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培育枣庄市先进制造业集群问题研究

2021-05-07邵长存

消费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枣庄市龙头企业集群

邵长存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制造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2020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既定任务,也是枣庄市“先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抓手,是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核心工程,更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一、枣庄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

枣庄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优势明显。《枣庄市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突出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药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2019年,枣庄市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9.6%,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个和7.5个百分点。同时,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光纤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发展到近200家,医药健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不断增强,锂电产业形成了正负极材料、锂电自行车、检测检验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材料产业也已具备一定实力,4家企业进入“2019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

(二)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枣庄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枣庄的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 50 强,机床数控化率达到 45%,被评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煤化工产业拥有 11 个产业链条、50 多种产品,是全国为数不多煤气化、煤焦化产业链都比较齐全的地区,是国内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滕州机床产业集群、台儿庄造纸机械和矿山专用破碎设备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以枣庄经济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三)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目前枣庄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各类特色产业园区12个,各类产业园区都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装备制造、医药、锂电、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浙大工研院、墨子科创园、北航机床研究院等一批层次较高的科研机构和院所相继落地并运营良好。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院士工作站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90%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枣庄市以“智能化技术改造”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抓手,不断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提质增效。2020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为25.5%,保持持续高增长态势,排名居全省第六,高于全省17.6个百分点。

二、枣庄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制造业集群先进性不够

与本省发达城市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部分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也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较低。如枣庄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高端产品比重不高,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情况,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品牌效应较弱。市内龙头企业在高端数控产品领域依赖国内其他大型企业,同时缺乏高效的行业协会整合行业科研力量。再如枣庄市的医药制造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低、原研药研发能力低已经成为制约枣庄市医药制造业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瓶颈。有原研药研发的企业仅2家,且在研项目较少。其他制造业也普遍存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依存度高、缺乏核心产品和技术现象。枣庄市科技创新型人才和科研机构比较匮乏,高层次人才和创业领军人才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创新发展需要。

(二)制造业集群聚集度不够

产业布局集聚度弱,园区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散于不同地段或不同园区中,不利于产业链拉长增粗。产业园区定位趋同,各园区产业布局未体现自身优势基础,主导产业大都集中在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煤电等行业,技术层次低,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域分工不清晰,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竞相错位发展的格局。如枣庄市光纤产业,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关联发展、产业链协同增值效应差。

(三)集群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一是枣庄市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少、实力弱。2018年枣庄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仅枣矿集团一家,过50亿元企业仅3家,20―50亿元企业仅5家。二是龙头企业关联带动作用不强。部分龙头企业本身只是传统的生产型企业而不是创新型企业,主要靠生产规模获得行业龙头地位,对产业创新的技术推动能力不足,在技术研发、渠道网络、品牌建设等并没有足够的控制权、话语权和影响力,尚未形成领头羊带动效应。比如枣庄市大数据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相对偏少,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够,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四)集群内组织协同效率不高

少数龙头企业虽然企业规模和实力尚可,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发展不均衡。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综合实力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无法对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应有的辅助。龙头企业多数只能依靠自我完善或依赖外部企业,导致部分先进制造业集群内部,大小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而且容易导致本地企业的对外技术依赖。如枣庄市锂电产业,产业链协作不够紧密,先有电池企业,后有正负极材料、隔膜企业,企业间还未建立上下游产品配套关系。锂电产业下游的三大应用领域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基本是空白。

三、加快培育枣庄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议

(一)以提高研发强度为突破口

产业升级的核心内涵就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必须依靠研发投入的增加,在创新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提高研发强度是一种必然选择。枣庄市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在山东省排名靠后,这种背景下的研发强度仍远低于全省乃至全国水平,此状况不得到根本性改善,实现经济的追赶和超越是难以想象的。研发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只是实现经济总量追赶的前提条件之一。应对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对企业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实施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打造公共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在创新人才引进、产业共性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中小企业的科技培训和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在本地区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上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无法面面俱到,要聚焦在本地区优势产业上。

(二)加强政府引导,注重产业集聚

一是明确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将发展主导产业以及产业链配套产业作为推动产业集群各项工作的目标方向。围绕主导产业,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二是鼓励园区在产业布局上注重集群化发展。要打破区(市)级地方政府“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不敢挑三拣四”的思维,不能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往园区里放,要更加注重对优势产业、大型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的招引。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地方政府需要集中力量和资源,有针对性地招引能起到“补链”“强链”作用的企业。三是强化园区载体。搞活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园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招商引资人员的积极性,引入公司化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营模式,支持吸引社会资本、管理公司参与园区建设开发。同时,注重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企业的招引,注重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相配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培育

聚焦规模优势明显、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原创能力强的枣庄市地标型企业。一是培育一批技术开发能力强、核心业务突出、行业份额较大的核心龙头企业。鼓励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二是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流企业集群。细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建立中小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对入库企业进行扶持。引导制造业企业专注创新和质量提升,注重培育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独到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引导企业做好质量变革。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要求。四是注重对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领导者的眼界和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前景。可以定期组织本地区企业家到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考察,定期组织企业家论坛,帮助本地区企业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四)鼓励集群间企业协同合作

产业集群优势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集群内企业的协同合作,产业链的协同整合能够增强枣庄市先进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一是打造完整的集群式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专注于研发和创新,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产品。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做强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支撑点。同时,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要做好龙头企业配套产品、零部件的生产,甚至是龙头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业务。这样有利于提高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能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二是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龙头企业要加强横向、纵向带动作用,加强与各类创新平台、同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开展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的力量引领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要素保障。在资金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投向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生产型服务业提档升级等关键短板领域。加强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子基金专业化运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落实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在用地方面,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要,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严格建设用地产业准入门槛,鼓励企业盘活土地存量,推进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立体利用、综合利用,依法清理低效、闲置土地。二是人才保障。引进高端高智人才是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力引进培养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引导企业对于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和技术上有所改进的技术工人进行较高水平的激励,真正有才能、有技术、有贡献的技术工人收入要高于管理层,才能确保工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办法,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加大对于技术人员创业的支持力度。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电子政务全覆盖,加强数据共享,真正让企业少跑腿。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继续压减行政权力事项,继续削减前置审批和不必要证照,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猜你喜欢

枣庄市龙头企业集群
小胖猪的困惑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