巴结[4]。
研究组接受保乳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切口呈弧形,将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至肿瘤边缘2 cm以外,将切缘基底送至检查室进行病理检查,显示阴性则为手术成功,显示阳性则需扩大切除范围进行二次手术,若二次手术后仍未阳性则需考虑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5]。所有患者均接受1 年以上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远处转移情况以及淋巴清除数,经由模拟视觉评分法(VAS)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美观程度进行评价, 由患者自行评分,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美观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复发率、远处转移情况
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的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参照组,且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n=33)参照组(n=33)t 值P 值56.82±16.84 88.62±14.69 8.175<0.001 7.81±2.15 12.36±5.84 4.200<0.001 38.28±7.92 84.33±11.25 19.228<0.001
2.3 两组研究对象的美观程度评分和淋巴结清除数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美观程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美观程度评分和淋巴结清除数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esthetic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clear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美观程度评分和淋巴结清除数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esthetic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clear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美观程度(分) 淋巴结清除数(个)研究组(n=33)参照组(n=33)t 值P 值7.52±2.10 5.20±1.09 5.633<0.001 16.39±2.49 16.42±2.31 0.051 0.960
3 讨论
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 该术式不仅没有常规根治术切除范围大的缺陷, 还保证了治疗效果[6]。 但是,该术式仍不可避免他会对患者的乳房外形造成影响,影响患者乳腺美观度。 该研究结果发现,行保乳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转移率和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3.03%、3.03%和(16.39±2.49)个,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参照组分别为12.12%、6.06%和(16.42±2.31)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两种术式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均有优质的效果。 该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美观程度评分分别为(56.82±16.84)min、(38.28±7.92)mL、(7.81±2.15)d、3.03%和(7.52±2.10)分,优于参照组的 (88.62±14.69)min、(84.33±11.25)mL、(12.36±5.84)d、24.24%和(5.20±1.09)分(P<0.05)。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保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患者术后能够保持较好的乳腺美观度。 左文涛等[7]的研究中,行保乳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57.16±15.67)min、 住院时间(7.94±2.38)d 和术中出血量 (38.75±7.62)mL 也均要低于行改良根治术的对照组[(86.83±15.32)min、(12.57±5.37)d和(83.94±11.35)mL](t=8.175、19.228、4.200,P<0.001)。 这一研究结果基本与该研究一致。 贺晓光学者[8]的研究中,行保乳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远期复发率为4.45%,与该研究中的3.03%较接近。 相关研究均表明,保乳术的应用不会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美观程度。 这一研究结果在该研究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9-10]。 刘涛[11]及韩继攀[12]的研究均表明:由于保乳术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故而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首要选择,保乳术较常规改良根治术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乳房,根据切片的病理检查了解癌症情况, 探寻是否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尽可能提高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从远期效果来看,保乳术和乳房根治术的差别并不大; 但从美学效果对比来看, 保乳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