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路径研究

2021-05-07王晶梁忠

消费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法律大学生课程

王晶 梁忠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大学生逐渐成为创业的新兴力量。然而,轰轰烈烈创业活动的背后是冷冷清清的创业成功率。创新创业活动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尤其在数字社会下,创业投资、企业管理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的融资风险、信息风险、高科技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日益凸显。而大学生作为创业新手和职场菜鸟往往缺乏预见和预防的能力,无法妥善的处理困难、危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频频发生。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风险,识别、确定、分析这些法律风险类型和热点,进而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现状

为真实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台州市范围内高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调查问卷400份,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95人,占73.8%,女生105人,占26.2%。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台州范围内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整体呈现法律素养不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新形态法律问题甄别能力不强,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在实践中,因法律风险意识淡薄和法律知识的匮乏而陷入困境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防范、抵御和化解创业过程中发生的法律风险,是其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在关于“你认为影响创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问题中,45.4%的人选择资金,有30.1%的人选择国家政策,16%的同学选择人力资源,仅有6.5%选择了法律,还有2%的选择其他。在“你知道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哪里法律风险?”一题中,仅有20.3%表示知道,55.6%同学了解一些,还有24.1%表示不知道。可见,在实践中,创业学生更多专注于资金、技术研究和企业管理等问题,对法律实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很少关注如企业设立、合同管理、融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相关法律问题。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法律教育占比偏低

在现行课程体系下,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开设的法律课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另一类是专业课《创业法律》。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任课教师主要将重点放在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修养的引导与培养上,而对于法律知识内容的讲解比较浅层,更多的是对通用、共性的法律知识普及,缺乏深度、专业的剖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认为上述课程的作用不大,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法律问题,更不用说与学生创业的密切关联度。与此同时,从课程设置上看,大部分学校都只开设了一门综合性的创业法律课程,且将课程性质定位为专业选修课,课时较少,没有实训内容,这样课程的内容只能停留在法律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的讲解,例如法律概念、原则、体系,无法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融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创新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内容差异较大

教材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之本。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学者开始陆续关注创新创业相关法律。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几部相关教材,有的具有实务属性较强,有的穿插案例、法条、小贴士内容很丰富,有的校企合作按不同的模块共同开发。但这些教材内容差异性较大,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内容过泛、重难点不突出,采取法律教材语言风格影响阅读效果,还有一些存在法律条文过时,法律概念错误等问题。这便导致授课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存在较大困难,授课的难度也相应加大。

(四)授课教师法律实务能力匮乏

法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涵盖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等部门法律,不仅需要授课教师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然而,目前各大院校学校授课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主要是管理、经济专业,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无法很好法律逻辑或者法律思维进行授课。还有少部分院校授课老师系法学专业,而在上述法学专业教师中又有一部分缺乏法律实务经验或者创业经验,导致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防范风险的教育路径研究

(一)更新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理念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法律教育方面有所不足,其重点一般为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与重构,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各高职高专院校需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中法律素养的培养,从而做到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为改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忽视法律风险意识培养的境况,可以提高相关课程中法律教育课程的占比,并使之贯穿课堂教学以及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同时将其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从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知识。

(二)重塑创新创业法律课程体系

要增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被边缘化和重理论轻实践两个突出的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目标定位,重在塑造创业大学生的法律理念和培育运用法律能力。创新创业法律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传授为辅,以实践项目、任务导向为主,立法体系授课为辅,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穿插理论知识讲解,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积极拓展第二、第三课堂,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开发云教材、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诸如精品在线课程、慕课等以丰富法律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开发校本法律教材,彰显学校特色,利用情景剧、舞台剧等形式进行创业法律知识的渗透式教学。打造联动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实训、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检验。

(三)搭建创新创业法律服务综合平台

搭建创新创业法律服务平台,能为大学生创业筑起一道抵御法律风险的有效屏障。一方面,可以要搭建法律服务平台,譬如成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作为培养学生法律素质能力的基地,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治讲座等公益性法律服务,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各教育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校、专业的法律知识一站式服务。

(四)丰富创新创业法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影响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荐依法治国背景下,有必要建立一支兼具法律和实务经验的高素质法律教师队伍。高校应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去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下企业、单位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进行授课、讲座。除了培养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高校教师外,还可以聘请资深的律师、投资人、公司法务、成功创业者等社会各界社会精英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以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及内容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法律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