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评价
2021-05-07李桂春王立新
李桂春,王立新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中医妇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形成原因是育龄女性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疾病,以30~50 岁女性相对常见,一旦发病机体会出现明显的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非经期出血等临床病症,严重影响女性人群身心健康,对此,临床往往选择保守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便是米非司酮,虽然可以有效抑制肌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停止用药后常常会出现毒副作用,很容易造成肿瘤复发,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2]。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治疗方案保证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按中医来看,子宫肌瘤的发生主要是有气滞,湿热,痰湿等因素而引起的,血府逐瘀汤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理血剂,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3]。为了进一步探究加减血府逐瘀汤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特从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病人中随机选出60 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基于医学伦理要求,研究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60 例,均为女性。随机编码,取1~30 号作对照组,年龄区间24~48岁,平均(34.34±2.35)岁;病程区间4 个月~3 年,平均(1.56±0.98)年。子宫肌瘤直径1.2~5 cm,平均(3.06±1.12)cm;其中浆膜下肌瘤16 例,肌壁间肌瘤14 例。31~60 号作观察组,年龄区间23~47 岁,平均(34.30±2.33)岁;病程区间5 个月~5 年,平均(1.60±1.01)年。子宫肌瘤直径1.0~5 cm,平均(3.12±1.16)cm;其中浆膜下肌瘤15 例,肌壁间肌瘤1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等)差异不高(P>0.05),具有可比价值。所有纳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以上纳入对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4]:月经紊乱、经量多且伴血块,经期长,痛经,或者白带增加,下腹部疼痛和坠胀感,腰酸,舌苔暗红且脉弦。②西医诊断标准[5]:经彩超与妇科检查确诊;内膜活检未见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无子宫附件与肿瘤疾病;近期未服用激素药物;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 cm。
排除标准:子宫附件及其他肿瘤及肿瘤病变;患者入组前3 个月服用激素类药物;中途退出或者拒绝参与该研究者。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口服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10633),月经第1~3 d 起服用,12.5 mg/次,1 次/d,睡前服用。
观察组服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剂:生地黄20 g,川芎20 g,枳壳10 g,桔梗10 g,红花10 g,甘草10 g,桃仁10 g,柴胡15 g,当归15 g,赤芍15 g,柴胡15 g,牛膝5 g。针对体寒患者,添加小茴香15 g和炮姜15 g;针对气虚患者,添加黄芪15 g 和党参15 g。一天1 剂,用水煎服取汁液350 ml,早晚2 次温服即可。但要注意在月经7 d 后起服用,连续服用15 g,待第2次月经7 d 后,需要继续用药。
两组连续治疗一疗程,即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肌瘤体积与子宫体积,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潮热、头痛),评估临床疗效,具体疗效判定[6]标准如下:(1)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不见,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子宫大小未见改善,肌瘤面积明显缩小,肠壁回声明显减弱;(3)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U 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对象治疗前后的肌瘤与子宫体积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间并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与子宫 体积比较[(±s),cm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与子宫 体积比较[(±s),cm3]
组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0) 61.23±17.89 47.17±15.66 148.44±16.14 116.21±24.56观察组(n=30) 61.26±17.87 35.87±14.33 148.46±16.13 101.25±14.74 t 0.0062.9160.0052.861 P 0.9950.0050.9960.006
2.2 对比两组对象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对比两组对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经过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且愈发年轻化,诱发因素较多,可以严重影响女性人群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肥胖、不良饮食、子宫受损等因素都可以诱发子宫肌瘤疾病,患者发病后往往会伴以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痛经等临床症状[7]。另外,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亦可引起子宫肌瘤。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因病情进展快速,机体一旦供血不良,便可诱发肌瘤恶变,对患者的生命产生较大威胁。因此,临床尽早诊断、尽快治疗至关重要。
米非司酮是临床常用的子宫肌瘤治疗性药物,属于合成甾体类药物的一种。与P 拮抗剂的亲和性较强,可以干扰受体和P 的结合,使得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受限,从而有效减小患者肌瘤体积,改善盆腔充血和机体贫血症状。通常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增厚,减少子宫体积,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少学者发现米非司酮用药后的复发风险较高,与预期效果不符,应用受到一定限制[8-9]。基于此,临床需要深入研究,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治疗方案。
有中医研究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曾指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即坚者削之,留者攻之,坚持理气止痛和补血化瘀消癥的治疗原则[12]。针对子宫肌瘤患者来说,机体肝火和肝气上逆,使得机体肝气横逆,最终造成气血随气机外溢,而加减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气顺上逆的肝气,离经血归,而且不会单纯局限在止血功效中,保证通因通用之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0-13]。有关研究表明,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案,对其病情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刘淑荣[13]的研究中,选择34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减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安全性均比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相关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都较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临床采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极少,可以有效缩小患者的肌瘤和子宫体积。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加减血府逐瘀汤的方剂组成是生地黄、川芎、枳壳、桔梗、红花、甘草、桃仁、柴胡、当归、赤芍、柴胡以及牛膝,其中红花是活血祛瘀、止痛的良药,桃仁可以有效破血行滞而润燥,两种药物均属君药;牛膝、赤芍、川芎是君药的辅助性成分,实属臣药,方中的牛膝可以活血通经和祛痰止痛,引血下行,赤芍可以清热凉血和活血祛瘀,川芎可以活血行气和祛风止痛[14]。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胸和行滞消积的功效,两药材一升一降,可以更好地起到宽胸行气的作用;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当归亦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同时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可以进一步达到养血益阴、清热活血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良好升达清阳,联合桔梗与枳壳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理气行滞的作用,都属佐药[15]。另外,方中的桔梗可以载药上行,具备使药的作用,而甘草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调和上述药材,同为使药[16]。这些药材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和肌瘤体积,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在胡永学[17]等人研究文献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并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十分明显(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降低不良反应具有积极影响,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但该次研究样本例数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反映全面加减血府逐瘀汤的疗效,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数量,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